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继彪
(四川省汉源县水务局,四川汉源,625300)
汉源县属川西南山区,雅安市最大的农业县,位于长江中上游雅安市南部的大渡河中游两岸,邛崃山脉末端与凉山之间的攀西边缘地带,地处横断山脉北段东缘,是大相岭以南,小相岭、大凉山以北的大渡河河谷地区。汉源县地势向东南倾斜,周围高中间低,四周山峦起伏,高山内侧地势向大渡河、流沙河倾斜深陷,依次分布着中山、低山和河谷平坝。该县属北温带与季风带之间的亚热带气候,雨量偏少而不均匀,冬暖夏热,四季分明,垂直变化十分显著,一年四季干旱、暴雨、冰雹、大风、低温皆有发生。
汉源县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可利用程度较低。目前县境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可开发利用空间较大,已建成的水资源管理监控中心的监控范围和信息数据采集有限,决策依据不足。制约经济发展的主因在于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生活、工业、农业、生态用水矛盾突出,因水造成的山洪泥石流灾害和水事纠纷时常发生,管理工作艰巨。加快水资源管理监控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可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开发、有序利用打下坚实基础;系统的实时监控、实时分析、实时评价、实时预报,为管理层提供了实时决策依据,可实现信息数据及时传输和资源共享,进一步章显水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2010年12月,汉源县已建成水资源管理监控中心1个,控制断面监测点1个,社会用水户监测点15个,水电站监控点5个,水源地监测点1个。水资源管理监控中心现有的监管设备,只覆盖了全县5%左右的水资源区域。
汉源县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岷江水系,岷江的主要支流大渡河横穿汉源县境,因全县地势南北较高,两岸河谷向大渡河对称倾斜,组成树枝状水系网。全县1847条大小河沟汇入大渡河出境,流域面积大于50km2的河流有15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的两条 (大渡河、大渡河一级支流流沙河),其余皆为大渡河的一、二、三级支流,流域面积在50km2~320km2之间。
汉源县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地区,水资源总量约为16.71亿m3,可利用量6.1亿m3。2003年汉源县城镇生活取水0.023亿m3,农业取水2.69亿m3,工业取水0.456亿m3;污水入河排放总量349.6万 t。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约177.6万t,生活污水排放量约172万t。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1740m3,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6。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频发、水环境恶化等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汉源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汉源县一方面水资源短缺,另一方面却存在水浪费和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根据水资源状况、供水工程状况、不同发展阶段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经科学分析,对该县水资源的综合评价如下: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可利用程度较低;②境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水资源可开发利用空间较大;③汉源县可供水资源总量和现有各类水利设施供水能力,基本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的生活、工业、农业和生态用水需求。
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①公众保护水资源意识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到水资源是国家宝贵财富,节水意思差、浪费大;②缺乏统一管理、分配、调度等综合利用措施。在水资源开发上,各自为政,各行其事;③对水源地的保护重视不够,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④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水量没有受到重视。
2.3.1 现有水务信息骨干网的网络覆盖范围窄,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只有防洪抢险预案,主要靠人工监测和固定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报送情况、下达指令。
2.3.2 当地公共通信网络建设情况。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有线、无线覆盖范围包括全县所有乡镇及其村社,其带宽满足GPRS数据流畅传输;中国电信天翼3GEVDO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包括全县全部乡镇及主要公路(2010年底),其速率满足视频数据流畅传输要求。在水资源管理机构中仅水务局内部建成局域网。
2.3.3 在可供利用的水资源数据资源中,尚未建设水资源数据库。
2.3.4 软件开发运行平台建设,建有汉源县水资源管理监控中心。
汉源县水务局目前对各类水资源信息采取人工管理为主,电脑辅助存储的形式,管理方式较为落后,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亟待改进。
水资源管理监控系统建设是水务管理发展的方向。汉源县水资源管理监控中心可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有线传输系统和无线传输系统,并根据中心设备正常运行要求,增加改进信息采集处理系统、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等设备,扩大系统监控、监测范围,继续通过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将系统采集的数据通过网络与县、市、省互动,实现信息共享。
汉源县水资源管理监控系统建设可包括以下内容:
3.1.1 汉源县水务水资源管理监控中心。对已建成汉源县水资源管理监控中心继续扩建,并根据中心设备正常运行要求,增加信息采集处理系统、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等。
3.1.2 水源地监测点 (永定桥水库、新县城备用水源)。建立在线监测站管理房,实时监测水质、水位,及时向监控中心无线传输。
3.1.3 社会用水户监测点 (已建成明渠测流10个、企业用水户5个)。根据企业用水规模设置监测点,定期监测流速流量,可根据数据推算取水总量,将所得数据定期定时无线传输监控中心。
3.1.4 山洪预警、河道管理、渔业渔政监控点 (已建成山洪预警监测点8处)。根据水系分布情况,在各主、支流口和有条件的地段设置山洪预警、河道管理、渔业渔政监控点,中心监控管理人员可在线及时了解山洪发生、河道非法采沙、非法捕捞等。
3.1.5 滑坡、泥石流、山崩、地陷监控点。特殊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是造成山洪、滑坡、泥石流、山崩、地陷灾害的主要原因,多发生在大渡河、流沙河流域,应设点监控。
3.1.6 渠系取水口监控点 (已安装监控点3处)。汉源县是农业大县,渠系是农业稳产、增产的经济命脉,可对我县现有千亩以上渠道安装监控装置,及时掌握取水口建筑设施运行和取水量情况。
3.1.7 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监控点 (已建成监控点2处)。监控电站闸前闸后有无下泄生态流量,及时调度,确保水生物的繁衍生存。
3.1.8 入河排污口监控点。汉源县矿产物产丰富,矿业洗选及食品加工企业众多,污水偷排问题突出,安装监控、监测设施可及时打击企业违法排污。
3.1.9 水务信息局域网。利用有线网络将本县下属水务水保站联入局域网,建立互动平台,及时通报水务情况,传递政策法规,达到资源信息共享。
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建设:第一阶段,监测、监控点建设首先覆盖流沙河流域,增加、改进汉源县水资源管理监控中心;第二阶段,沿汉源湖两岸根据需要安装设置监测、监控点若干个;第三阶段,以大渡河主要二级支流及流沙河主要一级支流为范围安装设置监测、监控点。
汉源县建成的水资源管理监控系统,已显现实时监测、实时评价、实时预报和实时决策的效果。三期建设的实施,可以覆盖全县80%以上的水资源区域,在中心机房就能宏观掌控全县水资源分布、工农业及生活用水、生态环境、山洪泥石流、水源地水质及排污口以及河道采砂和渔业渔政等情况,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如:2011年3月4日,万里乡沙坪村伏龙堰 (集灌溉发电一体)取水口监控点,中心监控人员从在线视频监控中发现,取水口水量剧减,水质浑浊并加杂残枝败叶,极不正常,立即调整探头角度至河道上游方拉近距离,画面中河道呈现大方量堆积物。决策管理层现场会商,依据图片资料判断为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当即通知该乡应急小组协助下游人员迅速撤离,及时组织机械设备和抢险人员赶赴现场,经过三个小时的奋战,终于打通河道化险为夷,成功避免一场冲毁渠系设施、水毁百亩良田、危及人员生命的灾害事故发生。
流沙河流域是山洪和泥石流灾害的频发区,又是汉源县工业、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和水资源重点功能区,流经地区的耕地占全县面积的68%,水田占全县73%,粮食总产量占全县71%;流沙河还是水力发电的主要水系,砂石材料主供区,我县经济发展的摇篮。在第一阶段建设监测、监控点覆盖流沙河流域,效益显著。
第二阶段在汉源湖两岸水功能主要区,包括瀑布沟电站形成的84km2湖面,设置监测、监控点,可及时掌握渔业生产、渔政执法、生态流量下泄、水质监测、排污监控等情况。
第三阶段实现监控的水系遍布全县,水电站星罗棋布,是我县工业、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和水资源重点功能区。需要设置监控滑坡、泥石流、山崩、地陷监控点,山洪预警、河道管理、渔业渔政监控点,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监测点,社会用水户监测点,入河排污口监控点,水资源在线监测点,渠系取水口监控点等。
以上建设,可覆盖监控全县90%以上的生产生活用水、工农业经济发展用水及社会生态环境保护用水。
通过对现有水资源管理系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水资源管理监控系统的运行体现出极大的优越性,能及时、准确、直观反映出远距离发生的情况;采集的视频和信息数据经有线网络和无线传输到中心机房进行分析整理后直至领导决策层,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提高了汉源县水资源综合管理能力。水资源管理监控系统建设,使全县水资源管理监控范围增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有着深远的意义和社会公益性,它将成为汉源县水务管理迈向高科技的发展方向。
汉源县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更需要建设科技含量极高、远程监控精准、信息处理很快、决策支持准确的水资源管理监控体系,以对我县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