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雅楠
(洛阳师范学院,河南洛阳 471022)
浅析日本民族的防灾教育
——以2011年日本大地震为视点
韩雅楠
(洛阳师范学院,河南洛阳 471022)
由于国内自然灾害频发,日本民族历来十分重视对国民进行防灾教育,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内容,使得这个民族在灾难面前表现出令人惊叹的有序。对于近年来我国各种灾难危机频繁发生的现象,借鉴日本民族的防灾教育经验,如何加强我国的防灾意识教育,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防灾教育;灾难危机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与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渊源。这个位于太平洋西北岸的岛山国家,一直以来以其独特、强烈的民族精神闻名于世。由于日本国内地理环境复杂,火山、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时常发生,而日本民众在面对灾难、应对灾难时所表现出的那份坚强、从容、镇定、有序,却令我们震惊。但同时,更值得我们思考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自二战以来史上最严重的灾难危机——9.0级地震、10米高的海啸和福岛核泄漏。灾难过后,我们所看到的不是一个满目疮痍、充满血泪的日本民族,而是一个井然有序、顽强应对、快速恢复的精神大国。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本民族长期以来所进行的深入、持久的防灾教育。
由于恶劣的地理和自然环境,日本国内地质自然灾害频发,在长期与自然的斗争中,日本民族形成了与其国民精神相一致的顽强应对策略,即防灾教育。日本防灾教育,是日本政府在民间为抵御日本恶劣环境而作出的一种灾难防范与应对教育。其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防灾意识教育是所有在校学生必修的一门课。
日本政府将防灾教育纳入到学校正式教育计划中,所有的小学、初中、高中和职业学校、特殊学校都常设防灾教育委员会,负责防灾指南手册的编制、教职员工的培训和分工,以及实施防灾教育等工作。
日本的防灾教育针对不同年级和年龄段的学生,编制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防灾教育课程。例如在理科和社会学科的课程中,指导学生认识日本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各种灾害的发生原理及特征;在道德修养课和课外活动课上,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通过防灾演习,使学生掌握对日常生活中防灾的注意事项以及灾后应采取的措施,提高学生防灾的实际能力。
2、防灾教育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覆盖全民。
日本的防灾教育覆盖了地震、海啸、火山等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而对于每项灾害发生前的预防以及发生后的求助等,在具体内容上则又包含了预警、自救互救以及个人、家庭、社区防灾救灾的预案机制等多个区域。在内容的设计上强调以人为本,关注细节,注重灾效。3月11日大地震发生后,日本民众在政府的指导下有序地开展了自救及互救工作,公司、学校等单位在短短几天内又开始恢复正常工作,这不得不提日本的防灾意识教育的确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防灾教育形式上,日本政府尽可能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使复杂的灾害知识变得易于接受,人们喜闻乐见,从而增强了教育的效果,更好地达到了防灾救灾教育的目的。日本的防灾教育实现全民覆盖,尤其注重对儿童的教育,从小培养其防范灾害、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日本的防灾教育面向不同年龄群体开发了不同的教育内容,在年龄层次上则实现了从幼儿园学童直至成年人的全覆盖。
3、防灾教育突出日本民族的团结精神,强调灾难后互助互救的相互扶持精神。
2011年日本三大灾难叠加,举世震惊。10米高的海浪,瞬间消失的城镇,近3万人遇难与失踪,核泄漏辐射,使日本民众饱受蹂躏,但从政府到民间所展现的冷静、隐忍、守法以及井然有序的危机应变,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许和敬佩。由于日本民族处于灾难频发地区,日本民众普遍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在长期与自然界的斗争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凝聚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日本防灾救灾教育中十分强调国家间、邻里间、社区间的互救开展。因为当灾难发生后,外部救援力量很有可能因某种原因无法及时到达救援地开展救灾工作,或因不熟悉灾区环境、情况而延缓救灾工作进展,因而,灾区人们相互之间的救援就显得尤为重要。再教育过程中强调互助互救,则体现了一种人们相互扶持、共同度过困难时期、抚慰创伤、共同展望未来的精神。
我国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与日本的防灾教育相比,我国的相关教育还显得十分薄弱。长期以来,我们忽视在全民中开展防灾教育,我国相类似的教育往往突出的是在校园中所进行的安全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反复的叮嘱,缺乏预防和应对突发性危机的技能和策略。
1、增强防灾意识,防范于未然
日本民族对自然灾害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日本国民在家中常备有各种预防和抵御灾难的设施,购置避难工具、应急食品和应急药品;在外出时,首先确认附近避难路线。而在我国,许多人缺乏危机和防范意识。近年来,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和危害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在这些灾难面前,突显了人们防灾意识的薄弱和防灾技能的缺乏。结合我国实际和日本防灾教育的经验,2009年,我国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国家防灾减灾日”,通过一系列的安全排查活动和防灾减灾演练活动,切实提高居民自救互助能力,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调动居民参与防灾减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我们应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对防灾、减灾知识的传播力度和传播面,积极营造全民参与的防灾减灾教育氛围,向公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避险技能。
2、普及全民防灾教育,知识与技能相结合
防灾意识教育不仅要体现在学校教育中,更要成为覆盖全民的教育体系。通过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灾教育,使防灾、减灾真正落实到实效上,在灾难发生的时候,尽可能减少伤亡和损失。防灾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了解防灾知识和掌握防灾技能。防灾知识的培训可依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制定本地区的防灾教育方案,使人们能系统全面了解灾难发生的类型、危害及如何防范,同时,应当加强防范技能的培训,学校和社会组织通过各种形式的演练,实际训练人们的防灾技能,让受教育者切身去体会当时的感受,想象可能发生的情况,及时地自救和互救。日本防灾教育中十分强调家人之间、邻里之间、社区间的互救工作,在大地震发生之后,日本民众在灾难面前所表现的秩序意识和互助意识是令我们十分震撼的。我们在加强对全民开展防灾教育的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人们之间相互扶持、共度难关的责任与意识教育,这种观念的教育在灾难发生后会产生强大的力量从而保障救援工作与恢复工作的实效性。
3、健全灾难应急机制,加强社会各部门的协作
3月11日日本地震海啸发生后,日本政府在4分钟内成立了救灾中心,而避难所的运转速度和秩序的井然更是令人惊讶。日本政府和国民在灾后的恢复和重建过程中,既体现了危机应急机制的健全,又体现了国民集体主义、社会责任感的凝聚,而这两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任何一个国家在教育国民要有危机意识、忧患意识的同时,政府自身必须具有足够的危机意识,并体现在从上到下、全方位信息畅通的灾难应急机制和预警体系,在灾难危机发生之前及时预测、做出相应指导和干预,及时防范,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和损失,在灾难危机发生之后及时响应,有效指挥,引导人们开展自救和互救。日本民众在灾难发生之后,对于政府的一切安排都毫无抱怨地绝对服从,井然有序的灾后救援与日本民众对于政府机构的绝对信赖是离不开的。从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国家政府的公信力如何、政府在处理危机事件中是否真正站在人民的角度,最大限度地缩短灾难危害时间、保障人民利益对于百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政府和媒介对民众的公信力和诚信度也是一个国家稳定长久的关键因素。
防灾和减灾教育是一个全民的教育,必须动员全民、全社会共同加入到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中,凝结全社会的力量,团结协作,建立一个社会全员参与的危机预防体系,即使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也能及时实现自救。
[1]严圣禾 日本防灾教育漫谈[J].山西教育(管理),2011,(3)
[2]冯东梅.日本中小学校的安全教育及其启示[J].吉林教育,2005,(6).
C913.9
A
1008-7508(2012)07-0106-02
2012-04-18
韩雅楠(1983~),女,回族,河南平顶山人,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首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