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健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代表了现代教育管理发展的新方向,那么“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应该如何在教育中真正得以体现?这是高等教育以学生为本的关键所在。高校不能只注重学生的智能和技能的提高,更多的应从学生的人文教育出发,让有形的知识技能传授和无形的人文教育(潜在教育)相结合,把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作为基点,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实践技能的提升,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用人文教学生求善,用科学教学生求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相融合,共同培养适应21世纪所需的青年大学生。
科学一词,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来又演变为scientin,其本意是“知识”、“学问”。欧盟国家科学素质调查的领导人J·杜兰特认为,科学素养由三部分组成:理解基本科学观点、理解科学方法、理解科学研究机构的功能。人文,中国古代有“教化”与“生成”之意;希腊文的Paideia(人文)的意思,即对理想人性的培育、优雅艺术的教育和训练。人文应具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要把“人才强国”战略作为我国发展的根本性战略;就是要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追求的目标,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因此,高等教育要树立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开发人的潜能、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第一需要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是保证我国高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是高校德育人性化这一理念的核心体现。
(二)是新时期新阶段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高校人才培养随着当今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养需求的形势,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现实性的挑战。作为高校教育与管理不可或缺的、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队伍无疑是落实这一任务的重要力量,面对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科学素养与人文相素养相融合的教育与管理对象,体现工作成果的还是人的教育管理主体。因此,作为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以人为本为,发展人、塑造人、完善人,这是辅导员的工作全程化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三)是高校对大学生教育与管理新理念的需要。以学生为本是高校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高校德育新理念。作为高校教育与管理,应该最大限度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与服务、育人紧密结合,通过全方位育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校工作的总目标,视学生发展为学校管理的生命线;同时要充分发挥“两课”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在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中感悟真理提升境界,真正将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同高校教育与培养模式科学融为一体。
(一)辅导员人格魅力与示范效应教育管理
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辅导员的人格魅力与示范效应具体体现在工作中,如:尊重学生、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德服人、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对学生中发生的问题和困难,采用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的形式转换角色,退回本源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科学的引导和耐心教育去分析和帮助解决,用人文的情怀去体谅学生、关爱学生,真正做到在生活上是学生的知心人,在政治上是学生的导航人,在学习上是学生的领路人,让辅导员的人格魅力成为教育管理学生潜在的手段和示范效应,用细雨润无声的效果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
(二)制度建设与规范的教育管理
为激励学生参与管理,辅导员必须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有效激励机制,通过班级组织激励、榜样激励、荣誉激励、绩效激励、目标激励、成就激励、能力激励、环境激励和物质激励等措施,为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相融合的教育与管理实施和实现提供机制保障。总之,没有制度的教育管理是无源之水,制定科学性、针对性的制度,同时辅助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方式,才能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而制度的规范性决定了制度的可行性和成效性,作为辅导员应研究适应新时期的教育管理的制度建设体系,从而为学校培养人才服好务。
(三)学习环境建设与布置的教育管理
环境影响人,环境教育人,环境培养人。环境建设应从学生的寝室、课堂、实验室、实践基地及其他活动场所等地方,从不同侧面、不同的意义上设计教育管理学生的环境建设主题,使学生在有意识与无意识之中接受教育,而不是单纯的课堂教育,这样从多角度多层次多环境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人文教育、法制教育等,以此形成交叉式的育人环境。
(四)校园活动设计与开展的教育管理
高校应重视校园文化活动氛围的营造,搭建高雅校园活动的施展舞台,提供学生展示的机会,采用多层次多形式的、紧跟时代步伐、反映新时期大学生风采的、有品味的、能达到育人目的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长,体验成功,真正使文化活动成为文化教育的一种形式,以此成为学校教育管理的助推剂,让学生在成长中得到锻炼,在愉悦中体验收获,在挑战中战胜自我,真正让校园活动成为学校育人、学生成长的大舞台。
(五)社会实践与特色活动相统一的教育管理
社会实践是学生成长的舞台,特色活动是学生实践的组成部分,作为学校育人的殿堂,实践无疑是学生成人成才的捷径,对于辅导员要充分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的出发,从学生的专业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时常灌输社会实践的思想,鼓励学生参加科学性与创新型较强的比赛,如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及省市的大型活动等等实践机会,充分的锻炼自己,挖掘自身的潜力,在创新中提高自己的科学能力,在实践中培养自己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在奉献社会中体验成长,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以升华,让自我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最终形成全方面的科学与育人的环境。
(六)修身设计与引导的教育管理
大学生修身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一种方式。面对社会的发展,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来自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影响,加强大学生的修身引导和教育是高校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如何使生活在当今社会的青年大学生在汲取优秀文化精华的同时,使自我的人格和内在的修为得以提升,这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目标。辅导员应结合学生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本着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融合引导的原则,一是开设不同层面的主题报告会,引导学生明德知礼,修身向善;二是聘请校内外专家、资深教师,从社会需要出发,为学生做社会交际、营销、法律、口才、书法、写作、形象设计、人文修养等等专题报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举办“国家奖学金”“、十佳大学生”等先进事迹报告会,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通过多层次的修身设计与引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专业成才与成人成才并重的教育管理
对于大学生而言,自己的专业是步入社会发展的根基。专业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专业是否成才,在信息社会发展的今天,不能过分强调技能教学,而忽略对人性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关注,对教育者要合理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在立足自己专业的基础上,从纵深的角度全面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注重本身的成人成才的养成,使专业和做人有机统一,成为社会需要的全才。由于我们教育管理的主体是人,所以教育管理的中心和尺度必须是人。教育管理应具有人性化的、个性化的教育管理,辅导员只有用心去关注人,关注学生,才能以饱含人道主义精神的教育管理去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人,最终促使大学生的人文内涵、人文素养的根基形成,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新人。
(八)人性化服务,个性化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扩招,加之社会和家庭的复杂背景,致使80后、90后的青年大学生个性化多样,个性较强,这无疑加大高校教育与管理的难度。在人的主体意识不断觉醒的当代社会,面对人的自主生动的发展和丰富多样的个性,以及强烈的自我实现的倾向,学校应积极顺应社会,在发挥引领社会的步伐中调整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使学生个性成为成人成才的优势。高校辅导员可以结合年级学生和专业特点,一是树立人性化服务,个性化培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与管理理念;二是辅导员在具体的工作中应关注学生的人性,彰显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视学生为独立的个体,注重张扬其人性,开发其人智等;三是辅导员应重视学生的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实行分层管理,因材施管,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生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辅导员应该注重角色多样化的转化,做大学生的良师益友,经常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不误人子弟,在科学化的教育引导下,在富有人性化的教育管理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健全的人格建立,打下深厚的人文底蕴。
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工作理念及在素质教育被呼吁、被提倡的社会大背景下,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相融合的教育与管理和“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在高校辅导员的教育与管理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是时代对人才培养及大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当代大学生的共同需要就是成才,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维护其尊严,满足其需求,激发其动机,引导其行为,发挥其潜能,促进其成才,真正将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相融合的教育与管理贯彻和落实到育人全过程中,为提升高校的人才质量做出辅导员队伍应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