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军
在小学阶段,中年级是让老师和家长最感头疼的时期,因为学生从这个时期才开始真正地接触作文,因而要步入作文的正轨,如何指导好中年级作文的写作时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表现在作文的心理需求方面对中年级习作作以下浅解:
一、学会借鉴、注意积累
古代学者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现代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从小学作文来看,没有一定的积累些出的作文一定是苍白无力的。例如,在写《难忘的一件事》的时候,有的同学是这样写的:有一件事情很久我都忘不了,我来给你讲讲吧。那时我在上小学,我和同桌吵架了,他说:“你怎么这样?”我说:“不是我的错,是你的错。”我们不说话了,后来我的同桌转学走了,我再也没见过他,这件事让我难忘…...这篇文章很明显地让人感觉到语言空洞不实,文章内容并没紧扣“难忘”二字来写,可见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就无法谈及写作的素材,学生作文将无话可说,无事可叙,这也就成了“活水”无“源头”。可真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榜样激励,正面评价
写文章是一件苦差事,学生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他们的努力结果。可大多数语文老师人为地拔高小学作文的要求,为学生作文取得成功设置人为的障碍,而在批改上,老师又往往设置了一个相当多的学生达不到得期望值,由此绝大多数的学生习作得不到老师的认同,相反可能会遭到老师的不公正、片面的评价,这样学生习作中的许多闪光点就被毫不留情的抹去了,无法得到肯定的评价。由此学生的距离会越来越大,使那些本身就不大喜欢作文的学生越来越产生对作文的反感。
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指导习作的过程中采用了以下办法:榜样激励。我在班级内部自费成立了班级优秀习作集,每月一刊,把每周写出的优秀作文加以老师点评,加上教师寄语等栏目,打印成文稿。记得打印出来第一期时,所有同学都非常新鲜好奇,他们争先恐后地看看自己的习作在集子里有没有展示。就这样他们的每周习作不再是一个包袱,而变成了他们期望的事情。我们班的小依同学平时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但他写的《我的老师》被第一期习作刊载,这就增加了同学们的信心。老师公平地看待他们每一人,公平地看待他们的每一篇文章。这样的方法无疑起了很好的激励作用,大家看到成功的希望,不再以作文为难事,同学们纷纷把自己观察过的事物写成文章,主动交给老师看,学生作文积极性空前高涨,这样就为第二期的习作集准备了优秀作品。这种榜样的激励作用事半功倍。
三、留心生活,学会观察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社会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日常生活,才能获取写作的素材。除了引导学生学会从课文中借用、积累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观察。针对三、四年级学生的好动性、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教师可分阶段性地布置观察任务。例如,第一到第二周可以注意日月星辰的变化;三到四周就留心山川河流的形态;五到六周观察风霜雨雪的景象;七到八周了解鸟兽虫鱼的习性,注意胡草树木的生长,等等。当然我们还可以把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同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交叉进行。在观察社会生活时,教师可提供一些观察的方式供他们参考、借鉴,如让他们自己去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参观工厂、访问农家;让他们留心家里今天来了什么客人,爸爸又买了什么新电器,妈妈又添了什么新衣服……学生观察前,教师要提出观察要求;学生观察时,教师要进行相应指导;在学生观察后,教师要做及时的分析讲解。总之,没有观察就没有作文。
四、求同存异、开扣思维
这表现在取材、立意和表达等诸多方面:
(1)取材。随着空间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学生对生活中原有感知的事物,除了印象特别深刻的外,其他的将会日趋模糊、淡忘、消失。要让学生能够有话可说而不雷同,就应该开拓其取材思路。
(2)立意。在写作时,學生往往容易跳进某种模式,习惯于既定模式的写作,给人以千人一面的感觉。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如何确立中心。不同的中心可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唯有这样文章才富有个性。
(3)表达。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教师不能对他们在表达上提过高的要求,只要学生在语句通顺的基础上改变一下思考的角度,就能写出不同的话。教师可先从指导选用不同类型的句式来表达语意开始。例如,“一个同学来迟了”可以表达为:①你来迟了。②啊哟,你怎么来的这么晚?③你有什么重要的事?④你来得太早了吧!总之,在中年级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开拓思维的训练,既能提高学生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等作文能力,又能使学生走出作文模式化的误区。
总之,中年级学生的独立意识与表现欲都急剧地增加,这时使他们能顺利地步入作文轨道的主观心理条件。语文教师应该把握住这一有利时机,认真琢磨科学的指导方法,给学生营造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作文平台,让他们以愉悦的心态、轻松的心情、足够的勇气与信心,步入写作的第一道门槛。只要如此,我相信孩子们就一定能够在作文的这朵奇葩里竞相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