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阳信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建设

2012-04-24 02:25:18菅新国张红芬魏成超
山东水利 2012年3期
关键词:阳信县水费水价

菅新国,张红芬,魏成超

(滨州市阳信县水务局,山东 阳信 251800)

2010年7月,阳信县申报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作正式启动。7月26日,在济南召开的全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县公开评审会议上,经过省水利专家公开打分排序,该县以第4名的好成绩,在全省48个竞标县区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同时,被列为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县。2011年3月31日,阳信县小农水重点县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县工程全部竣工。2011年8月11日,阳信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分别通过财政厅和水利厅组织的绩效考评和工程验收,被评定为“优秀”等次;2011年12月18日,在济南召开的2010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验收会上,阳信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通过验收,并被评定为“优秀”等次。

1 项目区及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阳信县地处山东北部,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的主战场,全县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主要依赖引用黄河水,平均年引黄量2.00亿m3。

阳信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位于河流镇境内,项目区内农业生产依靠小开河支九渠引黄河水灌溉,主要作物为小麦、玉米、棉花和蔬菜。小开河引黄灌区是国家大型引黄灌区,规划总灌溉面积7.33万hm2,设计引水流量60.00m3/s,年设计引水3.93 亿 m3。

阳信县2010年小农水重点县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累计完成节水改造衬砌支渠长度14.68km,斗渠长度41.48km,农渠长度96.80km;新建支渠闸28座,建设无喉段量水槽23处;整治田间道路6.00km,沟渠105.00km,建设配套建筑物688座;新建固定式泵站6处,非固定式泵站17处;建设土壤墒情监测系统3处;规范化建设农民用水户协会3处,并在河流镇于家、陈家2处用水户协会实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执行农业终端水价,共涉及2798户1.12万人,耕地面积1166.67hm2。

2 主要措施和做法

2.1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2010年7月10日,阳信县政府以阳政办发【2010】32号文件成立由县长任指挥,分管县长任副指挥,财政、水务、发改、审计、物价、民政等部门以及相关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按照定人员、定职责、定标准、定时间、定任务的“五定”要求,层层分解落实任务,强化目标管理。水务和财政部门抽调精干力量,在短期内高质高效地完成了申报材料编制上报等工作。

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阳信县出台了《关于阳信县2010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配套资金的承诺书》、《阳信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资金县级报账制暂行办法》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内容与工作目标,落实了责任主体,形成了各部门与乡(镇)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的良好局面。

2.2 严格资金拨付,强化资金管理

阳信县充分发挥财政、审计部门对项目专项资金的监管职能,严格按照《阳信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资金县级报账制暂行办法》、《阳信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农民筹资投劳管理暂行办法》用好、管好项目资金,切实保证地方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确保了资金安全和使用效果。

2.2.1 建立资金审批机制

审计与财政、水务等部门对项目建设预算、决算进行审计,针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落实到位。资金拨付时,建设单位必须提供项目批复、实施方案、施工合同等相关材料,并严格比照预算按计划、进度和比例拨款,严格执行决算审计后拨付尾款制度。项目资金实行直接支付方式,施工单位出具齐全的申报资料,经建设单位审批后,资金直接支付到项目施工单位,确保了资金的使用效果。

2.2.2 建立资金监管机制

项目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以县级财政报账制为中心,强化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县级财政报账制、水利基建会计核算办法等各项财务制度,按照“预拨—验收—报账”的拨款程序,结合项目实施进度及时拨付资金,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和及时足额到位,避免了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实施项目资金公示制,项目资金管理工作更加透明,着力打造了优质、阳光、廉洁、效益工程。

2.3 严把工程质量,打造精品工程

阳信县把“三位一体”的指导思想全面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规划中,充分体现了“建管并重”的工程综合效能。

2.3.1 高标准规划设计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总体要求,充分体现出规划的前瞻性、先导性和科学性。阳信县委托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完成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规划设计从生态化、人性化、现代化的角度出发,凸显出了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人水和谐的设计理念。

2.3.2 严格执行“四制”管理

为全力打造“三十年不过时、五十年还能用”的精品工程,项目严格按照“四制”管理,形成了以政府监督为指导、项目法人责任制为核心、招标投标和建设监理制为服务体系、合同管理制为依托的良性工程建设管理格局。

2.3.3 建立工程质量责任制

工程建设指挥部向各标段派驻质量监督和技术指导组,形成了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检查、质量监督小组把关、用水户协会代表监督的质量监管机制,确保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2.3.4 严把材料质量关

采取“三把关、四检验”的质量管理措施,即材料接收人把关、技术质量检验员把关、操作使用人把关以及检验规格、品种、质量、数量,对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坚决不予采用。针对冬春季温度低的特点,U型槽预制中采用建温室大棚、锅炉蒸汽养护的方式提高预制质量,缩短了养护周期。渠道衬砌中选择添加防冻剂、使用膨胀水泥等有效的施工方法,保证了施工质量。

2.4 规范化建设农民用水户协会

农业水价改革要实现“建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管长远”的目标,落实工程设施的管护责任、形成良性运管机制是关键。阳信县在项目建设之初,以农民用水高度自治的管理体制为核心,参照灌溉体系,打破原有行政区划,在项目区组建了3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召开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培训会议,对项目区用水户协会成员、群众代表,工作片、村委会班子成员进行了全面培训,取得了业务培训和宣传发动的双重效果。

按照规范化建设的程序要求,组织广大群众推选出有能力、有威信、有责任心的人担任用水户协会主席,组建了协会班子。各协会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农民用水户代表大会,制定了《协会章程》、《灌溉管理制度》、《水利工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明确了用水户代表、协会主席、监事会的职责和义务,明确了末级渠系维修与管理、水量分配与落实、用水矛盾协调处理、水费收缴等事项。

工程竣工后,按照《阳信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办法》,把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协会场所、设备等资产全部移交农民用水户协会,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颁发工程产权证书。3个协会各自有独立的水源、独立的工程体系、独立的管理范围,成为了末级渠系的产权主体、改造主体和管理运营主体。

2.5 执行农业终端水价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主要的目的是解决水费征缴难、促进农业节水、降低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核心问题是减轻农民负担,降低灌溉成本。按照促进节约用水和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两兼顾的原则,阳信县在项目区内的小开河灌区支九于家、陈家两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实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阳信县农业终端水价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国有工程水价,按照滨政发【2005】3号《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水利工程水费计收和管理使用工作的通知》要求,按每方水五分七厘六计收农业水费;二是末级渠系终端水价,包括电费或柴油费、工时费、设备费等,在此基础上,测算出农业终端水价。阳信县人民政府出台了 《关于阳信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县项目区实行终端水价的通知》,决定在项目区执行终端水价,测定水价为0.26元/m3。

3 示范项目区灌溉效益显著

通过项目建设和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区彻底改变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的状况,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提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基础。

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实施前后对比,可见项目的实施在项目区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农业节水、粮食增产、减少农民水费支出以及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等方面。详见表1。

表1 示范项目实施前后灌溉效益对比表

3.1 节水效益和粮食增产显著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完成后,末级渠系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52提高到0.67,节水15%以上,年可节水352.00万m3;项目区灌排工程体系完善,灌溉保证率明显提高,由原来的60%提高到80%;粮食产量显著增加,亩均增产12%左右。

3.2 可有效减少农民水费支出

示范项目实施前,项目区农民年平均每公顷集中浇灌45次,每公顷次水费300元,年缴纳国有工程水费每公顷505.65元,每年水费合计每公顷1405.65元;示范项目实施后,按年平均每公顷浇灌45次,每公顷次用水量975m3,农业终端水价0.26元/m3计算,每年水费合计每公顷760.5元。示范项目实施前后对比,农户每年每公顷直接减少水费开支645元。与此同时,扬水站由协会统一管理,适时提水灌溉,将有效解决每家每户忙浇地的问题,使更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到大城市打工创业。

3.3 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

水价综合改革实施前,由于末级渠系水价没有纳入政府管理范围,一些地方搭车收费、截留挪用、拖欠水费的问题较为突出;渠系不配套造成的供水保证率不高,农民不满意,对水费收取产生误解,农村水事纠纷较多;按亩收费,水量用多用少一个样,农民不爱惜水,造成人为的用水浪费。水价综合改革实施后,在水量、水价、水费三公开和征管稽查制度的基础上实行终端水价,推行“一价收费到户”,提高了水费计收透明度,有效减轻了农民水费负担,缓解了农业生产用水及水费计收矛盾与水事纠纷,有力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按用水量收费,也有效提高了农民自发节约用水的意识。

4 结语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代表了我国现阶段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改革的新动向,是党中央、国务院惠农利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采取的新举措。通过项目建设,可以有效增加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浪费,降低农民水费支出。同时,搭建起了干群沟通联系的新桥梁,对于增进干群感情,促进农村发展与和谐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的“三位一体”建管模式,打造出了一个科技进步、节水高效、利民惠农、群众满意的示范项目区。从工程建设到产权移交,充分发挥了农民用水户协会在工程建设中的参与作用,树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工程管护主体地位,保证了农业用水终端水价制度的顺利实施,探索形成了小型水利工程良性运管机制,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猜你喜欢
阳信县水费水价
惊人的水费
阳信县初中语言名师工作室
新课程(2023年22期)2023-02-11 02:30:36
留住蔚蓝的梦
发明与创新(2023年5期)2023-01-29 03:22:36
山东省阳信县雁洲湖水库工程地质特征及评价
西部资源(2021年4期)2021-12-20 01:35:05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一中学啄春泥文学社
中学时代(2021年4期)2021-05-12 07:18:40
西营河灌区2020年地表水水费测算探讨
影子价格模型在水价分析推算中的应用
调水系统工程水价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没付水费
水费不能平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