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沿海港口物流供应链集成框架与典型设计——以曹妃甸港区物流供应链设计为例

2012-04-16 09:51刘嘉娜河北联合大学
对外经贸实务 2012年5期
关键词:沿海港口曹妃甸港区

■ 李 南 刘嘉娜 河北联合大学

一、引言

当前,现代港口物流发生着重大变革,正进入全球供应链管理时代。作为供应链上重要节点的港口企业,能够通过建设战略伙伴关系,完成物流作业流程的重组,实现合作伙伴的互利。港口可以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的纵向联盟,利用股权参与或契约方式形成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实现联盟各方的资源互补和共享,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港口供应链所追求的不是各环节的局部最优,而是整个供应链的最优。以前的港口间竞争正在演变为港口所参与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世界著名港口正纷纷向全球供应链管理转型,打造成虚拟链控制中心。

以供应链集成理念来运作港口物流已成为先进港口的现实选择,并迅速得到学术界的重点关注。国外研究者关于港口供应链的研究相对深入,已取得丰富成果。在国内,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着制造业展开,在港口领域的应用研究则刚刚开始,但正在蓬勃兴起。应该说,目前我国以港口服务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只是具有供应链所需的相关要素而缺乏整体结构,沿海港口对供应链的组织作用还不强。国内现有的研究还缺乏本土化拓展、缺乏与特定区域或单个港口情境的实质性融合,特别是目前针对河北省沿海港口实际境况开展的指向性研究更显单薄。

由于历史原因,河北在港口物流方面与国内其他沿海省份相比处于相对滞后状态。近些年,河北省的港口资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展,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快速进位,为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充足空间。以沿海港口为核心实现供应链一体化,有利于河北省开放型经济模式的构建,有利于产业链条的构造和集聚,河北省应推动港口供应链系统的集成,确立河北省主要沿海港口在铁矿石、煤炭、钢材等供应链中的主体地位,通过陆向腹地的拓展带动省域经济的跨越,通过海向腹地的延伸密切与全球分工体系的关联。作为核心节点的港口部门能否完成供应链重组,实现交货的准时性和响应市场的敏捷性,突显港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前河北省港口物流面临的重要任务。河北省沿海港口的主导货种是大宗散货及非适箱的件杂货,由于各货种的运作程序、市场伙伴关系等均有较大区别,所以不能照搬先进地区港口的供应链经验,而必须开展瞄准河北省具体情境的专门研究,以满足差异化的现实需求。

二、河北省沿海港口物流的供应链集成框架

(一)基于纵向战略联盟的河北省港口供应链结构

河北省沿海港口应以自身为核心节点,构建一个以资本为纽带的纵向战略联盟,从货源供应开始,经由航运、靠泊、装卸、堆场作业、口岸通关及其相关物流增值服务等环节,再配套各种集疏运方式,最终将货物送到客户手中。通过该结构设计,并结合河北的主导临港产业,将逐步形成供应链簇群。这种供应链集成框架设计主要建立在河北省沿海港口的临港产业布局及规划基础上,同时也能反映出与周边港口的差异化竞争。

图1 河北省沿海港口供应链一体化结构

根据河北省沿海港口产业链布局,主导产业集中于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电力等重化工业。基于以上产业设置,河北省沿海港口在运输货种方面主要包括煤炭、铁矿石、钢材、石油及液化品等。图1中的左扇形结构表示港口供应链上游的原材料和产品供应商,比如矿业公司、煤炭企业、外贸企业等,这些货类决定了港口的主营业务;右扇形结构表示港口供应链的下游,是货物接受者,他们组成了主要临港产业或输出市场,比如火电厂、钢铁厂、化工企业等。河北省沿海港口供应链的特点是:第一,双向辐射。集成供应链结构涵盖左右两个扇面,分别基本对应港口物流的陆向腹地和海向腹地,能够实现河北省沿海港口对腹地的开拓和扩张。第二,资本纽带。以港口为核心的一体化供应链的构建需要建立在纵向战略联盟的基础上,通过资本纽带形成高度集成的利益共同体。

在供应链集成框架中,担当组织角色的河北省沿海港口在具体经营中可考虑搭建以下业务平台:第一,仓储物流平台,通过进口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铁矿石美元现货交易等载体来实现;第二,融资监管平台,提供港口类金融服务、关税代垫、港杂费代垫等服务项目;第三,信息贸易平台,衔接同行之间的易货贸易;第四,场站及运输平台,在适宜的内陆腹地建设“无水港”,并可承接专业物流外包;第五,代采购平台,鉴于国内南方中小贸易商对本地企业产品不熟悉的背景而协助采购;第六,内外贸租船平台,发挥信息汇集的优势,加强与航运企业的沟通合作,协助各方货主租船,避免空载,实现重去重回。第七,临港加工平台,积极开展木材加工、钢卷板开平、废钢处理等增值服务。

(二)港口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

港口供应链强调了港口运营商必须要与全系列利益相关方密切协调,将整个链条的各个运作环节进行集成,港口处于腹地和境外产业集群的中部,可通过选择战略伙伴形成集成供应链,与上下游企业联合,加强沿海港口与产业集群间协作的系统性。在河北省沿海港口供应链集成的规划中,港口企业必须有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才能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在遴选港口供应链的合作伙伴时,除了考察拟合作伙伴具有的核心资源,还要考量合作伙伴间的协同效应和资源匹配性,考虑伙伴间企业文化、技术标准、管理方式和商业信用的协调性。港口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主要准则是:其一,合作伙伴选择应与港口供应链的战略目标相容,符合港口产业规划布局,增强供应链的稳定性;其二,合作伙伴均拥有行业基础和特色能力,并能使各自的优势相协调;其三,合作伙伴必须高度互信,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快速反应能力。

集成化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并不是港口和战略伙伴间物质资本的简单叠加,而是实现品牌地位、知识能力和市场控制力的优化重组。河北省沿海港口企业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应包括如下对象:第一,与上游企业联合,有助于开辟货物代销市场,掌握市场主动权,减少货物中转环节。第二,与下游企业联合,扩大市场覆盖范围,减少存货。第三,注意与航运、铁路和道路运输企业的物流衔接,利用各自优势提供全程物流服务,构成便捷的供应链通道。

三、唐山港曹妃甸港区主导货种供应链设计

从2011年开始,唐山港成为河北省第一大港,其中曹妃甸港区是唐山港的新兴骨干力量和主要潜在增长点。曹妃甸港区作为起点较高的后发港区,在港口业务依赖、上下游伙伴甄选、临港产业门类吸纳方面相对灵活,可以依照供应链集成理念直接引入全链条成员,可以实现以港口为组织核心的高度集成和优化,可以更有规划性和选择性地嵌入全球产业物流网络。

(一)曹妃甸港区铁矿石供应链设计

近年来,国内铁矿石需求旺盛,各钢铁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资源供应的压力和困扰,对物流通道的掌控成为钢铁行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铁矿石供应链包括资源采购、中转运输、生产使用全过程,其中各个环节相互牵制、相互影响。进口铁矿石物流线路长,制约因素多,运输组织复杂。由于海运费、内陆运费和港口竞争环境的变化,不同物流路径的综合成本也时常变动。当前,国内沿海港口争夺铁矿石物流的竞争日益激烈。曹妃甸港区只有更好地集成各相关环节、实现铁矿石供应链的紧密一体化,才能在以不同港口为核心的供应链竞争中拥有动态比较优势。

首先在铁矿石供应链集成的结构安排上,曹妃甸港区应在首钢集团、河北钢铁集团等现有投资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同纳入战略联盟。如潜在合作伙伴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和必和必拓等全球主要铁矿石供应商,还有中远、中国租船总公司及日本商船三井等航运企业、“三北”地区的其他骨干钢铁企业等。通过缔结纵向战略联盟,提升铁矿石供应链的可靠性与竞争力(见图 2)。

海运费是影响铁矿石价格的关键变量之一,铁矿石到岸价格中远洋运输费用约占一半。曹妃甸港区进口铁矿石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印度、巴西三国,根据长线配大船的原则,主要承运船型为:澳洲航线,以Capesize型船舶为主,兼顾20万吨级船舶;巴西航线,多为20万吨级以上船舶;印度航线,以巴拿马型船舶为主。目前,钢铁企业在进口铁矿石贸易中,大部分是采用到岸合同,使得企业失去了指派船的权利,导致多数海运合同由外资航商控制,比如日本三大航运企业通过COA(长期运价协议)等方式,逐步拥有了通过对运价的期货买卖控制运价的能力。因此,钢铁企业应尽量与国内相关航运企业谋求长期合作,打破外资承运人的垄断,提高国货国运比例,积极运用COA锁定海运价格,规避波罗的海散货运价指数过度波动的风险,同时保持适量的现货航次租船,建立多元化的运输格局。从港口运营商的角度讲,为力保市场覆盖面和追求均衡,要在架构铁矿石供应链时恰当选择国内外航商。

图2 曹妃甸港区铁矿石供应链

为改变目前腹地钢铁企业各自独立进行铁矿石物流的状况,可从整体优化的角度出发,以信息网络为支撑,建立铁矿石集中储配体系。在曹妃甸港区设立多用户的集中储配策略,将原来分布在各钢铁企业的独立库存集中至港区的铁矿石储配中心。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针对钢铁企业的生产需求遂行实时配送。即通过打造一个“大蓄水池”和在各钢铁企业之间的调剂,实现铁矿石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曹妃甸港区煤炭供应链设计

作为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煤炭的有效供给事关国家能源安全。我国70%的电力供应来自燃煤电厂,电厂是煤炭的最大用户。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很难改变,北方的煤炭资源对南方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在煤炭产品的整个供应链中,涉及到煤矿、港口、铁路、公路以及电厂、钢厂等用煤企业。从最初的煤炭坑口到电厂煤炭需求终端,共同集合资源,将煤炭供应链的各个结点高效连接起来,提升综合服务和个性服务的能力。

煤炭行业的运营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流程,应该通过资本运作方式组建一体化的煤炭供应链,这其中港口部门处于核心节点的位置。通过资本纽带变革封闭式发展方式,组织多家相关成员结成战略联盟,着力塑造强大的资源集结能力,探索无边界型的企业新形态。除了资本意义上的紧密联结,还可以通过签订专门协议来推行煤炭准班轮运输。主要是通过矿、路、港、航、电之间的协调配合,在货源、车皮、泊位和船舶等方面予以保证,并按班轮运输形式,相对固定装运港、航线、船期、载货量和目的港,实现各环节的无缝对接,保障煤炭物流效率。曹妃甸港区作为煤炭装运港,需要从堆场使用、设备保障、生产组织、泊位指定等方面进行具体安排,通过开通准班轮煤炭运输稳定货源,凝聚供应链成员关系。

曹妃甸港区可基于优越的自然条件,运用煤炭供应链管理模式,开展全球化煤炭采购、集中仓储、数字化配煤等业务,保证资源供应。通过整合上下游煤炭物流资源和市场,建立稳定可靠的能源供给体系,提高流通效率;通过对原料煤的加工配送,实现高增值性。依托大秦铁路和蒙冀铁路,将“三西”煤炭产品运到曹妃甸港区,由中海集团等航运企业承运,市场方面则主要瞄准华东、华南地区的发电企业。在煤炭的外贸运输方面,近年我国已变成净进口国,动力煤出口和炼焦煤进口形成两条规模基本相当的反向供应链,这些情形在曹妃甸港区得到了清晰反映(见图3)。

作为港口煤炭供应链集成的重要进展,5000万吨国家级数字化储配煤基地2010年在曹妃甸开工。曹妃甸煤炭基地由开滦集团牵头,包括曹妃甸港口公司、大唐电力等11家企业参与,建成后可达到每年煤炭流通量5000万吨、动态库存416万吨的能力。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铁路来煤系统、筛分系统、储煤系统、初级配煤系统、精确配煤系统、装船系统等。可通过配煤为下游企业提供标准热量值的煤炭产品,或者根据用户需求配制任何指标的产品。

(三)曹妃甸港区原油供应链设计

在曹妃甸港区建设大型深水原油进口码头并相应发展石化产业,可以解决华北地区炼化企业的进口原油接卸和输转问题,降低原油转运费用,可以调整优化华北地区的石化产业布局。曹妃甸港区的天然优势可带动石化产品的系列开发,延伸原油供应链的长度,提升供应链整体利润。曹妃甸港区原油供应链的打造可以提升其在国家原油物流格局中的地位,为发展成北方沿海原油物流基地确立根基。

图3 曹妃甸港区煤炭供应链

图4 曹妃甸港区原油供应链

曹妃甸原油码头及配套工程是中石化的重点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曹妃甸30万吨级原油泊位1座及配套的油库、站场。2008年8月投产后,接卸原油通过同步投产的曹津管道输往燕山石化、天津石化、石家庄炼化、沧州炼油厂等炼化企业。曹妃甸商业原油储备基地项目于2009年7月开工,曹妃甸千万吨炼油项目也被国家列入“十二五”专项规划。2011年7月,中石化燕山石化公司曹妃甸千万吨炼油工程项目筹备处成立,标志着千万吨炼油项目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

与铁矿石和煤炭物流相比,原油虽为曹妃甸港区的第三大货种,但在产业基础、市场背景、腹地依托、开发时间等方面均处于相对弱势,尚处于培育期,现有物流规模比较有限。未来在原油供应链的建设上需着力通过战略性资本合作来拓展业务范围,同步服务于本地临港企业、华北市场和战略储备需求(见图 4),使其在与以天津港或青岛港为枢纽的供应链比选中保持竞争力。另外在原油供应链中,由于石化产业的垄断性较强,须注意与供应链主要成员的关系管理。

猜你喜欢
沿海港口曹妃甸港区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曹妃甸自贸区分行
未来相对海平面变化对山东沿海港口的影响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曹妃甸分行
港区使命
开放的港区赢得转型期待
港区文化牌
沿海港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支点作用探究
沿海港口发展与交通运输网络规划及管理问题的探讨
港区故事
崛起的曹妃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