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程樟峰 翁东明
野生梅花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种。目前全国有两个种群:一部分主要生活在浙江省临安市境内的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及其与安徽宁国市万家乡交界地区,另一部分种群生活在江西东北部的彭泽桃红岭自然保护区。
清凉峰保护区气候复杂,横跨亚热带和温带两个季风带,季风性气候明显,植被带景观垂直层次分明,土壤类型多样,区系组成复杂,带谱完整。据调查,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有脊椎动物31目83科283种,昆虫1800多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6种,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2种,省重点保护动物42种;有高等植物2200余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3种,二级保护植物16种,模式标本植物28种,20个中国特有属,11个浙江特有种,多个准浙江特有、半特有种和6种特产于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的物种。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华南梅花鹿亚种是分布于我国最东南端的种群,它主要分布在素有“北大荒”之称的千顷塘保护区域。通过十几年来的有效保护,清凉峰野生华南梅花鹿种群数量呈稳定回升态势,并在保护区外围的马啸、上溪一带有小种群分布。
为了提高保护野生梅花鹿意识,清凉峰自然保护区一方面积极举办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月、生物多样性保护日等活动,对社区内主要狩猎人员进行摸查,并每年组织一次以社区负责人和重点狩猎人员为对象的梅花鹿保护宣传会议;积极组织青少年学生参观清凉峰科技馆,开展面向青少年学生的“清凉峰”杯保护野生动物有奖征文活动等,进一步增强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及青少年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另外,以打击违法案件为典型,通过分发和张贴写有典型案例的材料,提高社区居民保护梅花鹿的意识。
建立健全保护网络和设施,提高梅花鹿资源管护能力,加大对毗邻市宁国地区和保护区社区乡、镇的联防力度。每年召开联防会议,打击违法狩猎行为。建立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站、保护点(哨卡)三级防护网络,对各主要进区道路设立检查哨卡,健全保护科、站、点巡护管理制度。建立梅花鹿观测站,对梅花鹿重要活动区域加强巡护监测。积极开展梅花鹿保护专项活动,在梅花鹿保护区域内开展搜夹、清吊行动,并对违法人员实施重拳打击。
注重科研监测,积极开展扩繁技术研究。在野生梅花鹿活动区域内,科学设立样线实施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加大对梅花鹿监测设备投入,建立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和购置安装红外触发相机实施监测,积累了梅花鹿迁徙活动的大量科学数据。积极开展梅花鹿等野生动物破坏农作物调查、梅花鹿资源专项调查和生境食性调查,实施以通道式劈抚、宽带式劈抚、小面积片伐、食物基地建设为主要改造类型的梅花鹿栖息地生境改良,改造面积8100亩。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华南梅花鹿研究所,开展梅花鹿种群生存力和扩繁技术研究。
野生华南梅花鹿是清凉峰自然保护区首要保护对象,保护好这一稀世珍宝,维护好这一珍贵资源是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的重要工作。十几年来,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的梅花鹿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种群数量明显增长。建区前,清凉峰华南梅花鹿种群数量为80头左右,而2010年考察结果显示,保护区华南梅花鹿种群数量在200—300头。二是科研能力明显增强。2006—2010年,通过“华南梅花鹿种群生存力及扩繁技术研究”科研项目的开展,进一步摸清了清凉峰保护区梅花鹿种群数量,掌握了梅花鹿生活习性,构建了半生态养殖技术。2011年12月,千顷塘保护区梅花鹿繁殖场成功引诱了3头野生华南梅花鹿(2母1幼),为今后开展华南梅花鹿种群扩繁奠定了较好的科研基础。三是监测水平显著提高。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主要依托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红外触发相机和样线监测等3种监测手段,通过这3种监测方法的结合,梅花鹿等珍稀动物被多次记录。2010年,在千顷塘保护区监测到16头梅花鹿成群活动的画面,为了解保护区内华南梅花鹿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习性提供了科学依据。四是保护梅花鹿意识明显增强。保护区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普宣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通过开展一系列对外宣教活动,保护区的工作不仅得到了社区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也明显增强,自觉参与梅花鹿保护和主动劝阻、举报破坏生态环境事件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增强了保护区自然资源管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