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肇丰
一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进行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就有必要做文献资料研究。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通过学习、鉴别、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教改经验,了解历史的经验,认识存在的问题,明确前进的方向,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关于情报研究、文献综述的概念、意义和方法,已有不少公开发表的论述,这里主要针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际情况,探讨几个撰写文献综述的要点。
文献综述的基本功能就是对大量文献进行筛选整理,让读者能够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准确而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研究动态。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需要,文献综述的选题会有不同的思路。但是一般而言,从公开发表或传播效果的角度看,有关教改和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更大的选题价值和交流需要。一些比较冷门或比较专业的研究选题,研究成果和发表文章本身不太多,因此就不一定要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来反映和了解情况。
在确定了大致的选题范围之后,就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文献查阅。现在网络搜索比较方便,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资料库,运用主题词搜索等方法,可以浏览大量的相关文献。例如近年来的 “创新教育”、“有效教学”、“校本课程”、“校本教研”、“幼小衔接”、“德育实效性”、“教师叙事”、“教师专业发展”、“集团化办学”、“学校委托管理”、“教育教学评估”、“农民工子女教育”等,都是较受关注并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学科教学领域,则有更多的热点和难题的探讨,如语文学科的语感培养、数学学科的模型思想教学等。
在选定某个具体的综述题目时,作者需要认真考虑撰写的难度问题。一方面,难度大价值也大,发表的机会相应也多;另一方面,撰写难度要与本人的能力相适应。有些热点难点问题虽然受到较多的关注,但是众说纷纭,归纳整理并不容易。有时作者看似填补了一个情报研究的空白点,其实撰写难度相当大,未能充分考虑自己是否力所能及。
曾有一位中学教师写过一篇《“课堂教学境界”研究综述》,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新鲜而有价值的综述选题。人们常说优秀教师上的课能够达到一种 “境界”,什么是“教学境界”,怎样才能达到“境界”,有许多观点散见于各种报刊文章。于是这位教师查阅了二十年来的一百多篇有关文章,写成了一篇文献综述。其中文章列举了有关教学境界性质的四种定义、有关特征的三种不同说法等内容,可惜的是,仅此而已。整篇文章几乎由引文组成,基本没有归纳分析。有关杂志编辑希望作者不仅是罗列材料,而能够加以一定的评说,然而作者无力进一步修改完善,结果虎头蛇尾、功亏一篑。
当然考虑撰写难度,也不能刻意避重就轻。文献综述的一个重要价值,就在于及时地反映某个研究领域的新观点、新成果、新动态,因此选题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
在确定选题之后,就要广泛阅读有关文献,比较鉴别,去粗取精。由于文献综述涉及面广而篇幅有限,选择材料时须注意把握宏观与微观、一般与重点的关系。概括地说,就是先面后点、突出重点、点面结合。
所谓先面后点,就是先掌握某个研究领域的总体情况(即“面”),再选取典型或重要的材料(即“点”)。在一定的选题范围内,首先要把握本综述涉及的文献主题、范围、年限、类型及文献数量等,可以用文字概述、数据统计及简明的图表等形式加以归纳整理。其目的是初步掌握特定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以便进一步更有针对性地寻找具体的研究文献。
如有研究者曾在中国期刊网以篇名为“后现代主义教育”进行模糊匹配检索发现,从1997年至2005年,总计有100多篇关于“后现代主义与教育”的论文发表,其中最早的是1997年第6期《比较教育研究》发表的《后现代主义与当代教育思潮引论》;从1998年至2002年,论文发表数量不多且相对稳定;从2003年以来,发表数量激增。(见下表)
“后现代主义与教育”论文发表概况
所谓突出重点,就是要在大量的相关文献中,挑选重要的或典型的文献资料。所谓重要文献,也是见仁见智的选择。一般来说,可以从文献的影响力、权威性、新颖性和独创性等方面来考虑取舍,尽量不要遗漏有代表性的文章和成果。如影响力因素,可以从引用率、转载率、发表时间、传播范围等指标来考虑;权威性,可以从文献的作者身份、发表途径、学术奖项、社会评价等角度来考虑;新颖性和独特性,则更多地考虑文献涉及的不同见解、争鸣论战以及新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等。
一般来说,对于相同观点或同类性质的研究,应尽可能搜寻和列入发表年份最早的文献。但在一定情况下,也不宜忽略发表时间较晚而产生较大影响的成果。如前些年,一些教育刊物发表过有关质疑三好学生评选标准和制度的文章,虽然得到许多人的赞同,但反响并不强烈。而多年以后,顾明远教授在一次会议上重提此事,却引起媒体的广泛响应,掀起一阵波澜。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惹争议》
中新网2008年9月15日电综合消息,《重庆晚报》14日报道说,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这样会“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此言论一出引发了坊间对“三好学生”这个在中国中小学实行数十年的评奖制度的关注和争论。
上述材料因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可认为是重要和典型的文献资料。可见选取材料的标准,固然与研究内容的原创性有关,但也与研究者的权威性、知名度及时代性相联系。因此“点面结合”,就必须权衡各种因素,把握一般与重点的关系,在有限的篇幅中选取容纳“适当”的材料。
文章需要有一个适当的论述结构,来容纳和组织所选取的材料。这个论述框架大致上可分为三种:纵向结构、横向结构、混合结构。作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结构,确定素材的详略取舍,以便对号入座。
所谓纵向梳理式结构,就是对某一阶段内某个研究领域中所有重要论文都能够阅读和掌握,以此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一般是按时间顺序整理材料,然后归纳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及相应的研究特征。如“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综述”、“十年来我国教师专业引领研究综述”、“近年政治高考的特点及趋势述评”、“双语教学研究新进展”等。这类文献综述,由于时间跨度大、选材范围广,选取和把握材料就有一定难度,因此选题角度恰当与否十分重要。
所谓横向扫描式综述,是围绕某个专题或主题,直接将有关素材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门别类的处理,并列地介绍若干项主要的或基本的研究内容。与纵向式综述相比较,横向式综述的关注点不在于某项研究的过程而在于结果,不在于揭示纵向发展的规律而在于列举横向拓展的成果。这类文章常见的选题有:“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及应用”、“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几种类型”、“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小学科学课导入十法”等等。
此外还有纵横结合的混合结构。从选材的范围和标准看,横向扫描式综述的弹性比较大。怎样进行素材分类,既可以凭借一定的理论框架形成分类标准,也可以按照一般的教学经验概括事物类别,还可以按照一定的外部特征来区别处理。比如介绍探究性的教学策略或方法:
可以按建构主义理论,分为“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式教学”;
可以按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过程,分为“揭示知识内在联系的策略”、“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实践应用的策略”、“自我评价的策略”;
也可以按教学目标和内容,分为 “概念探究教学”、“问题解决教学”、“综合归纳教学”和“应用实践教学”;
还可以根据教学方法的表现特点,分为“情景创设法”、“学案引导法”、“问题生成法”、“小课题研究”等等。
教师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和可能,考虑确定适当的分类标准和方法。但是无论采用哪种分类方法,都需要在全面掌握资料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该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成果。一篇好的综述,从研究的广度上说,要保持综述结构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尤其是不能缺漏某个重要的类别;从研究的深度上说,要比较鉴别同类素材的价值,选材举例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由于文献综述涉及面广、头绪众多,写作者有时难以把握论述的思路,很容易造成材料的堆砌和观点的混杂。因此在构建文章框架时,除了确定基本的纵横结构外,还应该在梳理材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总体思路和论述线索。具体地说,要力求做到全文有思路、段落有归纳、结尾有评析。所谓全文有思路,就是要避免论述时前后脱节、逻辑混乱;段落有归纳,就是要避免罗列堆砌材料、归纳小结不足;结尾有评析,就是要避免大而化之、笼统空泛。
对于一些头绪复杂纷乱、研究难度较大的选题,更要充分阅读把握研究素材,找到理解和分析的入口和路径。如上世纪八十年代,正是拨乱反正、百废俱兴的年代,中小学教育领域中的教改项目和研究成果,也是百花齐放、硕果累累。至九十年代,已有不少文章对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和评析。其中《中小学文科教学科研的回顾与展望》对上海市中小学语文、外语、历史、地理四门学科的教改发展状况作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总结,是当时较有影响的一篇文献综述。这个选题涉及多门学科,材料来源纷繁复杂,按一般的综述思路,作横向结构处理材料,更容易操作。即可以按学科门类分为四大部分,再依据不同学科的内部特点分出小项,如语文学科的情感教学派、自学导读法、提问设计研究、读写结合训练等。然而这样的简单化处理,缺少了一条贯穿全文的论述线索,难以揭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文科教改的发展方向和内在规律。因此作者在分析归纳大量素材的共同点的基础上,以文科教学研究的科学化道路为线索,构建了这篇综述的基本线索和结构。
《中小学文科教学科研的回顾与展望》[1]
一、重视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阶段(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
二、探索结构和序列的阶段 (80年代初期至中期)
三、关注教学质量评价的阶段(80年代中期至后期)
四、实行课程教材全面改革的阶段(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
发展趋势:从主观性、随意性,走向客观化、科学化;从个体独立研究,走向协作研究。
文章在上述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每一部分都列举了不同学科的有代表性的教改成果,并针对本阶段研究的成绩和不足作了简明扼要的归纳和点评。如对第一阶段研究的小结:
总的说来,本阶段中小学文科教学研究的重点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提倡启发式教学,探索思维训练的途径和方法,突出了注重智能发展的基调。开展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总结特级教师和其他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是这一阶段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从本阶段的研究成果看,其主要特征可归纳为两点:
1.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
2.重视学生的学习心理……
这一时期,对教学的形式问题极为关心,对教学的内容则较少涉及。许多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对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的初步认识,还缺少对于各科教学的特殊规律的更深层次的探索……
上述写法是以观点带材料,即在充分阅读消化材料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据此选择和安排写作素材。这是在“述”的基础上增加了“评”的成分,可称为“述评”或“评述”。当然,无论是综述还是述评,作者都会有自己的一定的观点,但要形成明确清晰的观点、思路和线索,仍需要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研究。从这个角度说,好的文献综述自有其丰富的原创性和独特的学术价值。
[1]张民生主编.上海普教科研十年[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