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2012-04-29 00:44李文友
湖北畜牧兽医 2012年9期
关键词:体病土霉素肌肉注射

李文友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2)09-0030-02

猪附红细胞体病,俗称“红皮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在猪红细胞表面、血浆和骨髓等引起的一种以发热、黄疸、贫血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病。从瓮安县玉山镇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情况来看,以高温高湿季节多发,冬季发病相对较少,各年龄阶段的猪均可发生,肥育猪和母猪多见,呈地方性流行。有过附红细胞体病史的猪场,每年同时期也会发病。近年来,玉山镇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和流行有扩大的趋势,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给该镇的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近5年来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650例,治愈527例,治愈率达81%。现将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以及综合防治措施等介绍如下,供参考。

1流行特点

临床上以贫血、黄疸、发热、便秘、呼吸急促和皮红为主要特征。各品种和年龄的猪只都有易感性,但以仔猪、妊娠母猪和产后母猪多见,特别是哺乳仔猪和阉割不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成年猪多为继发。病猪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猪只相互咬斗或通过蚊、虱、蜱、螨、针头、剪刀等媒介传播,母猪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由于猪群中持续性感染的存在,养殖户对饲养环境不重视、营养标准降低等因素,常造成机体抵抗力降低,导致该病与其他病毒病和细菌病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使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母猪死胎或流产增多,给养殖场带来巨大损失。

该病一旦发生,便会迅速波及全群,各年龄猪均可发生,仔猪和架子猪死亡率高。发病时间为3月中旬至11月中旬。气温突变时最易发生,且流行速度快。在发病规律上,常常是仔猪舍先发病,然后很快波及相邻猪舍并引起全场或某一地区猪群发病。病程一般为3~11d。仔猪病程较长、危害最大,发病后如果处理不当,死亡率可达100%。

2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5~7d。病猪体温一般不会升高(混合感染的除外),多表现黄疸、贫血,被毛粗乱无光泽,消瘦、食欲减退,肩背部毛孔有点状出血,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有的猪皮肤发紫或全身发红,尿液呈黄色,少数猪发生腹泻。母猪乳房和阴唇水肿,产仔后奶量少或无奶。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或弱仔,流产率可达50%左右,返情率可达40%以上。继发或混合感染时,大量红细胞被破坏,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在临床上多见与猪瘟、猪蓝耳病、猪链球菌病、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Ⅱ型病、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诱发无名高热和呼吸道综合征。感染不同疫病时伴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哺乳仔猪死亡率高达80%,断奶仔猪的发病率高达20%。

3病理变化

主要病理变化为贫血、全身性黄疸。病死猪消瘦、可视黏膜黄染;血液稀薄、色淡,凝固不良;皮下及肌间结缔组织呈胶冻样浸润,有散发性点状出血;心肌内外膜有出血点,胸腔、腹腔及心包有积液;肺部水肿或有出血点;肝胆肿大呈黄色,有的发生灶性坏死和增生,胆囊充满浓稠的胆汁;脾脏肿大,切面外翻,有的有针尖或米粒大灰白色或黄色结节,淋巴结肿大;肾肿大,皮质有散发性点状出血。

4诊断

病猪耳静脉采血1滴,加等量生理盐水混匀后加盖玻片,在400~600倍显微镜下检查,可见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中的虫体呈球状、逗点状、杆状或颗粒状,血浆中可见虫体运动。在油镜下可见红细胞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呈菠萝状、锯齿状、星状等不规则形状。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附红细胞体感染。

5防治措施

5.1治疗

(1)用三氮脒按5~6mg/kg体重,用15~20mL生理盐水稀释,深部分点肌肉注射;对高热、呼吸急促的病猪药量加倍,1次/d,连用2~3d。同时,分侧用10%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也可用土霉素)按0.05~0.10mL/kg体重肌肉注射,重症或高热患猪首次用药加倍,1次/d,连用2~3d。

(2)重症或病程较长的病猪应进行隔离治疗。在饮水中加入附红健、电解多维及维生素C、维生素B1,连用5~7d,以增加抵抗力。肌肉注射热毒快克+混感头孢(合用),辉磺(单独注射)按1支/50kg体重,连用3~5d。同时,静脉注射10%黄芪多糖,用量为0.10~0.15mL/kg体重,按1∶10的比例用生理盐水或糖盐水稀释混匀后缓慢滴注。

(3)中药治疗。黄柏30g、板蓝根10g、二花20g、苍术10g、大腹皮15g、茯苓25g研成细末后内服。也可用猪苓15g、黄柏20g研末内服,连服3d,效果显著。

5.2预防措施

(1)坚持自繁自养,不从外地引进种猪。若必须购进种猪时,应从无重大传染病的猪场或地区购买,购入后应隔离观察1个月,经检查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

(2)该病目前尚无疫苗接种,因此预防该病主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尤其要驱除媒介昆虫,做好针头、注射器的消毒,消除应激因素。对未感染的健康猪,可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或苯胺亚砷酸粉剂,或用复方914A针剂按0.2mL/kg体重肌肉注射,每月1次,既可杀死体外昆虫,又可预防病原体在体内繁殖。

(3)改善饲养管理,加强护理,适当增加青绿饲料和饮水的供应,定期在饲料中添加附红速克(复方土霉素)或抗病毒一号(含三氮脒)饲喂,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该病。

(4)分阶段预防性投药。哺乳仔猪:用重病快康肌肉注射,1日龄和7日龄时各注射1次,热毒快克按说明书稀释后每头注射1mL,3日龄用升血宝注射1次。保育仔猪:用安康或大败毒加强力霉素拌料(用量按说明),连续用药5~7d。生产母猪:产仔前1周用重病快康肌注。种公母猪:定期用中药安康或大败毒+强力霉素拌料饲喂。

6体会

(1)养猪业在畜牧业中占主导地位,猪附红细胞体病呈地方性流行,危害越来越大,因此应对该病高度重视。预防该病主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尤其应彻底驱除媒介昆虫,做好针头、注射器和圈舍的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尽可能地消除应激因素,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切断血液传播途径,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只抵抗力。

(2)该病多因断奶、阉割、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诱发,且多发于仔猪,故在应激反应发生前后应服用电解多维及敏感抗生素,以防该病发生。

(3)一旦发病,要快速诊断,及时治疗。尤其是各阶段猪发病后临床表现不一致,并且仅有部分猪出现红皮,黄疸和贫血症状,还极易继发其他疾病,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

(4)该病的病原体主要寄生在红细胞上,使正常的红细胞破坏、减少,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易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在临床上经常与猪瘟、链球菌病、弓形虫病混合感染,以及继发感染肠炎、肺炎等疾病,治疗时应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对继发病和并发症进行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5)猪场确诊该病后,用土霉素肌肉注射,效果不佳。经调查,其原因是该猪场饲料中长期添加土霉素造成猪群产生一定的抗药性,在这种情况下贝尼尔应成为首选药物。

(6)由于该病发病初期无典型症状,在目前条件下较难及时确诊,有时还会误诊。因天气变化,个别病猪出现咳嗽、流鼻涕,部分兽医常误认为是流感,贻误治疗时机。因此,笔者认为在临床诊断上应尽可能因地制宜,在乡镇兽医站设立必要的化验设备,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常规培训,以提高基层兽医人员的业务水平,这样才能达到快速诊断、及时治疗的目的。

猜你喜欢
体病土霉素肌肉注射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畜禽肉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的残留检测研究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及防治
间接竞争酶联适配体检测食品中土霉素
土霉素高产菌株N56育种及工业发酵条件优化
猪弓形体病的诊治
无痛肌肉注射新法
基于坐位肌肉注射的关键问题探讨
肌肉注射给药致臀部大出血1例
西红花苷-1经大鼠肌肉注射的体内药动学研究
生物质碳点的合成及初步用于盐酸土霉素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