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明
“企业家”这一概念由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在1800年首次提出,即:企业家使经济资源的效率由低转高;“企业家精神”则是企业家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集合,是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表述方式,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到19世纪时,人们将企业家具有的某些特征归纳为企业家精神,在英文术语使用上,企业家(Entrepreneur)和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常常互换。进入20世纪后,对企业家精神的定义拓展到了行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分析的领域。
当代著名企业管理大师彼得?F.德鲁克认为:“无论对个人或是机构而言,企业家精神都是一种独特的特性,但它并不是人格特征。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能让任何社会、经济、产业、公共服务机构和商业机构保持高度的灵活性与自我更新能力。”可见,企业核心竞争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企业家精神的一个反映或扩展,它体现的正是企业的创造与冒险、合作与进取。
西方学者一直把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创新混为一谈,而德鲁克在这一点上有所创新,他提到了企业家的创新要符合社会的需求,要为社会承担相应的责任。笔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经营实践,认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为创新,还应包含承担社会责任、符合本源道德、使社会更为平衡、持续发展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就是说企业家精神的更高层次应该是感悟自然规律、把握自然规律、并为人类社会本身、人类与生存环境平衡与和谐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本文根据老子《道德经》,把企业家精神从创新这一核心拓展开来:诚信、尊道奉德、无私、团队、使命、节俭、担当、回馈。企业家精神决定了企业经营发展的兴衰成败,也把企业区分为了三个等级:一流的企业做文化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做资本;三流的企业做项目做产品。在人类文献中,《道德经》讲的是道、天、地、人,以及人类领袖如何引领百姓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类的幸福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道德经》堪称是人类的第一部管理大法。下面从《道德经》中汲取相关的篇章,结合现代企业管理实践,对企业家精神作一个综合的总结,与现代企业管理者分享,以求形成完善的、有本土特色的、普世的企业家精神。
创新根本
原文:“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5章)
译文:道所化生的宇宙时空场就如同一个无边无际的风箱,看似空虚却绵绵不绝,发动起来却无限生机。
根据老子智慧,宇宙是一个无限的动态平衡体,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之中。应用到企业的管理上,我们可以得知企业就是一个不断创新、而又要平衡发展的商业组织,创新永远是第一位的。①创新思维是做生意的一条必然之路。②对企业家来说,胆商比智商更为重要,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③企业家要学会与风险为伴,要学会驾驭风险,胆大心细,坚持理性分析,化风险为机遇,并在风险中坚持、忍耐走出自己独特的经营之路。④企业家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与更新知识,并引领企业全员知识更新。⑤企业家必须有目的地寻找创新的来源,寻找预示成功创新机会的变化和征兆。他们还应该了解成功创新的原理,并加以应用。⑥企业创新是一种踏踏实实的工作,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企业家必须采用一套政策,使整个组织都渴望创新,并培养重视创新的习惯。
关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我们在草根企业家李书福身上可以找到很好的诠释。
李书福最早做生意是从1982年开始的。父亲给了他120元为别人照相,半年后赚到1 000元。一年以后,李书福迈出办企业的第一步,在“垃圾”中提取金银。1984年,李书福开始生产各种冰箱零部件。1986年,李书福组建了黄岩县北极花电冰箱厂,生产北极花电冰箱。1989年6月,国家电冰箱实行定点生产,民营背景、戴着乡镇企业“红顶”的北极花,自然没有列入定点生产企业名单。1993年李书福要生产摩托车,没有摩托车生产许可证,到处求情均以碰壁告终。他“绕道”以数千万元的代价收购了浙江临海一家有生产权的国有邮政摩托车厂,1999年,吉利摩托车产销43万辆,实现产值15亿元,吉利集团也因此赢得了“踏板摩托车王国”的美誉。
1997年,李书福决定杀入家用轿车领域,这在当时是一般民营企业家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李书福到省里找相关部门,要求生产汽车,被人看成是“疯子”。好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李书福与某部下属的四川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客车企业合作成功,成立四川吉利波音汽车制造公司。1998年底,第一辆两厢“吉利豪情”车下线。2000年,李书福在宁波投资7亿多元,征地1 000亩,初步形成了年产20万辆汽车的生产能力。而此时,李书福再次起航,从福特收购沃尔沃,李书福坚信吉利汽车能够借此告别廉价车,跻身世界一流车商。
李书福身上充分体现了企业家的无限创新精神,他敢想敢做、勇于创新,从市场上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也实现了他的梦想。如果不是他的无限创新精神支撑着他,今天他也许还在家乡开他的小照相馆。不过,现在他要更多考虑的是企业发展的平衡与接班人的培养。
诚信无价
原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81章)
译文:诚实可信的言辞淳朴而不华丽,华丽的言辞并不诚信。善良的人不用巧辩,能言善辩的人不善良。
老子此章中重提诚信的问题,认为人应以诚信为本。中国的另一位圣贤孔子也同样认为诚信是治国的根本。一次他的学生问他如何治理国家,他说有三件要紧的事:“备足粮食,充实军备,信仰。”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孔子回答说去掉粮食。因为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没有粮食不过是饿死罢了,没有信念则生命没什么意义。可见中国的古人对诚信和信念是放在首位的。同样,诚信也是企业家的一个基本的品德:①诚信是商人的一块金字招牌。②经商人品最为重要,人品的第一标准就是要诚实待人。③欺骗可以得逞一时,但决不可能长久。④有时诚信是要有代价的。⑤诚实的商人自然形成诚信的商业生态圈。⑥诚信的第一要求就是要管理自己的欲望。⑦诚信是商人最值钱的无形资产。
经商要守信用,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两个例子。大众对万科比较一致的评价是:诚实,不炒作,值得信赖和尊敬。万科今天的信誉源于王石“两条香烟行贿未遂”的故事。1983年王石为了获得车皮,带着两条“555”牌烟找到货运主任家里。货运主任没有收王石的两条烟,却同意为他办理车皮。王石不解,客运主任说:“我早就注意到你了,我发现你虽然和民工一块扛粮食包,但是你干活好像兴致特高。我觉得你这个人想干成事,能干成事,我信你的为人。”这件事给王石一个很大的启发,因此他把诚信作为万科的一个价值观,并实践了“不行贿”的诺言,成为中国诚信经营的一面旗帜。
而在中国改革大潮中起落的年广久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典型的案例。起初,他在卖瓜子的时候,人家买他一包,他就再给人家抓一把,人家不要,他就硬往人家身上塞。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年广九家庭作坊式的瓜子生产就供不应求了。他到其他作坊收购,装入自己的包装袋,结果因为质量参差不齐而品牌大损。开始的诚信待客成就了“傻子瓜子”,而后来以次充好毁了年广久的企业。
尊道奉德
原文:“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32章)
译文:道本源能量质朴而没有名称,它虽然小不足见,但万物都在它的转换中。侯王若能掌握持守此先天之道,治理井然有序。
老子在此处讲人们遵照自然规律做事就会井然有序。应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中我们可以总结到:①企业的经营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顺应规律就会事半功倍。②各行各业都有特有的内在规律,把握本行业规律是企业家成功的基础。③道本源的运行规则是有其特性的,而这些特性就形成了源于本源的天德。④坚持本源的价值观,并由此建立企业愿景、组织团队,才可以奠定企业长久的基础。⑤企业文化的基础就是领导人的德行的体现。
李嘉诚长期雄踞世界华人首富宝座;他做人、做事暗合道妙。
创业初期的一天,李嘉诚在翻阅英文版《塑胶》时,读到了一则简短的消息:意大利一家公司已开发出利用塑胶原料制成的塑胶花,并即将投入批量生产,推向欧美市场。李嘉诚立即意识到塑胶花的面市将会引起塑胶市场的一场革命,便揣着强烈的希冀和求知欲,登上飞往意大利的班机去考察,并乔装打工,千方百计获取技术。回到香港后,李嘉诚快人一步研制出了塑胶花,填补了香港市场的空白,掀起了香港消费新潮流,长江塑胶厂由默默无闻的小厂一下子蜚声香港塑胶业界。李嘉诚初期创业靠的就是感悟规律、顺势而为的商业嗅觉和果敢的行动。他今天要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处理财富积累和回馈社会与自然。
而说到积德,我们可以从大观园的掌柜王熙凤那里得到启示。王熙凤权倾两府,威风八面,同时也不忘自己敛财。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王熙凤给了刘姥姥20两银子。待到贾府被抄,刘姥姥不忘当年贾府的“滴水之恩”,到“狱神庙”探望凤姐。得知巧儿失踪了,刘姥姥变卖了自己的产业,带着自己的孙儿,千里迢迢从烟花之地赎回贾巧姐。王熙凤无意中积下的小德竟在自己女儿身上得到了大的回报。为人要时刻积德行善,经商不可缺德。
大公无私
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33章)
译文:能全面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的,能全面了解自己一切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明白。能够在精神上和肉体上战胜别人的人是坚强有力的,能够战胜自己背道离德后的各种缺点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知足感恩,才是真正的富贵,坚持不懈努力的人才称得上志向远大。生而不丧失其赖以生存的宇宙精神本源的人才可以获得长久的清静自在,心灵升华。肉体死去,其思想、形象、行为仍印在活着的人们心中的人,才会长活在人间。
老子在本章中叙述了五种境界,对我们后人有很大的启迪:自知、知人、知足、知方向、死而不亡。应用到企业家精神中,我们可以总结:①企业家首先是知人与自知。自知更难于知人,知人的人聪明,而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才叫高明。②约束个体的欲望,能够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的,而能够克制各种诱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③知道满足就富了。④企业家要有远大的远景规划,才可以激励团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迈向目标。⑤人的物质肉体已离去,但其思想与精神结晶留在以后的生命循环之中,才是企业家最高的无私境界。
松下幸之助是全球著名的商圣,而让他名垂千古的并不是他的商业帝国,而是他的精神。美国《生活》杂志评论松下幸之助是一位伟大的实业家、哲学家、畅销书作家。的确,这位产业巨子堪称世纪伟人,并非仅因其精于商道,而更因其胸怀崇高理想,他的经营理念始终基于人类之繁荣幸福与世界和平。他曾说过:“作为制造商品和经销商,不能仅仅满足于自身的繁荣。这种繁荣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让全社会能够繁荣、富足。”由松下幸之助创建的著名PHP运动便是其精神哲学的重要实践,这项运动核心就是宣传“透过经济繁荣来追求和平与幸福”的人文理想,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断发展,PHP运动对日本思想界和经济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团队取胜
原文:“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27章)
译文:善行走的人,无迹可寻;善于言谈者,无懈可击;善于计算者,不用算具却精确至微;善于关闭的人,不用栓销,别人也无法打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却使人不能解。
老子此处讲善于组建团队的人坚不可摧,用在企业家的基本素质上,我们可以总结:①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团队是成就的基础。②企业家要知人善用,把适当的人放在适当的位置上。③要对下属适当授权。④企业要有铁的纪律,企业的规章制度要不断地建立和完善。⑤没有检查就没有执行力。⑥变强制为自觉,让员工能够自己管理自己。
柳传志曾说过他的工作就是九个字“定战略、建班子、抓落实”。联想今天的成就当然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团队班子和接班人的培养。有了合格的接班人,才可以保证企业未来的发展不偏离企业的使命和价值观,如此代代相传企业才可能有百年发展的根基。柳传志培养接班人的第一步是确定人才标准:办公司就是办人;德才兼备最好,实在不能兼得时,应该将“德”放在第一位。他的第二步是在赛马中才能识别好马。第三步是同享企业价值观。柳传志的团队建设指导方针充分体现了老子的深层人类组织管理智慧,使联想从一个高峰走向另一个高峰。联想是否可以百年尚不可知,但创始人确实打下了很好的地基。
社会使命
原文:“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1章)
译文:和泥制成器皿,也恰恰是由于有器皿中空部分,才有器皿的使用。因此,显现有形的宇宙万物给人带来便利,而无形的空才是获得使用价值的基础。
老子此处给我们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用泥土做成的陶器,能用来装米后的是其中空部分;有形的部分发挥功能,无形的部分真正起作用。用在现在企业管理中,我们可以体会到:①企业生存一定要获利,赚钱,而真正决定企业永续经营、良性发展的是企业的使命和价值观。②财富是无止境的,将有限的人生陷入无限的财富追求,最终结局是可悲的。③企业家需要超越金钱的使命,才不失去控制。④能够在恰当的时候圆满退出,并选好让企业持续发展的接班人是真功夫。⑤完成一项事业,悄然身退是天道的品行。⑥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政治家功成身退才显大智慧。
笔者近日去包头,酒桌上大家就谈起一个月前自杀的地产商魏刚及一年前自焚的金利斌。一年前包头市亿万富翁金利斌自焚事件,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也引来国内众多新闻媒体的关注。金利斌垮台始于多元化投资、巨额高利借款及管理的失控。无独有偶,今年包头市又出现了一个同样的悲剧,2012年6月6日,包头最大房地产企业鼎太置业的董事长魏刚,在包头市东河区某酒店上吊自杀。他死于同样的困境。
老子告诫人类一切都处于平衡之中,不可任意走极端,企业的经营也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日常经营的有机平衡。企业家要有市场观察能力,要适可而止,要学会掌控市场和驾驭自己的欲望。而实现这一点首先要有超乎金钱的使命和价值观,要有企业家精神作为支撑,如只为金钱而金钱,往往会在顶峰戛然而止,为社会、家庭都带来极大的伤害和负面的影响。
节俭本色
原文:“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59章)
译文:治理百姓、养护身体,最好的方法就是爱惜生命能量。爱惜精力,才能做到早做准备。早做准备就是不断地去积天德。重视积累天德就无所不能,无所不能便精气长久不绝。
老子此章的道理告诉我们:①节俭是企业家的一大美德。②微利时代控制成本就是创造利润。③会花钱才会赚钱,该花的时候不手软,该省的时候不铺张。④节俭是自然的天道,节俭是人类对大自然给与的尊重。⑤节俭可以淡泊明志。
被誉为“经营之神”的著名企业家、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一生在商业圈里打拼,成就了商业帝国,可他却出了名的“小气”。恰恰是他勤劳、节俭、务实,成为台塑集团从上到下一致的精神指针。他一生节俭,最忌浪费。与他喝过咖啡的人都知道,奶精倒入咖啡后,他一定会再倒入些许咖啡到奶杯,将残留奶精涮出来再倒入咖啡,才慢慢享用;和儿女联络都是写信,从不打电话,“因为觉得打电话太贵了”;用的肥皂剩下一小片,还要粘在整块上继续使用;每天做健身毛巾操,一条毛巾用了27年。而这样一个“小气”的人,一生为大陆捐助慈善高达几十亿之巨。古往今来,“节俭”二字一直被人们视为治国之道、兴业之基、持家之宝。坚守节俭,方可始终保持昂扬进取的状态,始终立于不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很大变化,节俭的观念逐渐淡化,铺张奢靡的风气有所滋长。当今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界普遍存在着为富而追求奢华的倾向,这显然是违背中国人勤俭持家、勤俭治国的古训的。从王永庆身上我们可以学到节俭这一老子最为根本的精神财富。节俭不仅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同时也体现了人对宇宙自然无私给与的尊敬,是持家、创业、治国的根本,也标志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
勇于担当
原文:“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78章)
译文:能承受国家之屈辱,才配担当治国之重任;承担全国的灾难,才称得上国家的君王。依天道正确的话语,在世俗中听起来如反话一样。
此章的道理告诉我们:①企业家要学会在逆境中生存之道。②天道酬勤是符合规律的勤奋。③企业家必须要承担,要在关键的时候担当起责任。④逆境中要有强者的心态,要直面困境,要学会务实、耐劳和忍耐。⑤吃得苦中苦,方得甜中甜。⑥不勇于承担的人根本不具备当企业领导的基本条件。
唐纳德?特朗普(Danald Trump)是美国最具知名度的房地产商之一,人称“地产之王”。他在风景怡人的城镇兴建数幢华厦与别墅,拥有价值过亿的豪华游艇、私人飞机。他主持的《飞黄腾达》(The Apprentice)更使他在美国家喻户晓。特朗普性格张扬,敢说敢做、敢做敢当、自大自信,还经常在媒体针对时局发表己见,这使他显得嚣张狂妄,成为美国传媒热衷的人物。
特朗普历经财运亨通和濒临破产威胁的起伏之后,纵使依然骄矜奢侈,但已深切认识到企业的创建、经营是长久而无休止的战斗,谁都没有必胜的把握,他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他要承担屈辱,全力以赴。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时候,特朗普价值15亿美元的巨资丧失了2/3。当时他每年单是利息的负担就多达两亿余美元。在最艰难的时刻,特朗普咬紧牙关告诉银行家们如果他宣告破产,各大银行将一无所有。他请求各银行允许他暂缓支付部分贷款利息,而暂由银行团监管他的房地产,直到他有能力还债。在逆境中他一面处理债务,一面继续执行其缜密的投资计划,陆续收回被银行团监管的房地产。特朗普在他书中告诫人们:“永不停止。如果前进道路上有一道铁墙,你都要咬牙闯过去。你绝对、绝对不要在心里说放弃。”对比我们前面所谈的包头的两位企业家,关键的时刻没挺住,一旦放弃,则注定没有出路。
感恩回馈
原文:“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2章)
译文:真正悟道的人听任宇宙万物自主显现,繁衍和进化,不去宣扬人类后发的说教;效仿道的品性任万物自然生长,化生万物而不占为己有,成就万物而不主宰,有所成就但不自我夸耀。恰恰是因为不去突显自我,才可以作为道的一个粒子与其大自然母体永存。
此章告诉我们:①给予使企业更具有价值。②创办企业,积累财富的最终目的还是回馈社会、回馈大自然母亲。③道本源创造一切,却没有“我”的概念,一切都是付出和给予,这才是企业家的风范。④西方很久以来一直奉行死时空有大笔财富是耻辱。⑤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是当今企业家倡导的回馈精神。
上面我们所谈到的特朗普在商界看来残酷无情,却也心地善良,不仅常捐款给慈善机构,有时也会默默行善。有一次,特朗普的礼宾车在高速公路上抛锚,幸好有个刚被裁员的汽车厂工人帮忙修好,特朗普要给钱,但对方婉言谢绝,令特朗普非常感动。第二天他寄出一封挂号信,告知这对夫妇,他已为他们付清了房子的所有贷款。
在西方,创造财富、回馈社会已经成为一个风尚,而我国发展经济30多年后的今天,企业家创造财富回馈社会之风也在逐步形成。盘点本土企业家,福建的玻璃大王曹德旺宣布,将家族持有的70%的福耀玻璃股份用来成立慈善基金,当时股票市值超过40亿元;他的福建老乡陈发树又捐出个人资产的45%成立新华都慈善基金,其股票市值是曹所捐的两倍。这表明中国企业家已开启致富后对社会回馈之举,许多企业家正通过各种俱乐部、NGO展开感恩于回馈的实践。
早在2 500年以前,中国就出现了裸捐的大企业家,他就是中国商圣范蠡。中国近代经济史上,荣氏家族成员、张謇和陈嘉庚等企业家,都有为家乡捐助教育和修路的善举。美国也经历过与中国当前类似的现象,老洛克菲勒和拉塞尔?赛奇在经营风格上几近刻薄,但他们所创立的基金会,已经成为现代非公募基金制度的基石。这种向善的欲望是来自人类与生俱来的本心,坚持企业回馈社会是国家经济与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和出路。
现代社会,企业家作为发展经济的新群体,无疑为提高人类生活水平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企业在当今各个国家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跨越国与国的界限,为人类的共同福祉和社会进步作出极大的贡献。但企业在为人类社会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同时带来了企业的逐利性本性,如果没有高尚的企业家精神指引,这对社会将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当今社会更需要能平衡企业获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家,需要更多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企业领导者来引领企业发展。良性的企业的发展包括两方面:首先是企业要获得合理的利润以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和回报股东的投资;其次是要承担社会责任。在企业经营的实践中,有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而忘记了所应当承当的社会责任,以致失信和欺诈比比皆是。现代企业的经营呼唤企业家精神的回归与弘扬。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企业领导人以企业作为服务社会的平台,考虑到消费者利益、员工利益、股东投资回报、社区的公司及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的平衡,最终实现满足社会需求、保持社会稳定、保护人类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文化的《易经》和《道德经》是地球上唯一以天、地、人的和谐为主题的、倡导无限创新的哲学,而这恰恰是西方体系所缺失的。笔者希望通过对中华文化精髓在企业管理的应用中摸索出一条新路,在西方现有企业家精神的基础上,对企业家精神进行完善,填补本土管理的缺失,并有机地将中华宏观的“道”与西方精细的“术”完整地结合。
(责任编辑:罗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