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关于名词、术语的探究

2012-04-25 09:38张正光
河北科技图苑 2012年2期
关键词:研究馆员图书馆员语言文字

张正光

“读文”即看了《河北科技图苑》杂志2006年第2期刊登的文榕生先生撰写的《与名词、术语规范相关的若干问题》[1]后,知道该文是针对杨秀君先生发表在《图书馆学通讯》1983年第 2期上的《请准确使用“馆员”这一称号》[2]、杨悦女士发表在《河北科技图苑》杂志2004年第1期上的《图书馆学期刊要认真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3]及江乃武先生发表在《河北科技图苑》杂志2001年第3期上的《正确审慎地运用词汇》[4]等三篇文章进行论述的,即针对其文章中的有关问题发表的异议。

我拜读了文榕生先生的文章后,又查找到了杨秀君、杨悦及江乃武三人的文章。经过对上述文章的反复学习、琢磨,并学习了有关材料后,觉得文榕生先生的文章虽然论述得比较详细,又具有理论性,但有的个别观点不能苟同。例如,文榕生先生的文章说:“‘中国图书馆员’,既可以切分成:中国 /图书 /馆员,也可以切分成:中国 /图书馆员。”其实,并非杨悦女士对语义元素的切分不当;而恰恰是文榕生先生自己对语义元素切分的误解。“中国图书馆员”,只能切分成“中国 /图书 /馆员”,不能切分成“中国 /图书馆员”。如果用结构图来表示,即为下图形式。对此,我觉得在“现代汉语”教材中讲得很明白了。也就是说,学过“现代汉语”的人是会明白的,是会看懂这个语义元素切分图的。文榕生先生恰恰是在“切分”上采用了两种方式,而是用后一种错误的“切分”方式来否定杨悦女士文章的正确含义,这是不应该的。

其实,要说图书馆学界与业界人员和书、报、刊中,大都称图书馆工作人员为“馆员”或“图书馆员”,我认为这也并没有什么奇怪的。至于如何解释这种现象,鲁迅小说《故乡》[5]中最后有这么一句话:“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就是说,大家几乎都这么叫图书馆工作人员为“馆员”或“图书馆员”了,也都能理解“馆员”和“图书馆员”是指图书馆工作人员了,从某种意义上讲,“馆员”和“图书馆员”也就成为“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业的代名词了。我认为,也只能这样解释这种现象。但我还是相信《人民日报》1951年6月6日的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6]说得对:“学习把语言用得正确,对于我们的思想的精确程度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都有积极重要的意义,很可惜,我们还有许多同志不注意这个问题,在他们所用的语言中有很多含糊和混乱的地方,这是必须纠正的。”可见,如果作为政府机关或学术团体的文件,绝不能在语言方面存在着有歧义的名词、术语或词汇。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纠正这种现象,以建立正确地运用语言的严肃的文风”[6]。

文榕生先生为了说明“图书馆员”是职业名词,在文章中以“教授”一词为例,强调要“准确把握与之相适宜的语境运用”,这是对的、也是应该的。但我们讨论的是它作为名词时的用法。作为名词时,“教授”又可分为“管理学教授”、“历史学教授”等。我们可以称“谭其骧教授”或“教授谭其骧”,但在图书馆学界与业界,却没有称“×××图书馆员”或“图书馆员×××”的,都是称“×××馆员”、“×××副研究馆员”、“×××研究馆员”或“馆员×××”、“副研究馆员×××”、“研究馆员×××”。所以,我认为,文榕生先生以“教授”一词作为旁证,来论证“图书馆员”是职业名词,是不能使所有的人都能信服的,因为它们是有区别的。更何况“馆员”,除了“图书馆员”,还有“学科馆员”、“档案馆员”等。我的理解是,“图书馆员”是“从事图书馆工作、具有‘馆员’职称的人员”,这就是歧义的所在。同理,“副研究馆员”是“从事图书馆工作、具有‘副研究馆员’职称的人员”,“研究馆员”是“从事图书馆工作、具有‘研究馆员’职称的人员”。所以,“图书馆员”不能“一视同仁地用于称呼从事图书馆工作的所有人员”,更不能包括图书馆的各级领导。同样,可以理解“学科馆员”是“拥有比较丰富的某一学科知识,在图书馆负责其学科专业文献的选择和评价,并对该学科提供相关信息服务的中级职称人员”,“档案馆员”是“从事档案馆工作的中级职称人员”。为了在我们图书馆学界与业界避免对有关名词、术语有歧义的理解,就应当提高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政策性,必须高度集中统一,不能各行其是”[7]。

这里我要对“学科馆员”罗嗦几句。文榕生先生对杨悦女士关于“学科馆员”的切分认为是准确的,就是说他们的意见是统一的,我就没有必要进行评述了。我要罗嗦的是,“学科馆员”的提法,我总觉得确实不妥,还是应采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8]的提法即“学科专家”,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也避免了概念上的混乱。众所周知,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在美国图书馆界出现了 SubjectLibrarain这一概念即名称。我国图书馆界学者把它译成“学科馆员”,并进行探讨。但到目前为止,对“学科馆员”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笔者认为,将SubjectLibrarain这一概念译成“学科馆员”并不十分确切。 Subject是“乏指某一学科”;Librarain是“图书馆管理人员”之意。 SubjectLibrarain即是“某学科图书馆管理员”或“图书馆某学科管理员”。 它和《规程(修订)》中提的“学科专家”不是一个概念。“学科”是 “馆员”和“专家”的定语 ,“馆员”不等同于“专家”,“馆员”是图书资料系列中级专业职务的“名称”,我们不能想当然地把“学科馆员”理解成具有某一学科丰富知识的专家。美国的 SubjectLibrarain这一概念有其国情的含义,在美国与专业职称没有联系,它并不对等我国图书馆中的“馆员”这一层次的专业职务人员。

按《规程(修订)》的要求,学科专家制度的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利用,为读者提供学科专业性的服务,而且代表了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笔者并非反对建立“学科馆员”制度,而是觉得国内许多高校在引进学科馆员制度等方面的建设都相对滞后,仍然存在很多障碍,急于实施是不符合实情的。我们当务之急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高校图书馆建立起完备的“学科专家”制度,培养更多合格的各学科的图书馆高级工作人员,循序渐进地进行和完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规程(修订)》中提出的学科专家制度的顺利开展和施行,更好地为高校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总而言之,我们既要建立起符合自己国情的、具有特色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学科专家制度,又要慎思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建设热。更要进一步研究“学科馆员”与“学科专家”术语的科学性,并进一步有理有据地论证它们的“是”与“非”。

下面,我们还是回到“读文”上来,与文榕生先生商榷“鼎立”一词。我既反复拜读了文榕生先生文章中关于“鼎立”一词的论述,也反复研究了江乃武先生的《正确审慎地运用词汇》一文中对“鼎立”一词的评述。我以为,关于“鼎”,大家应该是清楚的。“鼎”,是“古代炊器”。“圆形,三足两耳;也有长方四足的”。也许是三足的多于四足的原因,从《辞海》[9]中查到的含有“鼎”字与数量相关的词都指三。诸如:(1)“鼎甲”。“鼎有三足,一甲共三名”,“科举制度总称状元、榜眼、探花”。 (2)“鼎立”。“三方并峙如鼎足”。《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近者汉之衰末,三家鼎立。”(3)“鼎足”。 “比喻三方并峙,犹如鼎之三足”。《史记◦ 淮阴侯列传》:“三分天下,鼎足而居。”(4)“鼎峙”。《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昔汉运将终,三国鼎峙。” (5)“鼎辅”。“犹言宰辅,三公”。《宋书◦ 五行志四》:“是时贾后陷害鼎辅,宠树私戚。”总而言之,没见到这样的词有指“四”的,即虽有四足的鼎,它并不否定“鼎”与“三”的关系。因而,“用‘鼎’隐喻三种或四种势均力敌之物可以是泛指”的说法,似乎不能成立。

“鼎立”这个词,有其固有的含义。如“三家鼎立”、“鼎有三足,因喻三方并立”,这是约定俗成的结果。它指“三”,与四足鼎无关。若把“鼎立”拆成“鼎”和“立”两个字来解释,既破坏了原词固有的含义,也不足以证明“鼎立”的“鼎”,既可以指“三”,也可以指“四”。其实,“多部图书分类法并存”这话本身没错,如果用“鼎立”来形容它,就不恰当了。因为“多”是模糊的量词,它可以包括三以至十、百等,但即使在此处,它也没有确指“三”的意思,谁也不会把这“多部”理解为是指《人大法》、《科图法》和《中图法》。也就是说,不用“鼎立”这个词,也就不会有它与“多部”的矛盾了。

从文榕生先生的文章来看,既看了文榕生先生的《与名词、术语规范相关的若干问题》[1],也看了文榕生先生发表在《图书馆》杂志 1996年第 1期上的《我国文献分类法的发展趋势》[10]。可以说,他是知道“鼎立”指的是“三”,这可以他一再强调的上述三部分类法为证 ,他也明白“鼎立”与“多部”的矛盾,但不甘心被人指出来,故而抄出一个“鼎”“也有长方四足的”来辩解等。不辩也罢,这一辩反而使人们对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本文的论述到此结束,文中所谈只是本人的一孔之见,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共同为祖国的语言纯洁和健康而斗争!今天,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内容更为丰富,任务也更加迫切。《人民日报》1995年12月 25日的社论说得好:“语言文字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社会交际的主要工具,其应用规范化的要求比任何时候都迫切,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都应该牢固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这也是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11]

[1]文榕生.与名词、术语规范相关的若干问题[J].河北科技图苑,2006,19(2):68~ 71,57.

[2]杨秀君.请准确使用“馆员”这一称号 [J].图书馆学通讯,1983,(2):76.

[3]杨悦.图书馆学期刊要认真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J].河北科技图苑,2004,17(1):4~ 6.

[4]江乃武.正确审慎地运用词汇[J].河北科技图苑,2001,14(3):1.

[5]鲁迅.故乡 [M]//鲁迅.鲁迅自选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36~ 46.

[6]人民日报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 [N].人民日报,1951-06-06(1).

[7]人民日报社论.认真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N].人民日报,1991-06-06(1).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 )》的通知.附件: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 )[Z].2002-02-21.

[9]《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 [Z].1999年版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2484.

[10]文榕生.我国文献分类法的发展趋势 [J].图书馆,1996,(1):7~11.

[11]人民日报社论.在全社会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纪念文字改革和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40周年[N].人民日报,1995-12-25(1).

猜你喜欢
研究馆员图书馆员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李开岭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作品赏析(1)
勘误
略论档案管理中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