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荣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吉林分校,吉林市 132002)
法国作家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文坛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其文学生涯中共著有“三百五十多篇中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三部游记以及许多时政和文学评论。”[1]可以说是一个多产作家,莫泊桑的文学成就尤以短篇小说为最高,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三大巨匠,且法国作家法郎士还称赞他为“短篇小说之王”。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手法独具造诣,结构布局匠心独运,其故事情节设计既巧妙又自然,往往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而且文章的结局常常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在戛然而止中给人以无尽思索。不仅如此,莫泊桑的小说虽笔墨精炼,却善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其塑造的艺术形象丰满、鲜明、生动,在细腻而冷静的刻画中,人性的善恶、世态的炎凉、资本主义社会的丑腐尽显。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创作于1884年,是莫泊桑创作巅峰时期的作品,也是莫泊桑描写资产阶级奢靡、腐败的生活,揭露资产阶级虚伪、堕落的本性,讽刺小资产阶级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最经典的一部作品。小说主要讲述了天生貌美、爱慕虚荣的教育部小职员骆塞尔的妻子玛蒂尔德为参加教育部长举办的上层人物聚集的晚会向女友借了一串金刚钻项链,但在舞会结束后,返回家的途中却不慎将其丢失,骆塞尔夫妇为归还项链而一贫如洗、债台高筑,用了整整十年时间才还清了欠款,为此玛蒂尔德尝尽艰辛、容颜全逝,却得知项链原来是假的的故事。此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得形象、生动,人物性格刻画得立体、饱满,细细体味自觉回味悠长,引人探究。
没有人是完美无瑕的,也没有人是一无是处的,对事物的认知要一分为二,对一个人的评价也要客观、辩证。就像事物都有两面性,人也是优点与缺陷的集合体,对一个人物的刻画,只具备优良品性与只存在顽劣缺陷都是干瘪的,只有体现出多方位全方面特点的人物才是丰盈的、饱满的、真实的。文学奇才莫泊桑显然深谙此道,在对《项链》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人物塑造上就既现短又显长,使人们对其既厌恶又爱怜,不仅增添了人物的真实感,也增加了作品表现生活哲理的深度。
“莫伯桑的小说很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经常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很少由作者从旁来进行介绍和剖析”[2]小说的开头就对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刻而细腻的描写,“她觉得自己本是为了一切精美的和一切豪华的事物而生的,因此不住地感到痛苦。”“由于自己房屋的寒伧、墙壁的粗糙、家具的陈旧、衣料的庸俗,她非常难过。”接着描写了玛蒂尔德一连串的奢靡梦想,“东方的帏幕”、“点着青铜的高脚灯檠”、“两个身穿短裤子的高个儿侍应生听候指使”、“披着古代壁衣的大客厅”、“摆着无从估价的瓷瓶的精美家具”、“精致而且芬芳的小客厅”、“丰盛精美的筵席”、“光辉灿烂的银器皿”、“满绣着仙境般的园林和其间的古装仕女以及古怪飞禽的壁衣”、“用名贵的盘子盛着的佳肴美味”……,莫泊桑一向文笔简练、惜墨如金,却在玛蒂尔德的吃穿住用等一系列梦想上着力刻画、大力渲染,这不仅将一个痛恶现状、追求享乐、爱慕奢华的小资妇人形象跃然纸上,也为后文玛蒂尔德的悲剧打下了伏笔,在人物性格上为情节的发展定了性。
玛蒂尔德的性格缺陷还在于她的强烈的虚荣心,虽然玛蒂尔德一向自负于自己的美貌和风韵,但在看到丈夫千方百计弄来的请柬时,她首先想到自己没有华丽的衣裳和昂贵的首饰,在晚会上的阔太太面前“简直太寒酸”,“世上最叫人丢脸的,就是在许多有钱的女人堆里露穷相。”如果这时的虚荣让人觉得合乎人情的话,那么在晚会上“她用陶醉的姿态舞着,用兴奋的动作舞着,她沉醉在欢乐里,她满意于自己的容貌的胜利,满意于自己的成绩的光荣;满意于那一切阿谀赞叹和那场使得女性认为异常完备而且甜美的凯歌,一种幸福的祥云包围着她。所以她什么都不思虑了。”“她比一般女宾都要漂亮,时髦,迷人,不断地微笑,并且乐得发狂。”就让人菲薄了,不过是引入注目,受人献媚就忘乎所以、俨然胜利者一般,其虚荣、庸俗、浅陋就让人心生厌恶了。不仅如此,在晚会结束后,当玛蒂尔德离开时,她羞于外披的家常衣裳的寒伧,为避免与裹着珍贵皮衣的太太们碰面而匆忙逃遁。小说中莫泊桑对玛蒂尔德未置一评,人物的虚荣、拜金却被揭露的酣畅淋漓、饱墨欲滴。
小说的前半部分玛蒂尔德的物欲、拜金、虚荣虽深受我们鄙视,然而随着情节的波转,在从晚会逃回家的路上丢失了项链,篇中人物虽被打入了人生的谷底,其人格却显现出了正面力量,玛蒂尔德面对被丢失的项链没有选择逃避和消沉,而是借钱买了一串一模一样的金刚钻项链还给女友,并且“突然一下用英雄气概打定了主意”,和丈夫一起辛苦劳作、紧衣缩食、一个铜元一个铜元地节省,用十年时间还清了所有欠款。十年的辛劳夺走了玛蒂尔德的姿色与美貌,使她成为了一个贫苦人家的粗壮妇人,以至于阔别十年的女友都没有认出,然而玛蒂尔德却获得了内心的充实和婚姻的幸福,虽然在故事最后,玛蒂尔德得知了让她芳华尽失的金刚钻项链是假的,但我想她被生活重担所砥砺的强大的心是足以战胜这个命运的玩笑的。玛蒂尔德是一个被作者先抑后扬的人物形象,对比于小说的前半部分,在项链丢失后,玛蒂尔德表现出了众多的性格优点,比如,在归还项链的过程中,玛蒂尔德诚实、守信,她没有想过用假项链代替原来的项链进行归还(虽然原来的项链在最后被告知是一串假项链);在面对巨额钱款,玛蒂尔德有担当、具有责任感,她毅然决定偿清欠款,没有被吓到、没有被压垮;在十年的艰苦劳作中,玛蒂尔德勤劳、坚韧,她在时间的打磨中没有退缩、极具顽强。
经过莫泊桑的精心雕琢,玛蒂尔德的形象栩栩如生,丰满而极具立体感,让我们看到了女主人公洗去铅华与浮躁之后的纯真、诚信、坚强与果敢,给人以拨开浮云见明月之感。
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丈夫骆赛尔在小说中虽然只是一个配角,全文没有几处正面描写,然而在作者的寥寥数笔中一个深爱着妻子、患难之中不离不弃的温柔的好丈夫形象映入我们心底,从作者老道、简练的人物素描中我们可以窥探出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骆赛尔只是教育部的一个小职员,由于家境的窘劣和地位的低下,他无法为妻子提供给她梦想中的一切,妻子的痛苦与难过他应该是看在心里的,这也使得他的内心充满愧欠之情,于是在得知教育部长要举行豪华晚会时,便千方百计弄来一张请柬,在他想来,这一定会让妻子高兴得发疯。然而,当他得意洋洋地怀揣着请柬回家,打算向妻子炫耀一番之时,玛蒂尔德却伤心而生气,并且流下了大滴的眼泪,因为她没有像样的衣服去参加晚会,并说道:“你倘若有一个同事,他的妻子能够比我打扮得好些,你就把这份请帖送给他。”这深深伤害了一个男人的自尊,也刺痛了骆赛尔深爱着妻子的心,于是骆赛尔脸色发青的决定拿出自己准备去和朋友打猎而拿来买枪的钱给妻子,让妻子置办一身像样的得体的漂亮裙袍。在参加晚会的衣裳置办妥当后,妻子还是很异样,因为她在因为没有和衣裳相配的首饰而焦躁不安,玛蒂尔德认为没有珠宝的映衬“简直太穷酸了”,于是骆赛尔又为玛蒂尔德出谋划策,借来了“珍贵”的项链。一切都完美了,玛蒂尔德就像一个有钱人家的阔太太一样在晚会上出尽风头,然而骆赛尔却平静地在一间无人理会的小客厅里睡着了。晚会结束后,骆赛尔怕妻子受凉,细心地为玛蒂尔德披上了从家带来的家常衣裳,然而这个贴心的小动作没有温暖玛蒂尔德,反而让她觉得很丢脸,为了避免引起裹着珍贵皮衣的太太们的注意,不顾丈夫怕她受寒,去为她找街车的建议,匆匆忙忙地逃离了晚会。从这些细节中可以看到一个理解妻子、体谅妻子,对妻子无微不至关怀的好丈夫形象,如果这在我们看来也很多见,那么随着小说情节的波折,骆赛尔对玛蒂尔德的爱就让人深为感动了。
在玛蒂尔德匆忙返家的路上丢失了“珍贵”的项链,这让在晚会上飘入仙境的玛蒂尔德重重地跌入谷底,然而张皇失措的骆赛尔并没有大发脾气、责难妻子,而是在大街上、警察总厅、各报馆和出租小马车的公司等凡有一线希望的地方到处寻找,当任何希望都消失时,骆赛尔像老了五年,于是他决定赔偿这件“宝贝”。他拿出了父亲遗留给他的财产,又签下了许多破产性的契约,并不顾成败地赔上了自己后半生的前程。在不顾性命地为妻子赔上了那串项链之后,在漫长的还债岁月里,在辛苦工作了一天之后,他还要为一个商人誊写帐目,抄写五个铜子一页的书稿直到深夜。没有大难来时各自飞,没有能够同富贵不能共患难,骆赛尔在命运的坎坷面前对妻子不离不弃、同甘共苦,终于用整整十年的时间还清了欠款。
爱是伟大的,真爱是永恒的,骆赛尔先生的宽容、责任感与真情使我们在作者辛辣的讽刺与无情的鞭挞中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情一面,也使我们在小说的悲剧色彩中寻到了喜剧的元素。即使百年荏苒,仍芳香四溢,这让我们“不得不对莫泊桑投去敬佩的眼神,因其作品的余音已然洞穿了岁月的壁障。”[3]
《项链》所编织的情节看似顺理成章、平铺直叙,然而却内藏玄机、波澜起伏,令读者在对故事情节似乎看懂和掌握了全部之时,竟然峰回路转、扼腕愕然,在感叹篇中人物命运多折的同时又不觉人物结局的突兀,真个是情到深处、感在其中、发人深省;其塑造的形象生动、丰满、栩栩如生,使人们在鄙视人性的丑陋与不堪中又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
《项链》,这部短片小说的经典,堪称一部领悟人生哲理的教科书。同时,通过这篇力作带给发展汉语言文学不尽的思索。
[1]邢念萱.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J].江苏教育,1986,(10).
[2]李林萍.浅谈莫泊桑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3,(05).
[3]高方.莫泊桑小说《项链》与《珠宝》比较谈[J].写作,2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