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骨肿瘤术后并发症分析及处理

2012-04-16 07:43孙成良
脊柱外科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刀口骶骨髂骨

董 军,孙成良,李 栋

骶骨肿瘤发病率低,早期症状隐匿,患者就诊时瘤体往往较大,且骶骨血供非常丰富,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局部软组织覆盖少,手术难度大。外科治疗涉及骶神经根损伤、盆腔脏器损伤、刀口不愈合及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如何充分认识及有效处理这些并发症至关重要。现对本院2003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8例骶骨肿瘤病例的并发症加以统计分析,并就并发症的处理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3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骶骨肿瘤患者38例,其中男22例,女16例。患者平均年龄34.5岁(18~65岁);骶骨转移瘤13例,脊索瘤10例,骨巨细胞瘤8例,神经纤维瘤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软骨肉瘤2例,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34例行后入路手术,4例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单纯肿瘤切除或刮除21例,肿瘤大块切除17例;同期行腰骶椎后路内固定17例,未固定21例。

1.2 治疗方法

前方入路:对于高位骶骨(如S2以上),且软组织包块巨大,单纯后路无法完整切除肿瘤时,先行前路手术游离肿瘤,再行后路手术。前路手术时采取仰卧位,下腹部倒八字切口,腹膜外游离肿瘤,游离肿瘤的同时也可结扎髂内动脉以减少后路手术时出血。

后方入路:本组多数病例采用后方入路,基本切口为后方正中直切口或倒Y形切口,将双侧的臀肌及竖脊肌向两侧牵开,触及尾骨尖并将周围的软组织剥离,然后自下向上依次切断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及梨状肌,用手指分离骶前筋膜,此时注意保护直肠,并用湿纱布塞于直肠和骶骨前方的软组织间隙,将直肠推向前方。分离过程中应注意2个问题:①辨认并保护直肠,当肿瘤较小位于骶骨内或骶前软组织包块不大时,骶前间隙较为明显,直肠不易伤及;当瘤体巨大,直肠被肿瘤压扁移位(紧贴瘤体或被推向侧方时),骶骨前方间隙消失,此时需仔细辨认直肠并保护之,否则易被伤及;②保护肿瘤包膜完整性,包膜破损后容易造成污染及大量出血。将尾骨、骶骨后方及边缘充分暴露后,凿去棘突后进入骶管,显露骶神经,去除骶骨,尽量保留双侧 S1,2神经根。

肿瘤切除:对于骶骨原发恶性肿瘤部分低位转移性肿瘤,采取大块完整切除,骨巨细胞瘤及骶骨良性病变(1例为骨纤维结构不良),进行手术刮除。

骶骨重建:S1椎体切除后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根据切除的范围采用下腰椎骨盆内固定重建技术。

术后常规禁食,待排气后进流质饮食;放置常压引流管,引流1周以上;保留尿管1周。

2 结 果

出院后有26例得到随访,最长5年,最短10个月,平均3.1年。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胃肠功能减弱31例,给予禁饮食、通便及肠动力药后缓解。刀口不愈合2例,1例为S4肿瘤切除,放疗后皮肤改变,未行内固定,拆线时皮肤裂开,残腔较大,皮肤切缘血运差,给予医院自制生肌膏换药半年未愈合,8个月后感染消耗死亡;另一例拆线时皮肤裂开,残腔较小,给予医院自制生肌膏换药3个月后愈合。刀口积液并高烧3例,行B超引导下穿刺细菌培养证实为粪肠球菌,给予穿刺冲洗引流及应用万古霉素5~10 d后高烧控制,拆线时刀口未裂开;术后出院时尿潴留2例,3个月后拔除尿管。术后随访期内固定松动3例,均为髂骨钉松动。1例取出内固定(见图1,2);另外2例无明显不适,未处理。

图1 术前CT示骶骨肿瘤 图2 术后1年X线片示左侧髂骨螺钉松动Fig.1 Preoperative CT shows sacral tumor Fig.2 X-ray film 1 year after operation shows iliac screw loose at left ilium

3 讨 论

3.1 胃肠功能减弱

骶骨肿瘤患者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腹胀或大便不通症状,分析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骶骨肿瘤瘤体较大,向前压迫肠道,术中切除肿瘤时刺激肠道;②肿瘤切除后遗留较大的死腔,术后渗血较多,血肿形成刺激肠道。本组38例患者术后都有不同程度肠道功能减弱,较重者有31例,通过术前3 d胃肠道准备,包括进流质饮食、服用甲硝唑片、术前灌肠,术后禁饮食,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待排气后进流质饮食,服用全胃肠道动力药,肠道功能减弱症状通常能够缓解,无肠梗阻病例发生。

3.2 骶骨肿瘤手术切口并发症问题

骶骨肿瘤术后容易出现刀口的愈合不良,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骶尾部软组织覆盖较少,愈合能力差;②瘤体切除后遗留较大死腔,充填死腔的止血纱布、明胶海绵等异物较多,容易出现炎性反应及渗出,需局部血肿机化或瘢痕化;③感染是造成不愈合的另一因素,骶骨肿瘤的刀口靠近会阴部,术中容易污染,术后护理不当造成刀口感染(如粪便污染);④放疗后皮肤改变。本组38例病例中有3例出现术后的高烧,发生在术后5~7 d,刀口局部B超发现积液较多,穿刺抽吸并细菌培养加药敏,证实3例均为粪肠球菌感染,给予B超引导下置管冲洗,加用万古霉素5~10 d后体温控制,并未发生刀口裂开或愈合不良问题。2例刀口愈合不良病例均为放疗后皮肤改变,放射治疗能够导致纤维化、缺血及放疗性肉瘤变,局部组织抗感染及愈合的能力较差,所以术前不主张大剂量放疗。一般认为放射剂量大于60 Gy时,刀口愈合存在较大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引流管放置时间的问题。郭卫等[1]认为尽量减小切口,放置较粗的引流管,延长引流时间,引流管放置1周以上;本研究也显示不应过早拔除引流管,术后前3 d的引流量多在300~600 mL,即使1周后引流量也会>100 mL,引流不畅会导致血肿形成,成为细菌良好培养剂,造成感染。

3.3 骶神经切除导致尿潴留

分析骶骨肿瘤切除后尿潴留有以下原因:①仅保留一侧S2神经根,导致直肠和膀胱的功能丢失。②完整彻底的切除肿瘤,难以保留双侧骶神经根。因为L5~S2的神经根粗大,术中容易辨认,在切除肿瘤的过程中加以保护而保留下来。相反S2~4术中较难辨认,难以保留下来[2]。保留双侧S2以上神经根会保留正常的直肠及膀胱功能,但如果仅保留一侧S2神经根,直肠和膀胱的功能将丢失,但大部分患者可在1~2年内恢复或部分恢复[3-4]。然而有时保留骶神经根,在切除或刮除瘤体后,会残留微小的病灶,术后复发的风险很高,所以有时需要牺牲部分或全部功能而尽量彻底的切除肿瘤。本组患者即使保留双侧S2以上神经根,术后也有2例出现尿潴留,但都在3个月后恢复。

3.4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内固定松动问题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内固定松动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①固定与不固定选择失误。根据尸体解剖发现大部分骶髂关节下缘位于 S2和 S3之间[5];Simpson 等[6]认为当骶髂关节及其周围的韧带切除1/3时,骨盆环的强度将降低30%;只要S1的一半保持完整,骨盆环的稳定性将不受影响,即使骨盆的强度降低50%,但仍可支撑正常的体重;Wuisman等[7]认为是否重建取决于切除的范围,并将切除范围分为几个水平。当切除两侧关节面,保留髂骨背侧骨质及髂腰肌和韧带止点时,这些组织能够形成瘢痕,形成一个生物学吊索,不需要固定。综上所述,经S2骶后孔上缘水平切除骶骨对骶髂关节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可不考虑内固定。而经S1骶后孔下缘水平切除骶骨,保留的骶髂关节面大部分<50%,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做植骨和/或内固定,以稳定关节,防止腰骶部的下沉。②选择的固定方法不合适。传统的内固定重建方法,如椎板下装置、骶骨螺钉固定及髂骨棒等,术后融合率低,易致假关节形成,已不能作为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内固定首选方法。目前骶骨肿瘤切除后内固定通常选择下腰椎骨盆内固定重建技术,也就是术中先置入腰椎椎弓根钉,再沿双侧髂后上棘沿髂骨翼方向置入椎弓根螺钉,最后通过2根钛棒将螺钉予以连接。髂骨翼选择较粗较长的螺钉,一般用直径6.5 cm,长度5.5~6.5 cm 的螺钉,Zheng等[8]通过测量髂骨钉长短强度的比较,认为无论长钉还是短钉很难恢复最初的强度,长钉抗拔出能力好于短钉,但抗扭曲及压缩强度无差别。③植骨融合失败。内固定的目的是使腰骶部达到骨性融合,对于某些转移性肿瘤姑息切除缓解症状,由于生存期较短,没有出现内固定松动患者已经死亡。而对于生存期较长的原发骶骨肿瘤,必须达到骨性融合才能避免内固定的松动。较低的骨融合率可能与术后患者接受放疗有关[9]。④肿瘤复发侵及内固定,导致内固定松动。

本组有1例术后1年出现了松动(见图2),此例患者体重较大,诉腰背部的不适,予以取出;另外2例虽X线显示螺钉松动,但患者无不适,未再做特殊处理。

[1] 郭卫,徐万鹏,杨荣利,等.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2003,41(11):829-830.

[2] Ruggieri P,Mavrogenis AF,Ussia G,et al.Recurrence after and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adjuvant treatments for sacral giant cell tumor[J].Clin Orthop Relat Res,2010,468(11):2954-2961.

[3] Todd LT Jr,Yaszemski MJ,Currier BL,et al.Bowel and bladder function after major sacral resection[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2(397):36-39.

[4] Nakai S,Yoshizawa H,Kobayashi S,et al.Anorectal and bladder function after sacrifice of the sacral nerves[J].Spine(Phila Pa 1976),2000,25(17):2234-2239.

[5] Leggon RE,Zlotecki R,Reith J,et al.Giant cell tumor of the pelvis and sacrum:17 cases and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4(423):196-207.

[6] Simpson AH,Porter A,Davis A,et al.Cephalad sacral resection with a combined extended ilioinguinal and posterior approach[J].J Bone Joint Surg Am,1995,77(3):405-411.

[7] Wuisman P,Lieshout O,Sugihara S,et al.Total sacrectomy and reconstruction:oncologic and functional outcome[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0(381):192-203.

[8] Zheng ZM,Yu BS,Chen H,et al.Effect of iliac screw insertion depth on the stability and strength of lumbo-iliac fixation constructs:an anatomical and biomechanical study[J].Spine(Phila Pa 1976),2009,34(16):E565-572.

[9] 肖建如,陈华江,朱秋峰,等.腰椎骨盆内固定重建术对骶骨肿瘤的作用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10(13):1286-1288.

猜你喜欢
刀口骶骨髂骨
Beagle 犬髂骨嵴解剖及取骨术
骨盆尤文氏肉瘤/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征象与临床病理对照分析
术后刀口感染脂肪液化裂开放置负压引流管应用分析
持续泵入刀口冲洗对于预防封闭负压引流堵管的应用研究
游离髂腹部(髂骨)皮瓣的血管分型
影响冷冲压模具跳屑因素分析
MRI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21例临床分析
改良Galveston技术联合钢板固定治疗H形骶骨骨折
骶骨翼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