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

2012-04-24 09:54钟亿华
现代商贸工业 2012年7期
关键词:就业观职业道德毕业生

钟亿华

摘要:我国持续数年的扩招,使高等教育呈现出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促进了社会的迅速发展。但是,大学生就业现状仍不容乐观,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毕业生就业观不尽合理。因此,我们要帮助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7-0105-02

1 大学生就业观现状分析

就业观,简而言之就是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價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综合反映,是人们对就业目的和意义较为稳定的看法和态度。就业观教育主要是帮助就业主体形成对就业目标的合理期望、定位和选择,对行为的导向和动力作用,从而支配就业主体合理的就业行为。

近年来,我国持续数年的扩招,使高等教育呈现出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促进了社会的迅速发展。但是,我国大学生就业观现状仍不容乐观。

(1)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诚信缺失现象。由于高校就业体制改革后,大学生成了毕业分配、就业市场的利益主体,就业、签约、违约、毁约都与学生自身的利益紧密联系,致使很多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多的是以自己利益为出发点,不考虑用人单位的利益和学校的声誉。求职履历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第一道关卡。如何能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上抢占有利的先机,多数大学毕业生会在毕业之前尽可能地充实自己的竞争实力,但也出现了少数大学毕业生通过夸大或造假履历来充实自己“实力”的现象,造成了部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诚信认可度不高。

(2)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的错位。目前在高校毕业生中存在着就业观念陈旧、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的问题。就业观念摆脱不掉传统观念的束缚集中体现为“一步到位”和“白领意识”。希望一次就业定“终身”,希望到与过去“干部”身份相类似的岗位上工作;择业期望值过高集中表现为大部分毕业生希望到大城市或沿海发达城市工作,希望到条件好、待遇高的单位工作,而不愿意到国家需要的基层、艰苦地区、行业就业,大学生就业的内部需要和外部需要存在不小的差距。

(3)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发展现状存在一定距离。职业道德教育起步不可谓不早,也不可谓不严,但现在一些学生上岗就业后会出现工作不负责,怠慢客户,顶撞上司,违反职业道德要求而被“炒鱿鱼”的情况,显示出职业道德水平低下。可见,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发展现状存在一定距离。学生在学校受到的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的这种间离状态,难免使学生感到困惑。

这些现象不仅潜在地影响着社会的持续发展,也对现实社会的稳定提出了挑战。因此培养大学生树立合理的就业观在实现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大学生就业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没有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要求,是大学生就业观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在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实行精英教育的阶段,大学生的就业岗位都比较理想,家长和学生的期望值一直都很高。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各行业的用人标准也相应提高,社会能够提供的精英就业岗位毕竟是少数,大学生能否就业、能否找到理想的工作还取决于所在大学、所学专业、计算机和英语水平、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等各种因素。大学生都要求去待遇高的单位是不可能的,大部分大学生必须接受大众化的就业岗位,不能进入所期望的精英岗位,也不要期望“一锤定终身”,主要还应该选择在目前的情况下能够发展的单位,先就业,后择业。对此,家长、学生都应该不断调整心态和期望。

(2)我国高等教育还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学非所用也是就业观难以改变的原因之一。按照社会学理论,人们在寻找就业岗位时,人力资本会起到很大作用,受教育程度越高,找工作就越容易,薪酬会越高。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目前存在“人力资本失灵”现象,究其原因是大学招收的学生并不是完全依据市场的实际需要,高校教育缺乏预见性和超前性,大学的教育内容与社会的需求相脱节,大学的教育滞后于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学非所用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原因之一。

(3)社会经济稳步增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但精神文明相对滞后,也是就业观念转变不及时的原因之一。由于当前我国已经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一家人即使个别人不劳动,也不会没吃穿,因而没有生存压力,缺乏竞争意识,也导致产生“等”“靠”“要”思想,导致一部分毕业生工作条件不好的单位就不就业,不为五斗米折腰,宁可在家靠父母养着。当然这种原因所占比例很小。

3 就业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3.1 学习观教育

大学生有学习、就业、生活、精神和成就等需要,这是客观存在,是合理的,但应以学习和成才的需求为优先。首先,要对大学生进行成才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引导大学生以建设社会主义为己任,勤奋学习,积累知识,发展智力,锻炼能力,通过灌输、疏导方法来培养大学生的健康行为,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树立战胜挫折、立志成才的信心,成为具有社会主义觉悟、良好品德素质及健康个性的新型人才。其次,明确在校大学生成才目标和个体期望。一是制定学生成才目标。引导学生根据社会近期需要和远期发展,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自己的成才目标,制定自己的成才计划和分步实施方案。二是明确大学生个体的期望。为此要做好三方面工作:(1)引导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而努力,正确评估自己的绩效。(2)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特点给予指导,明确期望。(3)大学生的成绩进步和奖励必须紧密地与组织有意义的行为相联系。

3.2 择业观教育

随着高校教育分配制度的变革,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择业心态及择业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研究他们的择业价值观、思想变化(诚信思想、艰苦奋斗精神)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意在帮助他们树立起奉献意识、诚信意识、拼搏意识、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自我“吃苦训练”和“挫折训练”,努力培养自己的风险意识和挑战精神。即要求大学生以正确认识自己的特点和兴趣指向为基础,主动谋求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要求他们以了解社会职业发展的趋势和就业形势为基础,主动寻求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结合点;要求他们以掌握就业市场规则为基础,主动展示自己的真实特长和实力,而不是靠制作虚假求职简历虚构来的实力,要把诚信作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操守,作为立人之本来追求;要求他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敢于到基层艰苦地区工作,那里是锻炼人才的良好环境,也为大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德育课中如果能结合时代精神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中融入时代精神,激发大学生们自我实现、自主创业的热情,培养其开拓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将对日后的就业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3.3 职业观教育

不同的职业形态需要不同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对大学生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目的在于改变他们的职业观念,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帮助他们学会处理个人与服务对象,个人与职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为培养职业道德观念提供客观基础。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首先,需加强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职业道德教育要发生效力,实现实效,必须采取措施彻底清除这种“隔离机制”,使职业道德教育内化为学生的“自觉需求”。(1)继续加强政治观教育、理想教育、操守常规教育等课堂理论职业道德教育;(2)注重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的侧面引导,把自律直接与他律相结合。这种身体力行的感受是最好的自我职业道德教育。其次,应重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泛指一切提高个体适应性的教育,一切有利于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性与职业适应性的教育都可以称为素质教育,而这种教育正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实质和核心。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力、亲和力、沟通力和策划力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良好的个人形象是获得融洽的亲和力的前提,融洽的亲和力又是顺利开展沟通工作的基础,在沟通中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才能具有独特创意的策划,这些能力的获得,又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毕业后才能在社会这个舞台上大显身手。(1)强化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秀外慧中的形象能力。(2)注重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热情真诚的亲和能力。(3)坚持科学训练,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首先,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的体态表达能力,体态被称为“第二语言”;第三,加强语言的生动性与幽默性的练习。(4)激发奇特想象,培养学生新奇独特的策划能力。

因此整合教育资源,将就业观教育与两课教学相融合,辅以素质教育,依托思想品德课教育这个平台,从新生入学开始实施就业观教育,既可弥补当前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又可在大学生入学阶段结合其实际状况多角度切入就业观教育,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帮助大学生尽早形成合理的就业观,使其最终能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衰贵仁.深人贯彻十六大精神,开创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在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广东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的思考[J].人民日报华南新闻,2003-03-19.

[3]@大众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必然走向[J].中国教育报,2003-03-06.

[4 ]@潘登斌.人世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职业技术教育杂志,2004-2-28.

[5] @王保义.大学生就业中的不奋平现象当议[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5).

猜你喜欢
就业观职业道德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疫情后,青年农民工就业观变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最“叛逆”的毕业生
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