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逆反心理新探①

2012-04-18 05:03:16李张容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教育者对象政治

李张容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北碚400715)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逆反心理新探①

李张容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北碚400715)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对象普遍存在逆反心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的产生极大地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和目标的实现,因而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得不思考并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四个基本要素:教育主体(教育者)、教育客体(教育对象)、教育介体(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教育环体(教育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逆反心理产生的成因进行了探析,并以此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建议。

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成因;对策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逆反心理的含义界定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逆反心理”的概念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逆反心理也广泛存在。但是学术界对逆反心理含义的界定也是各抒己见。“逆反”一词来源于英文negativism,《英汉辞海》的解释为:否定的态度、怀疑主义,一种心理状态;违拗症、抗拒症,一种拒绝所要做的事,按所要求的反面去做,或任意做某件与所要求的事不同的事的倾向。此处的界定,认为逆反心理既归结为心理状态又归结为行为倾向。《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为:“逆反,是一种心理现象,对事情所作的反应跟当事人的意愿或多数人的反应完全相反。”国内学术界还存在另外一些观点,如有学者认为逆反心理只是一种态度反应。以上各种定义均有其合理因素,只是定义的角度、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罢了。

正是因为有了一级概念——逆反心理含义的分歧,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逆反心理含义的界定也是见仁见智。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指客体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背离教育主体期望目标的反向力量,从而阻碍教育客体态度转变的一种心理现象。”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相对立、与政治工作者期望目标相悖的心理状态。”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与社会要求对立、与教育者期望目标背离或与事物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也有学者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教育内容、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及教育情境等因素产生的与教育目的、方向相反或抵抗的一种反应态度。”以上定义的分歧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对象逆反心理是属于心理状态还是态度范畴;二是教育对象逆反心理是否包括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产生的,理应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去研究逆反心理,以此对教育对象逆反心理给予科学的解释。根据以上分析,本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介体、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教育对象产生的一种与教育目标相反、背离教育者意愿的态度反应。此定义很好地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一是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是属于态度范畴,是教育对象对外界态度的一种持相反方向的反应;二是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不包括行为,尽管它包含一定的行为倾向,会影响教育对象的行为,但并不包含行为本身。只有逆反的行为倾向积累到一定的程度,超过一定的度的时候,这种倾向才会转化为逆反行为。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逆反心理产生原因分析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既是探索教育对象逆反心理产生的根源的要求,也是提出克服逆反心理对策的需要。本文从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四个方面去寻找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社会环境按其性质可以分为良性环境和恶性环境。恶性社会环境会产出负面影响,从而引发社会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间的矛盾,促使教育对象产生逆反心理。

1.社会现实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不符

首先,我国正处于建设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市场经济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原则,为极少数人铤而走险、不择手段追求个人利益提供了条件,从而形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风气。同时一些道德失范、违法乱纪等消极现象有所蔓延。其次,国际局势瞬息万变和改革开放快速推进,各种价值观念交织并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异常尖锐。社会环境的这些负面因素同教育要求不符,导致教育对象产生抵触情绪。

2.社会现实与教育对象的企望之间存在矛盾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对象主观上力图将外在的社会要求内化并外化为行为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教育对象在知行转化过程中,教育对象主观上希望实现转化,但是在客观上社会环境并没有提供有利条件促使其完成转化;二是教育对象完成知行转化之后,在现实的生活中面临着自身的行为和习惯与周围的环境的不一致,接触到社会环境的负面,从而引起教育对象内心的冲突和选择困惑。

(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缺陷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无产阶级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但是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存在缺陷性,使其与教育对象产生矛盾,引发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

1.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不切实际性

教育者制定教育要求,不仅要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而且还要依据教育对象精神世界的发展需求和思想实际,两者缺一不可。然而在过去乃至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要求都有偏高的倾向。高要求是对的,但是要求高到大多数教育对象经过努力也难以达到的程度,容易挫伤教育对象的积极性;教育要求定得过低,教育对象很容易达到,非但没有意义,教育对象也没有成就感。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滞后性

一是教育内容脱离实际。有些教育内容脱离现实实际状况,与现实相违背,不能够很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或者仅仅停留于一般的理论分析和口号宣传而不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教育内容落后于时代。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而教育内容却没有与之同行,与飞速发展的时代相脱节、与求新求变的社会心理不合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苍白无力,枯燥乏味。三是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教育内容必定要适合于特定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场合,而有的教育内容的制定往往忽视这些因素,因而针对性不强。

3.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缺乏生动性

一是教育方法单一。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的是单向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往往是“我说你听”、“我压你服”、“我点你通”的单一方法,难以引起教育对象心灵上的回应。二是教育方式粗暴。忽视教育对象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不愿听取教育对象的批评意见,搞强迫命令,硬性规定,这样做很容易把教育对象推向反面。三是教育手段落后。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社会各个领域提供了科学的工作手段。但是反观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手段却陈旧落后,难以引起教育对象的参与兴趣。四是对教育时机场合的选择不当。即便是易于接受的教育,如果教育的时机和场合不合适,教育对象也会“紧闭心扉”、产生抵触,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一定阶级或政党按照一定的要求挑选出来的。这决定大多数教育者都是高素质、高能力。但在现实生活中少数教育者自身存在一些问题,从而无法正确有效开展教育活动,不会正确处理与教育对象的关系,引发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

1.教育者缺乏应有的政治觉悟和业务素质

从目前来看,教育者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育者缺乏应有的思想政治觉悟,内心深处并不认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仅仅是出于职业需要而例行公事地开展教育活动,因而教育对象对教育者及其教育活动缺乏可信度。二是教育者由于自身知识、能力、水平等因素,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社会要求,甚至是曲解社会要求,使得教育者在施教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有理说不清的现象,不能够充分地发挥真理的力量,因而教育者难以做到“晓之以理”。

2.教育者形象差

一是教育者言行不一,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有些教育者言行不一,往往在台上讲的是一套,台下做的又是一套。这样做容易引起教育对象对教育者诚信度的怀疑。二是教育者不注重个人修养,缺乏形象魅力。一些教育者身为人师,却无法做出表率,缺乏形象魅力,难以产生吸引力。三是教育者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一些教育者无法处理好与教育对象的关系,造成两者对立紧张。所以教育者难做到“导之以行”。

3.教育者缺乏情感的投入

杜威说:“单有知识,而没有感情以鼓舞之,还是不行,所以又要感情,引起他的欲望,使他爱做,不得不如此做”。教育者情感生硬,对教育对象缺乏理解和尊重,加之把教育对象至于不平等的地位,严肃有余、亲和不够和服务意识欠缺,这样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无法产生共鸣,教育者缺乏感召力,如此,教育者便难以做到“动之以情”。

(四)教育对象自身的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容易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不同的部分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教育对象自身的因素也是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1.教育对象具有层次性

由于教育对象在年龄、家庭背景、思想觉悟、文化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而不同的教育对象,其认知能力、接受能力也是不同的,表现出突出的层次性。

2.教育对象受到心理定势的影响

心理定势的存在,使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带有一定的心理倾向性,容易产生认知偏差。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使得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信心,认为它只会进行空洞的说教,不具有现实的意义。正是这些思维定势的存在,使得教育对象厌烦、抵触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逆反心理的应对之策

在总结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之后,本部分拟就克服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从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等几个方面阐述应对之策。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要“好”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并将环境中的消极因素转化成积极因素,使环境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手段,充分发展其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宏观上,依靠党和政府的力量,积极过滤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全社会倡导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一方面,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各种法律法规制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狠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这样就使得教育对象在社会主流思想的引导下奋发向上,从而降低逆反心理发生的几率。微观上,要建设家庭、学校、社区等亚文化环境,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努力创设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如此,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消除滋生逆反心理的土壤。

(二)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要“变”

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什么时机什么场合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才能更好地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为此教育观念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要从“行政型”向“服务型”转变,一切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现阶段,发展经济和生产力是最大的政治,思想政治教育要一切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同时尊重个性发展。不仅要重视和强调集体意识,还要培养个体意识和独立意识。改变过分强调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真”

真实靠谱的教育内容更容易得到教育对象的认同和接受,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真实的教育内容是克服逆反心理的有效方法。一是要确保教育内容的真实性。教育内容不能是无中生有的,也不能是人为地拔高出来的。教育内容要是真话,不是套话、空话和假话。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这里的“实际”包括:首先,社会生活这个大实际。其次,教育对象这个实际。教育对象有着年龄、性别、地域、思想特点、行为习惯等多方面差异的实际,只有了解这些才能够制定合理的教育内容,才能将教育内容与教育对象有机结合。三是紧跟时代步伐。时代在飞速发展,教育内容理应与时俱进,及时宣传党和政府的最新方针政策、国内外最新时事动态,结合当前社会的热点、难点和前沿问题,保持教育内容的鲜活性。

(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要“巧”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联系的纽带,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中介因素。由此,一是要创新教育方法。教育方法的创新既要坚持继承和发展的统一,又要做到“三个切合”:切合于当今的时代,切合于特定的教育对象,切合于具体的教育内容。二是实现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新手段的开发和运用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发展和丰富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实现其科学化和现代化。三是转变教育方式。变单一型、封闭型的教育方式为复合型、开放型教育方式,强化社会实践和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强化在社会生活中渗透教育内容,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四是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场合。要求教育者做有心人,既要勤于观察,又要综合思考,使得特定的教育活动与特定的教育对象、教育场合相协调,这样才能引起教育对象的情感共鸣,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要“高”

教育者的素质,是其承担教育职责、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也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一是要提高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者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提升思想政治觉悟。唯有此,才会很好地认同社会要求,并认识到自己工作价值和意义,培养敬业精神,自觉主动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二是要提高教育者的专业素质。首先,教育者应具有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水平。其次,教育者要努力学习其他相关新知识、新理论,提高自身掌握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三是要加强教育者的队伍建设。“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必须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发展要求,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思路,坚持专职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体,尽快培养出一批专业化、专家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

(六)思想政治教育者形象要“正”

“思想政治工作要真正说服人,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因此教育者必须端正形象,发挥榜样模范作用。一是教育者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教育者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理应在这方面做得更好。这样必然会使感召力大增,好的教育效果自然显现。二是教育者要注重个人修养,增强个人形象魅力。教育者风度翩翩、大方得体、赏心悦目,更容易为教育对象所接受。三是加强人际交往,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互动,从而缩小双方心理差距,规避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

(七)思想政治教育者情感要“深”

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入情入理入人心,情感能打开人们心灵的大门。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对象对教育者和教育内容的认同,不仅需要知性的理解,更需要情感的吸引与推动。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中,一是要强调平等。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对话,是平等、自由、民主的教育。二是要尊重和理解教育对象。首先,要求教育者注重情感的投入,对教育对象付真情、办实事,学会真正尊重、理解、关心、爱护教育对象。其次,要重视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情况,制定合理的教育内容和计划,引导他们更好的发展。

[1]王同亿.英汉辞海(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0.

[2]现代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戴艳君,李为君.论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J].求实,2002,(2).

[4]刘源清.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成因和对策[J].科教纵横,2011,(1).

[5]郭明悦.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调试[J].新西部,2009,(16).

[6]陈新.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研究述评[J].河南社会科学,2007,(2).

[7]杜威.杜威五大演讲[M].胡适,译.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8]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G641

A

1007-9882(2012)01-0067-03

2012-01-20

李张容(1989-),男,湖北巴东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高登辉]

猜你喜欢
教育者对象政治
神秘来电
睿士(2023年2期)2023-03-02 02:01:09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工会博览(2023年1期)2023-02-11 11:57:46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意林(2018年3期)2018-03-02 15:17:24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