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伟华
2012年2月8日,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又荣获了一个重要的荣誉:2011年度粮食生产贡献奖。
之所以能获得这么高的荣誉,是因为作为技术负责单位,编制了《黑龙江省粮食产能工程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王波就是《规划》编制工作的总负责人。
“临危受命” 总编上任
2008年3月,由省主管领导亲自挂帅、省发改委直接组织、省水利设计院作为技术总负责单位、其他行业配合的《规划》编制工作开始了。
这项编制工作,本应当由院总工程师作为总负责人,因派其国外学习,重担就落在了当时还是院长助理的王波肩上。虽然只是院长助理,却临时承担了三个角色的工作:副院长、总工程师和项目总负责人。
建院以来,省水利设计院始终承担着全省区域性、流域性的水利规划和设计工作,编制这种综合性规划还是第一次。既没有文字材料可参考,也没有类似成果可做比照。对其他单位和各级领导来说,着手这样的项目编制也是第一次,在探索中前进是大家当时的状态。
“总编”一上任,首先组织了8个业务能力强的人组成了编制工作小组,按照省发改委所要求的框架,共同谋篇布局,确定规划的基调。并撰写《规划》的前言、目录、总论、章节等,以及每个章节的内容说明。
仅仅根据省发改委领导及各行业专家讨论意见结果,编制工作小组就修改了20多次才基本确定了规划报告的结构及所涉及的具体内容。
整个《规划》分五篇、十八章。除水利专业,在第二、第三篇中,包含了农机化工程、水稻大棚育秧工程、粮油加工工程、仓储物流工程、林业生态工程等行业相关内容。正因为它是多专业、多学科的综合性规划,才使得编制过程困难重重。
王波在其中起着承上启下、兼左顾右的重要中枢作用。这对一个院长助理来说,身心承受着极大的挑战。当各单位把《规划》初稿汇集到王波的案头时,他才真正进入了难忘的“主编”角色。
屡改屡战的“总编”
经常写稿的人都知道,写稿容易改稿难。 由于不是一个单位撰写的,所以初稿的基调千差万别。有的单位写得很简单;有的单位基于对专业的了解又写得过于详细,从头理顺是王波首先要做的,先使整个规划前后基调一致,预算数字匹配,然后打印成册。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哪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的拖延。
经过第一次修改成册后,《规划》送给各撰写单位、农业等方面的专家和各级领导征求意见。两天后,省发改委召开会议,就《规划》提出修改意见。
因行业所站角度不同、预算的比重不同等等因素,《规划》被各种意见和建议包围。
王波和他的小组成员将意见一一记录下来,再根据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既定的框架、领导的要求、平衡的结果进行再次的修改和完善……
每一次修改的后面,就是新一轮的审阅;每一次审阅的后面,又是新一轮的修改。只要有一个数据有改动,总计就要重算;只要有一个相关部门的项目要求纳入报告中来,内容就要增加。当《规划》修改到20多次时,有一名负责计算局部章节的女孩,已经受不了了,看到数字就想吐,不得不换人。当负责人把这项任务交给一位“新人”时,对他半开玩笑地说:“不改到100次,不得发火”。
在省内,经过层层审查、数次审查和修改之后,《规划》终于上报到国家发改委。
2008年7月22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主持召开了会议,专门听取了黑龙江省政府关于《规划》的汇报。会后,王波他们按照省里的要求,根据副总理的讲话精神,对《规划》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2008年9月,国务院联合调研组深入黑龙江省,就《规划》的可行性进行了调研评估。认为“任务目标切实可行,技术先进,保障有力。”同时专家组也从行业和专业角度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
在规划方案的比选和修改过程中,粗算了一下,大大小小先后进行了30多次修改。在每一次再修改、再成册、再审查的过程中,王波和编制工作小组成员就没有12点以前睡过觉,凌晨两、三点钟回家是常有的事。用省发改委联络员的话说:“目前在哈尔滨,下半夜还在街上走的有两种人:一种人是编制《规划》的;另一种是有精神疾患的。”
为了这个项目能早日完成,省发改委的领导常常与他们一起通宵达旦;为了这个项目,省水利厅厅长的手机常常在半夜被王波拨通;为了这个项目,主管《规划》项目的副省长在中秋节看望王波和他带领的团队,而且事先不通知大家。
那段时间,一头黑发的王波,两鬓已经出现了丝丝白发,人也累得非常憔悴。与王波一起承担《规划》编制的同事说:“王波完成了这个项目后,再从事多么难的工作都不在话下了;我们做完这个《规划》,什么样的规划都不再是难题了。”的确,无数次的修改、完善工作,不但让大家对水利专业驾轻就熟,而且在农业方面也成了大半个专家。
2009年9月,《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被国务院批准实施。这个项目将为黑龙江省带来600多亿元的工程投资。如今项目投资正逐步分期落实。
2010年《规划》荣获年度黑龙江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 水利设计院还因此获得“2011年度粮食生产贡献奖”。 作为《规划》的“总编”,王波和他带领的团队都是间接的粮食生产者。
收获的不仅仅是粮食
在黑龙江省超千亿的粮食生产中,王波功不可没。2009年7月,他被省水利厅任命为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有很多事看起来很偶然,其实偶然往往寓于必然之中。 在负责编制《规划》之前,王波就承担过许多大的规划项目。2008年初,作为项目总负责人,王波刚刚撰写并编制完成了65万字的《三江平原水利综合规划》及16个分报告。这个报告是水利部下达,以省设计院为主,由水利部松辽委、黑龙江农垦设计院、佳木斯市水利设计院参加的特大型区域规划项目。也许是种巧合,《三江平原水利综合规划》刚刚完成,王波就承担了《规划》“总编”一职。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 “总编”,王波还同时负责领导《规划》的附属报告——《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这项环评报告,是我国实施规划环评以来黑龙江省编制的第一项规划环评报告。该报告还要由素有“一票否决权”的国家环保部来批准。
在编写环评报告的过程中,王波一方面派资深设计人员收集资料,夜以继日的编写报告;另一方面组织精兵强将,对难度大的课题进行单项攻关。同时还要协调主报告与环评报告内容的对接。
报告编制完成后,报送国家环保局等待批复。由于国家环保部只受理具有环评甲级资质设计单位的编制报告,而水利设计院是乙级环评资质,所以很少有机会接受环保部的直接审查,因此经验不足。然而,这个《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毕竟是水利设计院最优秀的环评专家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辛勤劳作编制出来的,所以大家都很有信心。
国家环保部组织7个相关部门的专家和代表召开审查会,将对环评报告进行审查。
黑龙江省由主管副省长带队,王波及设计院编制环评报告组成员一行10人进京参加了汇报审查会。
令人兴奋的是,《环境影响报告》不但被国家环保部批准,而且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为了感谢大家的辛勤劳动,带队的副省长在北京亲自宴请了报告编制组全体人员。这一幕至今让他们难以忘怀。
王波在水利设计院工作的26年里,历任了室主任、副处长、生产办主任、技术审查处处长、副总工程师、院长助理等职务。在《规划》的编制工作中,他所展现的勇挑重担的精神,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以及出色的工作能力,再一次被领导及设计院职工所认可。在领导班子分工时,他分管了院主要业务生产部门,继续为黑龙江省粮食产能巩固提高以及水利建设与发展出力献策。2012年,王波获黑龙江省第十一届劳动模范称号。
是“总编”一职锻炼了王波,还是通过“总编”一职证明了王波的能力?总之,历时一年多的“总编”角色,王波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