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辉:让医院走出大院

2012-04-19 01:44
民生周刊 2012年42期
关键词:国防大学门诊部光辉

□ 本刊记者 罗 燕

王光辉:让医院走出大院

□ 本刊记者 罗 燕

王光辉坚持“院内院外一视同仁”,要求医护人员用服务首长的热情来服务普通群众。

“我并不突出,是大家干得好。” 一见到记者, 王光辉就这么说。当时,他正忙着批阅护士送来的一叠文件,不时叮嘱几句。

今年2月,王光辉所在的国防大学第二门诊部被评为社区医保二级医院,并正式更名为国防大学第二医院。由对内服务拓展为对外开放。

2011年,王光辉获得了“全军优秀党务工作者”的称号,不过,在他看来,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荣誉,而是大家获得的荣誉,他说,“只有团队表现优秀,领导者才可能获奖。”

给医护人员设门槛

1978年起,王光辉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三十多年,对医院的历史变迁十分了解。“过去我们门诊部给人的印象是大病看不了,小病看不好。”王光辉告诉记者,那时医院的医护人员多是干部家属,调动要求也不严格,一些人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就来当护士了,有人甚至还从护士转为医生。

为了扭转这样的局面,2009年,王光辉担任门诊部主任开始,就有意识地提高了医护人员进院的门槛,坚持“调进来的人必须是本科以上文凭。我们很多医生是从301医院研究生院引进的,有的是已经在其他医院干了6、7年的骨干医生。”

王光辉认为,维持业务水平很重要。医护人员要不断学习,因为医学知识更新很快,不学习很快就会被淘汰。

医院会议室里的桌椅长期是按照课堂样式摆放,为了督促医院的员工学习,王光辉想了很多办法。定期组织讲课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办法,除了邀请医学界的专家来讲座外,他还要求医院里的医生轮流讲课。派出学习的医生回来后也要把学习体会讲给其他人听。“就是给他们施加些压力,要讲好课就必须加紧学习。”他说。

医院护士长张艳格告诉记者,“别看王院长和和气气的,对我们要求相当严格,管得很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9年国防大学卫生系统组织的考试中,“医药护技”四个科目的第一名都在王光辉所在的单位。“这都是软实力训练的成果,从领导到员工都实实在在地做,单位自然会养成好作风。”王光辉笑着说。

推动医院“走出去”

国防大学第二医院坐落在国防大学2号院中,他的前身国防大学第二门诊部。已经有近60年历史,一直只面向军队及大院里的居民。

由于只对内,医院的病人比较少,医护人员很清闲,有时上午10点多就没事了。“门诊部在药品方面有很多限制,有些人在这里开不全所需的药,也干脆直接去大医院了。”王光辉说。

在王光辉看来,现在北京医疗资源的紧张关键在于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医疗资源在这里摆着,不用就是浪费。

“服务的职能和需求出现矛盾了,只有扩大平台,提升服务。”王光辉决定让医院“走出去”,面向更多的人。“姓军为民嘛,也符合总部精神。”他说。

然而,一个近60年来一直实行封闭式管理的诊所,要提升为医院,向社会开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了能够完成这项任务,王光辉做了大量的准备。2010年,医院开始了大规模的设施更新,之后每年增加40%的投入。每购入一个设备,王光辉都会征询相关科室的意见,他坚持增加医疗设施是为了让医护人员更好地发挥作用,“不能作拍脑袋决策”。

让王光辉头疼的问题是医院的医疗管理系统。原来医院只是对内,为了省钱自己弄了一套系统,但这套系统与外面的医疗系统不能对接,而且无法承担患者量增多。

“医院缺乏这方面的人才,而与软件公司对接有很多困难。我只好到处求人帮我们解决问题。”王光辉无奈地告诉记者。最后门诊系统完成了调整,解了燃眉之急,而住院系统还需要进一步调试。

医院各个方面的问题都会汇集到王光辉这里。“他每天最早一个来,最晚一个走。8点上班,他有时候6点多就过来了。节假日有时候也在医院里过。”司机周玉林告诉记者。

下班后王光辉总要在医院里转一圈才放心走,看看空调、门窗有没有关好。“我不转,谁来转?在这个位子上,就要操这个心。”

医院的评审工作进行得很顺利。“评审人员来的时候,开始对我们这小楼不看好,进来之后发现一切都非常有秩序,管理很严格,各科室、病房都符合要求。打动他们的是我们在真正做事。”王光辉回忆。

开放后,医院忙碌起来。节假日不再关门,医院变成24小时运转了,有些医护人员不适应这种状态。王光辉笑称自己对他们的思想变化有“第六感”,“这不是什么天分,是我平时跟他们交流多,信息量大。”他经常跟医护人员谈话,帮助他们转变观念。

立足社区服务

有着三十多年的从医经历的王光辉从不迷信经验。他认为每一个病人都是“特别的”,即使患有同一种疾病,但在每个患者身上也是“个性化的”,诊断时要尽可能精确。

现在医院不仅大院周围的居民会来看病,也有患者会慕名而来。面对复杂的患者来源,王光辉坚持“院内院外一视同仁”,要求医护人员用服务首长的热情来服务普通群众。

一次一位老太太坐了近两小时公交车过来输液,因为她是在一个大医院开好药了,但她所在的社区医保点不提供这种输液服务。“自带药的治疗不仅利润低,而且风险大,毕竟药不是在这里买的,安全性不能保证。”王光辉也有一些担忧,曾犹豫过要不要取消这种服务,“但是这能给居民带来很多便利,所以我们只能先接收病人,但要求严格把关、认真查对相关资料。病人要填写知情书,然后转为我们医院的治疗单才可使用。首次用药要在接诊医生亲自监测下进行。”

王光辉还经常组织医护人员到社区给居民上课,普及医疗知识,保健知识,进行用药指导。“合理用药很重要,吃药的时间会影响疗效。有的药不能一起吃,吃得不好可能造成医源性疾病,就是因医疗造成的疾病,比如吃药把肝肾吃坏了。”

“现在正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要准备组织疾病预防的宣传活动。社区七八百个孩子该打疫苗了……”这些都事无巨细地列在在他的日程表中。

不单是医院的指导工作,在业务上,王光辉也是“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他原来是放射科医生,每逢病人多,放射科忙不过来的时候,他就过去顶岗。

大院里一万多人王光辉大部分都认识,现在院外的居民也开始跟他熟悉起来了。

“为了让社区服务离生活更近,”王光辉说,医院正在推“家庭病床”服务,把社区虚拟成医院,医护人员主动上门服务,进行社区化治疗。医院定期为社区居民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居民每年的身体变化情况都在我们医院记录,一旦犯病,医生就能准确判断病症。”

但王光辉也看到,现在很多人瞧不起基层医疗,觉得小单位不行,人们大病小病都要往大医院跑,医学毕业生也不爱来基层医院。他认为,解决“看病难”的问题一定要加强基础医疗、社区医疗的建设,让居民就近看病。“总之一句话,基层医疗大有可为。”

工作中的王光辉 图/受访者提供

□ 编辑 张子琦 □ 美编 徐 政

猜你喜欢
国防大学门诊部光辉
门诊部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研究进展
石家庄杏林中西医结合门诊部
春在飞
就在家门口
军民融合如何更好一些怎样更快一些——国防大学学者对军民融合的见闻、探因及建言
北京欢乐口腔门诊部
解放军制胜之道20 对外海战首告捷,胜利收复西沙岛(上)
解放军制胜之道16 技术兵种,边打边建
解放军制胜之道15 吃堑长智,“零敲牛皮糖”
云南中医学院门诊部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