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茂扬
(广东金融学院 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广东 肇庆 526040)
传统产业判断标准和转型升级动机
——以肇庆工业为例
方茂扬
(广东金融学院 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广东 肇庆 526040)
传统产业是一个相对概念。本文的研究以地区产业支柱、产业贡献率下降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限为传统产业的评判标准,构建了相应二级指标体系,并以肇庆工业为例,选择“五类产业、十九个行业”为传统产业。政府基于传统产业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转移升级、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充分利用资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希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企业面临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经营管理压力,需要加快转型升级。
传统产业;评判标准;转型升级
世界各国在工业化中后期和现代化进程中,都面临着新技术、新知识经济、信息化和国际化冲击,有些传统产业在冲击中被淘汰了,有些传统产业凭借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区域优势、竞争优势等传承下来,并利用高新技术、资本营运管理、百年品牌再创竞争优势,成为支撑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基本实现的阶段,新兴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较低,传统产业在相当长时间内仍然是经济增长的源泉[1]。界定好传统产业对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实施产业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产业是一个相对概念,当前仍没有统一标准的定义。在官方实践统计口径上,一些地方统计年鉴将产业划分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潜力产业,主要将传统产业区别于新兴产业或高新技术产业[2]。但从统计口径上理解是静态的,容易混淆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是不科学的界定。有些学者从产品存续时间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分析,产品存续相当一段时期,产品生命周期由成长期、成熟期进入到衰退期,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市场份额出现萎缩,产业产值占比和利润增长率都出现下降趋势;有些学者从高新技术层面分析,将产业分为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3][4]。
我们将传统产业内涵归纳为:某一产业存续相当一段时间,以生产传统产品为主,产品比较成熟并形成一定生产规模,在当地有一定集聚度,但其贡献率逐步下降的产业。据此理解,传统产业可以概括为以下主要特征:1.产业发展历史长;2.产业在区域内技术相对落后;3.外延式扩大再生产为主;4.产业贡献率下降。
传统产业是在产业体系中仍有存续发展的产业,并非是被市场淘汰的夕阳产业。在工业化中期的地区,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中仍具有重要地位,通常仍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因此,选择好当地的传统产业,加以改造提升,才能保持产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笔者根据传统产业的主要特征,选取3个标准,判定传统产业。
1.地区支柱产业地位。传统产业在当地达到一定集聚和生产规模,是当地产业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地区生产总值的重要力量,成为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通常从产业企业单位数、产业总产值、产业增加值、资产利税率、资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等加以判断。
2.产业贡献率下降。传统产业成为地区支柱产业,但由于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竞争加剧,产品竞争力下降,工业产值和增加值都可能呈下降趋势,这些产业地区贡献率也将下降。通常采用当地产品市场占有率(当地某产业总产值占全省产业总产值)、产业总产值的环比增长率、产业增加值率 (某产业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比率)、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等指标进行判断。
3.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限。传统产业通常表现出对要素依赖程度高、资源利用率不高以及对周围环境状况容易造成负面影响的特征。当要素和资源价格上升时或环境保护标准与要求提高时,传统产业将丧失成本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选择传统产业关注可持续发展能力,关注产业政策规划、环境保护等定性要求,考虑成本压力的职工工资上升率、劳动生产率(增加值现价劳动生产率)、单位GDP能耗电耗率等指标。
综合上述3方面判断标准,结合实际数据可得性,建立了传统产业的判定指标体系表,如表1。
表1 建立传统产业的判定指标体系
根据传统产业的内涵和判定指标体系,应该选择哪些产业作为传统产业进行重点转型升级呢?
笔者采用近10年肇庆市统计年鉴中工业的各行业数据,按行业逐一进行分析,从中分析、判定和选择传统行业,再进行传统产业归类。由于数据处理庞大,文中仅以金属制品业为例,计算分析结果如表2指标体系进行。金属加工行业企业单位数 (X11)、行业总产值 (X12)和增加值(X13)呈上升趋势,产业销售利润率(X14)资产利税率(X15)、资本利润率(X16)都不断加强,该行业具有当地支柱产业的地位。但行业在当地工业发展的贡献率比较不稳定,且有下降特征:产品市场占有率(X21)、总产值环比增长率(X22)、工业增加值率(X23)和产业销售收入环比增长率(X24)都不稳定,并出现下降趋势。且工业增加值率(X23)仅为22%左右,产业附加值不高,在职工工资上升率(X31)和单位产值能耗(X33和X67)增加的情况下,行业生产成本压力加大,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受到劳动力和能源环境管理的限制。因此,可选择该行业作为传统产业。
表2 肇庆市金属制品业的传统产业判定的指标体系
通过同样方法与思路计算分析,可以作为重点支持的传统行业还包括有许多行业。这些行业具体归纳为五类:建筑建材业、纺织服装业、食品饮料业、化工业和森工造纸工艺品业,如下表3所示。
表3 肇庆市五大传统产业一览表
肇庆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动机有两方面:一是政府基于传统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作用,希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二是企业面临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经营管理压力需要加快转型升级。
(一)政府认清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
1.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肇庆市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肇庆市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主要依靠工业快速发展来推动的,工业总产值中大部分来自于传统产业。从表4可见,近10年来,肇庆市的传统产业增加值(VaI)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例多数年份保持在20%以上;在2004年至2007年间,由于某些行业 (如纺织)等传统行业都处于不景气时期,导致了传统产业的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下降至最低谷时的9.02%水平,之后又恢复上升趋势。其中,从产业增加值贡献率看,建筑建材业和化工业近年来快速度发展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比较大。因此,加快肇庆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国民经济保持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表4 2000—2009年肇庆市传统产业的VaI占GDP比例分析表 (亿元;%)
2.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肇庆市实现产业转移中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重要机遇。肇庆市立足工业强市,要打造成广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区”。近年来,从香港、浙江、佛山、广州等地转入了很多重量级大项目大企业,如亚洲铝业、新中亚铝业、华润水泥、新中原陶瓷、鑫源矿业、乐居矿业、星龙化工等。这些产业转移进驻肇庆,壮大了优势产业,同时,由于产业转移入驻,带来了新生产线新生产技术,引导了肇庆市相关产业的改造和提升,带动肇庆市传统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例如有色金属加工产业,肇庆市金属加工产业以亚洲铝业为龙头,以新中亚铝业、澳华铝业为依托,近年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引进了一批有色金属项目,重点发展国家政策鼓励的高档铝型材、高精度铝板带材及深加工产品,以建设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为目标,积极壮大有色金属加工产业。可见,一个地区工业发展不可能没有传统产业的根基,不可能一切都从头开始来发展。任何一个高技术或新技术的开发也都必须以现有产业发展为背景,只要传统产业追求加快发展,就会引入高新技术加以改选和提升。同样,一个传统产业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的过程,也是采用新技术改造升级的最佳时机,因此,肇庆市产业转入时,就要从产业转移中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3.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保障肇庆市现代工业体系健康发展的根基。肇庆市现代工业体系由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构成。肇庆市高新技术产业是一支新生力量,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由于科技基础、创新能力、人力资源、创新环境未能全面提升,依赖本地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条件有限,大多数只能在肇庆市大旺高新区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如果要实现高技术产业产值快速发展,就要利用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改造以提升传统产业。就如肇庆市星湖味精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是一家国有企业肇庆味精厂,是典型传统食品加工企业,经过股份制改造,生物基因等高新技术研发和引入进行改造后,2000年,成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更名为广东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名符其实的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4月,经广东省国资委审核,引入资本实力更为雄厚的大股东广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增加这一传统优势企业高新技术转型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因此,只有更多传统产业中的企业,依靠转型升级过程积蓄人才、加强技术研发和加快资本运作,才有机会依靠自有高技术进行改造升级,才能形成肇庆市现代工业体系中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4.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充分利用资源、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主体力量。传统产业主要依赖区域资源优势、劳动力廉价优势、市场需求优势保持着持续生存和发展。但是区域资源是有限的,人力资源也会随着产业进步变得稀缺,原有产品随着扩张生产市场变得饱和,产品价格下降,原有传统产业一旦失去这些优势,就将被市场淘汰。此外,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的要求,“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一项硬指标强政策,但传统产业以往都是高耗能高耗电的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才能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排污,并能降低环境保护成本。因此,传统产业的企业为了保持持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大资源储备,节约资源和能源,加强人才培育和科技成果研发,加快自身技术转型,自觉地参与节能减排。
5.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顺应国内消费转型和促进内需的要求,是解决“珠三角”地区包括肇庆市用工荒的迫切需要。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在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上的讲话强调“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一讲话精神包含着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广东人民幸福指数。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东省及至全国社会经济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大提高,基本物质生活得到保障,人民群众热切期盼过上更加美好生活,希望吃、穿、住、行等更健康、更便利、更环保。传统产业主要从事人们生活必需品的产品生产,将长时期拥有巨大社会需求,不管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拥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同时,随着内地城市经济崛起、农业生产补贴提高、进城农民工生活成本提高,肇庆市用工荒压力也在加大,传统产业的企业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因此,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变得更加迫切。
(二)企业面临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经营管理压力,需要加快转型升级
企业是加快转型升级的主载体,企业应在转型升级中有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选择权。有些企业愿意且有条件做大做强,顺势而为,引入人才、技术和管理进行转型升级,有些企业背水一战,闯出一片新天地。那么,企业愿意且敢闯的动力和压力是什么呢?
1.政策激励与约束。企业生产经营顺应国家政策,沿着政策鼓励和支持的方向发展,道路才会越走越宽;违背政策或走政策限制的投资经营,必然加大成本和经营风险,走向“死胡同”。当前,各级政府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都积极鼓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政府引导并给予一些配套的优惠政策和鼓励政策,企业更愿意抓住这一时机加快改造提升。同时,政策出台了节能减排管理规定,限制高能耗、高电耗、高污染的生产线,许多传统产业必须加快改造提升生产线,才能符合生产经营的条件。同样,信贷政策支持具有一定规模、财务状况良好、产品市场前景好的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新技术赋予传统产业科技生命力,保持传统产业可持续朝阳发展,就能够得到信贷青睐和支持。当然,信贷政策限制了一些传统夕阳产业,传统产业与传统夕阳产业是动态变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功,可保持持续发展,传统产业墨守成规,优势也会丧失,成为被信贷限制的夕阳产业。可见,政策环境引导和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2.市场环境变化。市场环境变化包括产品市场变化和要素市场变化。一是产品市场国内外分析:传统产业中有近一半是三资企业投资的,产品多数面向全球市场。由于近十几年,世界经济波动加剧,相继发生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级债危机和信用降级危机,中国的产品在亚太和欧美的市场消费不甚景气,中国低端产品多次遭受反倾销和贸易保护,从2004~2007年纺织业发展低谷可以得到反映。同时,国内近10年黄金发展时期,国内加大投资和刺激内需,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对产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产品更新换代需求也加大,传统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中,必须走出粗加工低端,走向品牌化高端的转型,做好做精吃、穿、住的日常用品和日化品。二是要素市场变化分析: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因素带来全球性通货膨胀,基础性原材料(金属及非金属矿)暴涨,粮食、棉花、大豆等大宗农产品价格也大幅度上涨。这些都是传统产业的基本原材料,这些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传统产业成本提高,产品价格相对有粘性,企业利润被压缩。此外,高级技术人员、低端劳动力、资金要素价格也上升,尤其反映在2009年和2010年市场上,高级技术人员工资上涨率达到30%以上,低端劳动力工资上涨率也达15%左右,融资成本(尤其是民间融资成本)大幅度上升,导致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压力加大。因此,加快转型升级,集约型生产,走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道路,是企业顺应市场环境变化的需要。
3.企业经营管理压力和困境。传统产业大多数是中小规模企业,被认为是“船小好调头”的典型,但这种“船小好调头”只是改变企业一种适应市场改变产品生产方向,“调头”需要很高成本,尤其在市场多变的情况下,这种“调头”可能让企业发展晕头转向,只能算是一种“休克疗法”,这不能算是渐进式的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道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立足于企业做大规模做强产品,逐步改善技术瓶颈、人才缺乏、资金困惑、产品市场衰退和摆脱低端生产、走技术含量高集约型的发展道路。当前,许多企业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资金积累比较薄弱,技术研发能力比较弱,人才培养意识也淡薄,产品进入成熟期和衰退期,从而导致生产成本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弱、企业发展前景堪忧的局面。这些生产经营压力和困境让企业清醒地认识到加强资金积累和技术研发的重要性,扩大经营规模和强化管理,加强人才储备,逐步实现转型升级是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1] 樊纲.传统产业在中国仍大有作为[J].经济工作导刊,2000(20):4-6.
[2] 台冰.发展高技术与改造传统产业关系的哲学思考[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0(4):3-6.
[3] 孙亚忠,郭建平.国外传统产业集群高端化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7):36-66.
[4] 苏植权.广东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途径和模式研究[J].广东科技,2007(7):36-37.
[5] 肇庆市统计局.肇庆市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8).
Criterion and Motives o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Traditional Industry:Zhaoqing Industry as an Example
FANG Maoyang
(West River Valley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Zhaoqing,Guangdong,526040,China)
The paper first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industry,and then selects the traditional industry standard with the regional pillar industry,industry contribution rate and the limit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It constructs the corresponding two level index system,and takes Zhaoqing industry as an example,has selected“five industries,nineteen industries”as traditional industry.The paper too thinks that the government hopes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raditional industry which is based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the industry upgrading,the modern industry system,the full use of resources; the enterprises need to speed up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because of the policy environment,market environment and management pressure.
traditional industry;criterion;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F406.3
A
1009-8445(2012)03-0078-05
(责任编辑:禤展图)
2012-03-30
肇庆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ZC-05)
方茂扬(1972-),男,福建莆田人,广东金融学院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