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波 谢屏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学校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有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是优化的结构呢?那就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方法等诸多要素要处于最佳状态,使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达到和谐,形成整体功能。我在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这一课时,十分注重对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课获得西昌市自主参与教学法小学观摩课一等奖)这一课的教学结构设计表现在:
一、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调整、导向和控制作用。根据教学大纲、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本班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发现规律、总结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互化;②培养学生灵活、敏捷的思维品质。这样,使整个教学活动具有目标意识,让学生按“理解—掌握—应用”的认知规律接受知识,发展能力。
二、确定教学重点
要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就必须突出教材中的重点,这也是学生认识上的转折,知识中的质变。我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在整个教学中做到:内容上突出重点、讲解时紧扣重点、练习时环绕重点、时间上保证重点。
三、确定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正确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在教学时,我运用了:①分段教学(先运用迁移法学生学会小数化分数的方法);②减缓坡度,(再由分数引出分数化小数的特殊情况,即例1方法反运用);③预作准备,(通过例2教学,找到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分子÷分母),④实际操作,(找一找、比一比、议一议、做一做)。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四、合理安排时间
前苏联教学科学博士巴班斯基提出:“教学在规定的时间内,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效果。”也就是说如果教师在短短的40分钟里,保证学生自学的时间、练习的时间、观察、讨论的时间,合理的安排好每一分钟,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我在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一课时,根据其特点:①容量大,教学三道例题;②难度大:既有小数化分数方法,又有分数化小数方法;既有特殊性,又有一般性;③易混淆,很容易忽略这类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④涉及面广,既要运用数的整除知识,又要迁涉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所以,我在时间的安排上,首先以2分钟的时间简洁、快捷地由复习引出新课;对于例1和例2的教学都是由旧知迁移到新知,学生通过老师的一点一拔很容易掌握。我采用放手让学生自学的方法13分钟完成。例3的教学是本课的难点,也是重点,在教学时,给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所以安排了长达15分钟的时间。最后10分钟练习,检验教学效果,进行查缺补漏。通过这样合理的安排,本课教学层次分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了教学目的。
有了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还要让学生在这和谐氛围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即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古人云:“授人之鱼,只供一餐之需;而给人之渔,则终身受用不尽。”这说明,作为数学教师的任务,不单是教数学,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求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成为知识的“参与者”和“发现者”,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在教学中,我着重做以下工作:
1.教会学生自学课本,学习新知识
所谓自学课本,并不是跑马观花地浏览课本上的内容,而是在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圈、点、勾、划的过程中去深入理解书上的注解、说明和结语。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小数化分数”这一内容时,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自学P144内容。①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是什么?②化成分数后要注意什么?课本第二自然段回顾以前学过的小数的含义,明确了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有学生在这一自然段旁边旁批上:“小数的含义”,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自学例1,结合课本旁的思考过程,“0.9是十分之九”,说明“0.9”这个小数改写成分数,就是分母是“10”,分子是“9”的分数,以此类推出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改写方法。有学生在例1中“0.425”的改写下打上了曲线。“0.425”表示“千分之四百二十五”为什么改写成“”呢?结合教师和自学提纲,反复思考,得出“”不是最简分数,还应注意化成分数后要是最简分数,在教师自学提纲的指导下,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多方位思维活动,自己总结出小数化分数方法――小数的含义;化成分数后要化成最简分数。通过做练习的检验,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正确将小数化成分数。在教学例1、例2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自学提纲的指导下,通过自学完成了的例1、例2学习。长此以往,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在反复实践中明白自学课本应看什么、怎么看、想什么、怎么想。
2.教会学生展开讨论,学习新知识
课堂讨论指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自主的学习行为。通过讨论,能驱动思维,使每个学生在思索中得到发展,在掌握知识过程中把知识内化;通过讨论,让每个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想法,并从中品尝探索的艰难与欢乐;通过讨论,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情感和意志上的交流。所以,在教学分母不是10、100、1000、……分数化成小数时,组织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能化成有限小数吗?有的学生说不能:因为“15”含有质因数“5”以外还有质因数“3”,所以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学生说能,用“==0.6”。为什么分母含有2和5 以外质因数也能化成有限小数呢?在双方争执不下时,教师及时指导学生看书本P146结语,学生马上发现在运用其规律进行判断时,有一个先决条件,这个分数要是“最简分数”, “”不是最简分数,通过约分后得到“”,所以,它能化成有限小数。通过这样一争一议的讨论,学生不仅记住其规律,而且抓住规律的关键所在,把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内化为技能。使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了高潮,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大胆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智力开发,能力培养无疑都是十分有益的。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这一课教学,我大胆尝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学生学法指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和阅读大量经验论文,我在教学计算课、概念课、几何课、应用题时,都十分讲究每堂课的教学结构设计,教法的选择,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教学是一项漫长的、系统的工程,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进取,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日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