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中君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465医院针灸科,吉林吉林 132013)
失眠症,中医称为“不寐”,是指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障碍。据报道,在社区人群中成人的失眠率为10% ~20%;而据美国调查,有1/3的美国成年人发生过睡眠障碍,65岁以上老年人约50%存在慢性失眠症。因此,失眠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者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眠,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目前西医治疗虽有一定的疗效,但长期服用安眠药毒副作用大,且易复发,无法根治失眠。传统医学对失眠具有大量的文献记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针灸治疗失眠已取得一定疗效,无毒副作用,为广大患者接受。
《灵枢·根结》篇说:“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阳与阴,精气乃光,合形于气,使神内藏。”阐明了针灸治疗疾病具有协调阴阳的作用。人体在睡眠正常的情况下,保持着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有导致失眠的原因作祟,如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虚胆怯、胃气不和等,均可导致阴阳失和而致失眠。针灸治疗失眠的关键,就在于根据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归于“阴平阳秘”,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如阳气盛、阴气虚可导致失眠。反之,阴气盛、阳气虚可导致嗜睡。失眠应补阴泻阳,嗜睡应补阳泻阴。
扶正,就是扶助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致病因素。失眠的发生、发展在一些情况下也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针灸可以扶正祛邪,故可收到改善睡眠之功。如胃气失和、心火炽盛、痰热内扰、肝郁化火证型的失眠,皆因邪实而发,久则伤及正气,使失眠更加缠绵难愈。这时就应用针灸扶正祛邪,大凡针刺补法和艾灸皆有扶正的作用;针刺泻法和放血有祛邪的作用,但在具体运用时,必须结合腧穴的特殊性来考虑。
人体的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十二经的分布,阳经在四肢之表,属于六腑;阴经在四肢之里,属于五脏,并通过十五络的联系,沟通表里,组成气血循环的通路,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经络和气血及脏腑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失眠的发生,可以与气血失和、脏腑失调有关,这些病理特征可以反应在经络上,并可以通过针灸调节经络与脏腑气血的平衡,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
陈宏伟[1]采用泻阳补阴法治疗失眠症,将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根据“上为阳,下为阴”的中医学理论和“动为泻,静为补”的针灸治疗原则,采用上下配穴,上取印堂、百会、风池、翳风用泻法,下取三阴交、太冲、太溪、足三里用补法;对照组口服安定等药物。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明显优于药物对照组的83.3%。粟漩[2]等采用针刺治疗颈性失眠,取病变节段的双侧颈夹脊穴为主(配穴四神聪、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对照组予舒乐安定片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65.79%,差异有显著性(P<0.05)。丁维超[3]采用刺神门、三阴交等穴为主辨证治疗失眠84例,结果治愈72例,显效7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100%。李铁成[4]等以百会、四神聪、印堂、安眠(翳风与风池连线的中点)、神庭、本神、神门、内关、三阴交为主穴,随证配穴:肝郁化火型加太冲;痰热内扰型加丰隆、足三里;阴虚火旺型加太溪;心脾两虚型加心俞、脾俞;心虚胆怯型加心俞、胆俞。操作:百会、四神聪、印堂、神庭、本神平刺0.5~0.8寸,安眠直刺0.8~1寸,神门直刺0.3~0.5寸,内关直刺0.5~1寸,三阴交直刺1.5寸,行平补平泻法。各穴留针30 min,每日针刺1次,12次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失眠56例,结果显效28例,有效22例,无效6例。
任氏用艾灸涌泉穴治疗失眠症38例,将清艾条点燃,对准涌泉穴施行温和灸,每日灸治1次,12 d为一疗程,治疗期间不用任何药物辅助,治疗2个疗程,痊愈21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100%。范氏等观察温针灸法治疗失眠症,治疗组取百会、足三里、内关、三阴交,得气后加用温针灸器施治,对照组采用体针耳针结合治疗,取穴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37例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为76.7%。
耳穴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理阴阳脏腑功能的作用。王氏用耳穴贴压治疗失眠,取心、脾、肾、神门、交感、皮质下,将王不留行籽用胶布贴压在上述穴位。结果经1~4个疗程治疗,痊愈9例,占60.0%;好转5例,占33.3%;无效1例,占6.7%,总有效率93.3%。进行了耳穴与药物治疗失眠的对照观察,结果表明耳穴治疗组疗效优于药物组,同时避免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及久服药物后产生的耐药性和依赖性。
据报道,治疗失眠的常用耳穴有:神门、皮质下、交感、脑点、枕、心、肝、脾、肾等。中医辨证加减配穴为:肝部化火配肝、胆穴;痰热内扰配心、脾、胃;阴虚火旺配心、肾;心脾两虚配心、脾;心胆气虚配心、肝、胆。运用耳穴治疗失眠的方法有耳穴贴压法、耳穴埋针法和毫针刺法等,临床治愈率为42.00% ~61.22%,总有效率为81.66% ~93.50%。
中医认为,失眠的病机较为复杂,但其总的病理变化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正如《灵枢》所言:“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因此调和阴阳,镇静安神应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故采用针刺、艾灸加耳穴治疗失眠症,着重辨证施治。百汇、神庭、本身、四神聪、神门重在养心安神;安眠穴为经外奇穴,具有镇静安神之功效;三阴交为足三阴经脉之交会穴,有健脾养肝强肾、清心醒脑、养血安神之效;心、脾、肝、肾经通过经络与耳廓相连,故耳穴取心、肝、脾、肾点具有养心安神、健脾益气、疏肝补肾作用;神门、皮质下、交感、神经衰弱点可调节大脑皮质功能。耳穴治失眠,是通过耳穴的刺激,引起大脑网状系统的正常有序化激活和抑制,从而使病理性的睡眠状态向正常的生理性睡眠转化。人的正常睡眠系心神所主,阳气由动入静时,即为入睡状态,阳气由静转动时,即为清醒状态,是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转化的结果。艾灸治疗失眠可温通经脉、驱散寒邪,滋阴、宁心安神,有引火安神之妙。以上诸法配合,相辅相成,以安神定志,交通心肾,调整阴阳之平衡,引阴入阳,达治疗失眠之效。
[1]陈宏伟,曹东方,唐永春.泻阳补阴法治疗失眠症38例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7):14-15.
[2]粟 漩,巫祖强.针刺治疗颈性失眠9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5,37(7):52-53.
[3]丁维超.针刺神门、三阴交穴为主治疗失眠84例[J].吉林中医药,2006,26(10):46.
[4]李铁成,李 岩,刘茂祥.针刺疗法治疗失眠56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