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年团的任务》和《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论现代青年的教育①

2012-04-18 05:03:16柳碧红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青年团共产主义高校教师

柳碧红

(黎明职业大学机电工程系,福建泉州362000)

从《青年团的任务》和《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论现代青年的教育①

柳碧红

(黎明职业大学机电工程系,福建泉州362000)

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因此,新时期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培养青年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可以发展性地运用列宁《青年团的任务》和毛泽东《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中的观点,根据现代青年的特点引导他们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把道德教育贯穿于专业知识的教授中,把握时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让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以求自身的全面发展。

现代青年;教育;成长;学习

一、《青年团的任务》和《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的背景概述

《青年团的任务》是列宁在1920年10月2日俄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著名演说,首次刊载于1920年10月5日、6日、7日《真理报》的第221号、222号、223号。该演说产生的主要历史背景是:1920年下半年,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击退了全世界资产阶级的进攻。战后的苏维埃俄国面临着医治战争创伤、迅速发展生产以恢复国民经济、改造资本主义旧社会、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建设社会主义等伟大任务。而国内外的反革命势力不甘心失败,在意识形态方面,鼓吹无产阶级必须“和旧文化完全决裂”、“用革命手段打倒资产阶级科学”等一系列的谬论的“极左”思潮愈来愈泛滥,给文化教育事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特别对一些青年人的成长和学习产生了重大的不良影响,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把“无产阶级文化派”的极左言论当作真理,误以为革命就是要推翻一切。在这一重要的时刻,为了真正地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完成经济建设的任务,更好地动员青年团员和广大青年积极参加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充分发挥他们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列宁在共青团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发表了这篇演说。《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是毛泽东在1953年6月30日接见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时的谈话,在演讲中他回答了“团如何做工作”这个重要的问题。

二、《青年团的任务》和《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的主要内容简介

列宁的《青年团的任务》是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文献。在这篇演讲中,列宁根据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经验,明确指出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基本任务是学习,详尽阐述了学习共产主义的内容、方法和途径,以及青年团的时代特征,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阐述了如何正确对待历史文化遗产;阐述了共产主义道德的性质、特点以及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和遵守纪律的重要性;阐述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时代特征,批判了在文化问题上的“左”倾思想等等。总得来说,这篇讲话实质上明确规定了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任务和方针,阐明了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性质、目标、内容、途径等问题,指明了青年团在建设新社会,培养共产主义新人中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以及实现这些历史使命的基本途径。

毛主席的《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是高校教师做好青年教育工作的指路明灯。这篇著名谈话先从青年特点、生理需要、青年工作娓娓道来,充分体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对青年一代的关怀和期望,小到娱乐,大到休息,均有涉及。毛主席指出“青年人就是要多玩一点,要多娱乐一点,要跳跳蹦蹦。……我给青年们讲几句话:一、祝贺他们身体好;二、祝贺他们学习好;三、祝贺他们工作好”[1](P84)。在谈到学生的睡眠时,他认为“我提议,学生的睡眠时间再增加一小时。现在是八沓,实际上只有六、七小时,普遍感到睡不够。因为知识青年容易神经衰弱,他们往往睡不着,醒不来”[1](P84)。在这里,毛主席还突然态度一转,断然说道“要下一道命令,不要讨论,强迫执行”[1](P84),“两头都要抓紧,学习工作要抓紧,睡眠休息娱乐也要抓紧”[1](P85)。接着,毛主席谈到“怎么选拔青年干部”的问题:毛主席认为团中央提名的团中央委员中青年团员的人数还不多,他认为干部的“威信是逐渐建立的”[1](P85),他还诙谐地说“小伙子刚上台,威信不高,不要着急,不受点批评不挨点骂是不可能的”[1](P87)。最后,演讲归结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话语不多,却画龙点睛,“青年团如何执行这个总任务,你们应当按照青年的特点,做出适当的规定”[1](P87)。该结语既指出了青年团今后15年的奋斗方向,又为团中央今后独立工作留下广阔的空间。

三、《青年团的任务》和《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对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笔者认为这两篇文章中的某些思想至今对新时期的高校教师如何更好地教育好当代青年学生有着深刻的教育和启发意义。

(一)引导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利用人类社会的全部知识来武装自己

现在高校的大学生中广泛存在着这些现象:与以往教育机会稀少的情况相比,现在大学之门向越来越多人开放,但因此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并不想来上大学,是被家人逼着来读书的;有的学生上过几次课便觉得专业课程少,学不到什么东西,还不如出去打工赚钱实在;还有不少的学生由于高考分数的原因被调剂到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于是产生了厌学情绪,经常无故迟到、旷课,躲在宿舍里玩电脑游戏;有的学生甚至想退学一了百了,并用“读书无用论”作为退学的“正当”理由。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应该引起我们高校教师的充分重视。

列宁同志在《青年团的任务》中指出,俄国青年的任务“就是要学习”[2](P344),而且指出“学习共产主义只限于了解共产主义著作、书本、小册子里的东西,那我们就很容易造就出一些共产主义的书呆子或吹牛家”[2](P345),“虽然把共产主义书本和小册子上的东西读得烂熟,却不会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也不会按共产主义的真正要求去行动”[2](P345),如果“不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就能成为共产主义者,那你们就犯了极大的错误。如果以为不必领会产生共产主义学说的全部知识,只要领会共产主义的口号,只要领会共产主义科学的结论就已经够了,这也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共产主义从全部人类知识中产生出来的典范[2](P347)。在这里,列宁教育广大青年学子: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学习仍然是重要任务,要善于利用人类社会全部知识包括旧学校中有益的东西来武装自己,只有具备了现代化的基本知识,掌握了高科技和各种科学技能,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建设现代化的任务。

因此,我们也要像毛泽东所说的根据青年的特点来进行教育和引导。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以上现象,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时,要重点加强对学生进行大学学习方式转变的引导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观,让他们明白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没有文化是无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很好地立足,告诉学生大学的学习方式已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完全都是靠自觉学习,鼓励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快乐地学习一切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对于自己不太感兴趣的则可大致涉猎一些,以防止自己的知识面过于狭窄,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和不如意就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错误念头。

(二)引导学生善于学习

现在高校普遍存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公共课难上的现象,理由为学生不喜欢上那些枯燥无味的理论,更不喜欢教师单调的填鸭式教法。而我们知道马列主义是广大青年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因为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是“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武器”。而当代的青年人大多数缺乏政治经验和社会经验,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青年成长的基石,也是培养革命接班人的首要条件。

因此,高校老师应针对学生不喜欢纯理论学习的现象,从自身出发,根据青年学生的个性心理和学习特点来组织教学,坚持因材施教,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渗透式、交互式、讨论式、体验式和咨询式等教学方式引入课堂,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主动体验、独立感知、积极探索的空间,让他们自觉地学习共产主义,学习一切对于建设共产主义和富强繁荣的祖国有用的知识和本领。与此同时,高校老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利用一切先进科技成果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的资源优势,让他们利用网络的信息平台,更好、更广、更深入地进行学习和拓展自己的综合素质。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博客、微博等新兴的媒介,开拓网上讨论交流的学习平台,及时为学生解疑答惑。

总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高校的教师除了像毛泽东所说的根据青年的特点开展教育工作外,重点还在于引导学生学习的内容,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供给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这样才能切实保证教育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三)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道德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用以调整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也是评价人们行为善恶的标准。列宁在讲话中第一次对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科学的论述,认为要把学习共产主义知识与培养共产主义道德统一起来。

在我国对外开放的今天,来自四面八方的文化和思想影响着大学生: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诚信意识淡薄(考试作弊、作业抄袭、冒名顶替等现象屡禁不止)、价值取向扭曲(拈轻怕重,吃不了苦)、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问题;一些大学生滋生了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作风;抢劫、盗窃、甚至高智商犯罪也逐年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企业招聘人才时以“用人德为先”为基本准则。种种现象告诉我们高校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不忘贯穿进行道德教育,坚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等等。

1.坚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1996年10月10日,江泽民总同志在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上作重要讲话时指出:“为了把我们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必须在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提高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全社会进一步发扬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良好风尚”。

可见,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能否建设伟大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高校教师始终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目前经济全球化、政治文化多元化愈加深入的时代背景下,各种良莠不齐的社会思潮不断出现,这对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诸多影响。因此,高校教师仍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共产主义的宣传力度,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并自觉地抵制错误思潮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渗透与扩张。胡锦涛主席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我们现在必须坚持和倡导的价值观。因此,我们高校教师要教育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广大青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知荣明耻,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成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锋和模范。

高校教师还应注重加强对学生无私奉献精神的教育,引导更多的优秀大学生积极投身到基层、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发光发热,自觉地把个人的追求同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祖国的需要、时代的需要作为自己的选择,真正地发挥自身的知识优势、施展个人的才华。

(四)教育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学以致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提倡的优良作风。列宁在讲到学习的态度时,指出“旧学校是死读书的学校”[2](P347),列宁还指出“资本主义旧社会中最令人厌恶的特征,即理论与实践脱节”[2](P346),广大青年要成长为共产主义者,“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2](P348)。

因此,高校老师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在学习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懂得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自己的思考力,把学到的全部知识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教育学生在校时除了要学好书本知识,更要主动走出校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自己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书本知识,在实践中运用个人所学知识去改造世界,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

(五)关注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现代的高校中,不时有大学生自杀和他杀的负面新闻报导,这些新闻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享受着高度发达的物质和文化的今天,青年学生的心灵却愈加脆弱不堪,而良好的身心素质是一个人的得以真正全面发展的基础。身体素质包括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浓厚的体育活动爱好、健康的体质等。心理素质包括广泛的兴趣、积极的情绪、奋发的进取心、健康的个性等,这些都是适应环境、赢得学习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条件。毛主席在文章中明确指出“十四岁到二十五岁的青年们,要学习,要工作,但青年时期是长身体的时期,如果对青年长身体不重视,那很危险”[1](P84)、青年的“学习和工作的负担都不能过重”[1](P84)、“青年人就是要多玩一点,要多娱乐一点,要跳跳蹦蹦,不然他们就不高兴”[1](P84)。

可见,当时毛主席对青年一代有着何等的关怀之情,同时也提醒我们高校教师:在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我们除了要求学生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本领外,更要引导大学生多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教育他们主动学习一些常用的心理学知识,从而促进自我身心素质的全面提升。

总之,列宁《青年团的任务》和毛泽东《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两篇著名演说的内容十分丰富,作为高校教师的我们应该加以深刻研究,领会和掌握其演说的精髓,以用于指导当代青年学生教育工作的顺利、有效地开展。

[1]毛泽东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D432.62;G641

A

1007-9882(2012)01-0049-03

2012-01-10

柳碧红(1984-),女,福建泉州人,黎明职业大学机电工程系助教,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高登辉]

猜你喜欢
青年团共产主义高校教师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毛泽东为青年团命名
党史博览(2021年4期)2021-06-06 05:00:49
“青年团早期组织创建与‘团一大’ ”主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青年探索(2021年2期)2021-03-25 11:38:48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8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探索(2013年1期)2013-04-17 03:37:27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