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东,梁永清
(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广东 深圳 538133)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证,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肾病所占比例也逐年增高,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笔者根据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特点,从2009年7月-2010年5月,采用益气通络汤治疗糖尿病肾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7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DN患者71例,入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标准[1999]确诊为Ⅱ型糖尿病,并排除肿瘤、妊娠、心力衰竭、酮症酸中毒、其他肾脏疾病及肾毒性药物使用等引起蛋白尿的病例。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年龄(54±7)岁,病程(10±6)年;对照组35例,年龄(55±8)岁,病程(10±5)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并发疾病(如合并高血压)情况及其他指标如吸烟,体质量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2组均根据患者当前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降糖药物(糖适平、诺和龙、胰岛素类),降压药物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加服益气通络汤:黄芪30 g,三七20 g,丹参20 g,黄精30 g,地龙10 g,当归15 g,川芎15 g,桃仁10 g,水蛭8 g。加减:水肿明显者加茯苓15 g,猪苓15 g;脾虚者加党参15 g,白术15 g;肾虚重者加淫羊藿20 g,熟地黄15 g。水煎服。每次300 mL,早晚分服,14 d为1疗程。对照组给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辉瑞)20 mg/d口服。治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查空腹血糖(FBG)、尿微量蛋白、尿素氮、肌酐、TC、TG等水平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全部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尿微量蛋白、尿素氮、肌酐、TC、TG指标变化比较,见表1。
表1 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变化比较(±s)
糖尿病对肾脏的影响是一个隐匿的发展过程,糖尿病开始的时间实际上也就是糖尿病肾脏病变开始的时间,早期病变为尿中排出微量白蛋白,缓慢发展出现临床蛋白尿,一旦出现临床蛋白尿,则疾病大多已进入临床糖尿病肾病期,肾脏病理改变已不能恢复,出现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肾衰竭。糖尿病肾病属中医学“消渴”“虚劳”“水肿”“关格”“尿浊”等范畴,中医学认为,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为本病基本病因,本虚标实为本病基本病机。本虚是指阴阳、气血、五脏之虚,标实是指痰浊、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益气活血通络,改善微循环,在本病早期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1]。吕靖中[2]认为DM的总病机不离气虚,气虚是本病久治不愈的症结,并提出血瘀在DM过程中普遍存在。有学者[3-6]认为瘀血是DN发病的关键因素,在DM的血瘀证研究中发现血瘀证发生率为52%~61.7%。《中医内科学》[7]也指出,血瘀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之一,且消渴病多种并发证的发生也与血瘀密切有关。根据本病的发病特点,笔者认为,本病的发病基础是脾肾气虚,血瘀阻络,治疗本病的关键是益气通络。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具有扩张血管,降血压,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血小板的聚集性,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改善水钠代谢,改善肾小球滤过屏障,对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的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均有保护作用,从而减少通透性蛋白尿[8];丹参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调节免疫和脂质代谢紊乱等作用,可以使受损的肾小球基膜和肾小球硬化得到修复和改善,从而改善肾功能;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止痛、补血活血、滋补强壮等功效。黄芪、三七共为主药,再加上黄精、地龙、当归、川芎、桃仁、水蛭等,诸药合用共有补气通络的功效。阿托伐他汀钙为他汀类调脂药物,近年来研究发现他汀类调脂药物除有依赖调脂的肾脏保护作用外,还有抗细胞增生、抗炎症、免疫调节等非依赖调脂的肾脏保护作用[9]。本实验通过和阿托伐他汀钙对照比较,治疗组各项检测指标结果表明益气通络汤有明显效果,而且中药具有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对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有重要意义。
[1]南征.任继学名医名论名术介绍(续五)[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6):10-11.
[2]杨辰华.吕靖中治疗糖尿病经验举要[J].中医研究,1999,10(2):28.
[3]施赛珠,陈剑秋.糖尿病血瘀症血检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关系的研究[J].中医研究,1996,9(2):21-22.
[4]郑粤文.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肾病126例[J].吉林中医药,2007,27(6):23-24.
[5]曾庆祥.糖尿病肾病从瘀论治[J].吉林中医药,2001,21(3):14.
[6]徐振华,李咏梅,左效臣.活血化瘀法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杂志,2007,6(5):56-57.
[7]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09.
[8]焦剑.黄芪对糖尿病肾病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04,24(2):54-55.
[9]高萍,贾汝汉.他汀类药物非依赖降脂的肾保护作用研究新进展[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4,24(1):8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