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内燃机再制造工程实施方案”项目评审会,来自汽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各领域的专家和相关企业人员认真听取了课题组的专项报告和说明。经过质询和讨论,出席会议的代表一致同意《内燃机再制造工程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通过评审。
本着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设“两型”社会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持续健康发展原则,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在“十二五”发展期提出了研究编制《实施意见》的举措,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内燃机再制造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2011年5月,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接受工信部的委托,开始筹备《实施意见》的编制工作。经过一年多来数轮的征求意见、讨论、听取指导意见、反复修改、实际调研、补充完善等步骤,最终由内燃机行业内产、学、研专家组成《实施意见》课题组并由专家编写而成。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高东升在讲话中表示,《实施意见》经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组织推动,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大量研究和讨论,尤其是许多专家和企业家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工信部将尽快地组织实施;未来一段时期内,对内燃机再制造相关问题应该深入地研究、逐步地梳理、尽快地完善。
发展内燃机工业再制造是实现内燃机工业节能降耗、形成循环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重要途径,对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据了解,《实施意见》中提出了内燃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再制造示范工程、关键配套件再制造示范工程、内燃机高效清洁升级再制造示范工程和再制造逆向物流体系建设示范工程等四项重点工程,并提出了再制造配套服务体系建设计划的配套计划。
根据《实施意见》,到“十二五”末期,我国内燃机工业要实现35万台各类内燃机整机再制造生产能力的总体目标。其中,5万台以上规模的整机再制造企业达到6家,5万台以下的达到6家以上。曲轴、发电机、起动机、机油泵、燃油泵、水泵、增压器等关键零部件规模化配套企业达30家。
在产业规模方面,《实施意见》提出,“十二五”末期我国内燃机再制造产业规模将达100亿元,再制造产品配套服务产业规模将达70亿元;全行业将实现年节约金属27万吨,节能18.3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万吨,创造就业岗位2.5万个,降低终端消费者使用成本70亿元。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内燃机产品总产量已达7700万台,预计“十二五”末我国各类内燃机保有量将新增4.66亿台。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谢辉教授认为,新品与新增保有量的数量关系为1:6,由于再制造的节能节材特性,经过再制造后如果平均能延长1年市场中正在使用内燃机的寿命,那么产生的效益将相当于6年新机生产所创造的水平,这将产生一个惊人的价值。因此可以说,我国内燃机市场巨大的保有量和产品再制造价值高且适宜再制造的特点,赋予了内燃机再制造产业将由此迎来发展的爆发期。
此外,《实施意见》还提出,建立一批汽车及相关行业的内燃机再制造示范工程,初步建立全行业旧件逆向物流体系,再制造成形及检测等共性关键技术在行业内广泛使用,内燃机再制造工艺、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等目标。与会评审团成员一致认为,相对于技术把握和产能提升,内燃机再制造的“两端”——旧件回收与再制造产品销售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是下一步发展中更需加强建设的重点内容。
在政策扶持上,除了《实施意见》中已经提出的积极推进内燃机再制造产品认定、加大再制造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内燃机再制造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严格再制造产品质量监管等措施外,来自卡特彼勒再制造上海公司的商务总监周虹滨也提出,卡特彼勒30年的再制造经验表明,政策扶持不仅仅是财税补贴问题,由于再制造产业中旧件、原材料、新件均在生产中介入,在美国现行的一套专门的再制造会计准则对我国刚刚起步的再制造产业具有积极的建设性意义。
“标准不降,要求不减,服务一定要保证———简单一句话就是:再制造产品的质量、性能、寿命不低于同型新品。”高东升指出,下一步内燃机再制造工作将着重从完善社会消费对再制造产品的认识这一角度,更多地从需求环境、消费环境来培育再制造产品的市场消费,更多地侧重在需求端,而不是供应端;同时,再制造产业一定要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由政府引导,协会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