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刚过完94岁生日的张瑞芳在上海辞世。这位曾横跨舞台和银幕,成功塑造出一系列鲜活生动艺术形象的艺术家,在弥留之际还惦念着中国的电影事业和她创办的“爱晚亭”敬老院。这份精神寄托让张瑞芳丰满的人生找到了幸福归宿,也成就了她的健康长寿。
张瑞芳平时除了“起居有常不过劳,生活俭朴读书报,饮食清淡加蜂胶,热心公益乐陶陶”之外,她还认为作为一个老年人更主要是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她说晚年自己这二三十年都是按照这四句话去规范自己,而做到这一切归纳为“二要”。
一要旷达率真。她是一位率直透明的爽朗人,她曾应邀在镜头面前,当着荧屏内外的老少人士,从容坦陈自己年轻时的婚恋生活,以及与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家严励的美满姻缘,并以对党的信念和旷达的心态,度过了难熬的劫难与病痛。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颁发“杰出贡献奖”时,张瑞芳在台上倾吐了肺腑之言:“和我同辈的不少杰出影人,都已先我去世,我只是因为还活着,所以这个奖,就让我愧领了!”从而引发了“全场人士纷纷起立鼓掌不息”的罕见情景。
二要宅心仁厚。许多知名的老一辈艺术家,退了下来后,有的静心写回忆录、有的仍言传身教辅导下一代、有的仍活跃在影视的银幕荧屏上。她却选择了创办老人院这一条道路。2001年开始,张瑞芳与她的儿女亲家顾毓青,先后在长宁、金山二区,创办了两所“爱晚亭敬老院”,以造福广大老年朋友。张瑞芳把她自己对健康的理解都融入了“爱晚亭”。她把大部分的业余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爱晚亭”,只要不是太忙就总会到这儿来跟老人们聚上一聚。
张瑞芳说“爱晚亭”这三个字是来自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古诗。之所以起这样一个名字,是因为她把对黄昏的憧憬都寄托在“爱晚亭”这个集体里面了。“像我们这一代人,从自己青年时代就是一直在一个集体里,不是自己关起门来过日子的那种家庭妇女,我们都是在一个集体里长大的,所以我们到老了的时候,还是希望和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在‘爱晚亭里,老人们就能找到这种归属感,使他们不会有被生活遗忘的感觉,帮助他们克服很多不好的情绪。”
住在“爱晚亭”的日子里,每次吃过晚饭之后,张瑞芳就会在大厅和老人们聊聊天,这里面不乏她的影迷,也有她的老同事。在这里他们重温着那些共同的回忆。同时,她也把自己的一些养生习惯传授给大家。例如,敬老院还特意为老人们设计了一段专门锻练腿脚的坡道,据说通过坡度的变化,能达到锻炼老人们大腿、小腿和心脏的目的。
就如同心直口快的李双双一样,张瑞芳保持健康的方法也是简单直白的。她说,“爱晚亭”帮老人们解决了养老问题,更为自己找到了寄托,是“爱晚亭”让她享受到了晚年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