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抚平原灌区信息化现状与作用分析

2012-04-14 11:26何来跃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2年3期
关键词:供水信息化建设

何来跃 何 振

(江西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 南昌 330096)

1 赣抚平原灌区基本情况

赣抚平原,总土地面积2000km2,是江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赣抚平原灌区是江南最大的引水灌区,地处赣中偏北的赣江和抚河下游的三角洲地带,是一座以农业灌溉、防洪排涝为主,兼顾城镇工业、生活、环境供水及内河船运、水力发电等功能的大型综合开发水利工程。灌区地跨宜春、抚州、南昌三市的7个县(市、区)和37个乡镇。设计灌溉面积为8万hm2,排渍面积4.67万hm2。享有“赣抚粮仓”、“鱼米之乡”之美誉。

灌区于1958年动工兴建,1960年基本建成受益。后经逐年续建配套,现已建成柴埠口、焦石、王家洲、箭江、岗前、天王渡、罗家等大中型枢纽工程和各类取泄水建筑物3600多座;开挖东、西2条总干及7条干渠,总长280余km;斗渠以上渠道总长1600余km。工程运行50多年来,已成为确保当地人民群众粮食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赣抚平原灌区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专管机构分为省赣管局、县(市、区)管理站(局)和乡(镇)供水站三级。

2 灌区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作用分析

在水利部、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赣抚平原灌区2002年被列为全国灌区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自2003年起正式实施信息化项目,努力打造“数字灌区”。自灌区开展信息化建设以来至今,灌区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先后完成了计算机广域网、水利通信专网、水情闸位自动监测系统、灌区供水监测系统、闸门远程自动控制系统、视频监视系统、灌区信息发布系统(赣抚网站)、电子邮箱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建设,在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业务应用平台的开发、通信系统及计算机广域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包括:

2.1 计算机广域网

建立了覆盖灌区局机关及所有基层站的计算机广域网。计算机网络平台建设是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以下简称“管理局”)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完成局信息中心机房、重要站点信息分中心建设,管理局在局机关采用中国电信20M带宽接入互联网,并租用中国电信2M数字电路实现局机关与各个基层管理站互联,各站通过局机关路由进入互联网。

计算机广域网主要包括局信息中心机房及信息分中心的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计算机等设备。

计算机网络平台建设是管理局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办公和管理水平不可或缺的有力支撑,它能够满足赣抚平原灌区防汛抗旱及日常管理工作对信息交流的实际需要。计算机广域网的建设,有效地提高了办公效率。

2.2 水利通信专网

灌区水利通信专网由光纤传输系统、数字程控交换机、2M数字电路及江西水利即时通信软件(大蚂蚁)等部分组成,向下覆盖局机关及基层管理站,向上通过直达路由完成同水利厅专网的网间直联。

水利通信专网建设主要包括数字程控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建设。专网可使全局计算机用户通过网络分享网络内部计算机资源,还能提供文件共享、应用软件及打印资源共享、赣抚网站主页信息共享等网络服务。Voip语音电话网络可以实现灌区与水利厅之间快捷互通的目标。

2.3 水情闸位自动监测系统

水情闸位自动监测系统共有测点45个,实现了对灌区重要建筑物、渠道进水口、重要供水点(工业、生活、环境、发电)水位及闸位信息进行自动测报。水情闸位自动监测系统实时地将灌区各测点的水位数据传送到灌区防汛指挥中心,为防汛抗洪科学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极大地提高了供水调度的可靠性。

2.4 供水监测系统

供水监测系统共有测点11个,其作用是对各农业供水和非农业供水(城市环境供水、城市生活供水、工业生产供水)的流量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并基于局域网和数据库技术完成数据共享。该系统包括明渠流量计3套,分布在西总干渠首、五干新一支进水口以及五干渠胡惠元闸下游,管道流量计8套,分布在南钢、江氨等大型工业及城市生活用水取水口。

供水监测系统的建成为掌握灌区供水情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供水计量的自动化监测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2.5 闸门远程自动控制系统

建立了焦石拦河闸计算机监控系统,该系统利用自动化控制、微机保护和工业以太网技术,建立了先进的自动化监视和控制系统,以提高本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充分发挥了工程效益,促进了工程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达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目的。系统具有拦河闸现场操作、焦石管理站现场控制、局机关局域网远程控制闸门功能。系统的建成,提高了灌区管理的科技含量,是赣抚平原灌区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对闸门的远程自动控制。

2.6 视频监视系统

视频监视系统用于实时监视灌区枢纽建筑物及渠道的运行情况,并将图像信息通过水利专线传输至局机关,该系统共有监视点35个,其中,西总干渠首16个,东干渠首4个,西总干渠枢纽站11个,灌溉试验站4个。

该已实现在局域网内实时远端监视基层站运行状况,对于工程建筑物的远程监视起到了千里眼的作用,确保了工程安全。

2.7 网站发布系统

建立了江西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网站(以下简称“赣抚网站”)及办公内网。2010年,赣抚网站被评为江西水利系统网站评比一等奖。

赣抚平原网站信息发布系统,起到了对外宣传和交流的信息窗口作用。

2.8 信息显示系统

设立信息调度指挥中心,建有DLP大屏幕、LED等显示系统,直观地反映了灌区信息化内容,为防汛抗旱、日常管理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3 信息化工程运行管理情况

a.灌区开展信息化试点建设以来,开发建设的灌区管理软件及硬件均运行正常。

b.灌区信息工程运行过程中,大多数管理与维护任务由灌区专业技术人员承担,如有因设备损害比较严重、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无法修复的情况,由设备厂商负责提供配件或维修。

c.灌区信息化工程运行管理与维护经费:在灌区维养经费中单列专项资金,用于信息系统的维修养护。

d.灌区信息化建设良性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建立情况:为了更好地加强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管理局专门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信息中心,作为信息化工作专职机构,有力地促进了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

4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与建议

4.1 灌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赣抚平原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成功研究开发与良好应用,解决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达到了安全运行、降低能源消耗、防止水量损失、减少管理费用、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的目标。但经过分析探讨和认真总结,还存在如下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a.目前,灌区信息化建设只实现了主要建筑物及渠系的远程自动控制、水位闸位自动测报,以及流量监测,绝大多数干渠以下渠道均未布设监测点,必须在后续工作中加以完善,使赣抚平原灌区整体信息化程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b.灌区主要建筑物设备老化严重。闸门大多还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工启闭的老设备,灌区部分渠道和设施破旧,与信息化要求差距较大,还需要进一步更新改造。

c.管理单位在实施本项目的过程中,虽然积累了经验,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平,但整体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管理人才还需要进行深层次培训。

d.信息化项目后续工程亟需建设。信息化试点项目建设已初具规模,收效很好,在后续工程建设中希望继续得到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使灌区信息化管理全部实现。

4.2 制约灌区信息化建设及良性发展的主要因素

灌区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各项建设内容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4.2.1 资金投入不足

信息化作为一项综合性工程,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相关系统建设不配套,已建工程很难发挥效益和作用。例如:灌区建设了水情闸位信息采集点和闸门控制点,受资金制约还没有开发相应的系统集成软件,无法将所采集到的各种数据统一起来。

4.2.2 复合型人才匮乏

总体上讲,从事灌区信息化建设的专门技术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数量严重不足,懂计算机的不懂水利,懂水利的不懂计算机,技术结构不够合理。在灌区信息化建设中,对于确定建设内容、选择设备、核算经费等事宜过于依赖信息化公司。而另一方面,很多公司又属纯信息技术公司,缺乏水利知识,不能提出满足灌区实际应用的需求分析,个别公司根据自己熟悉的知识,来设计信息化内容,开发出来的系统不符合灌区业务流程,实用性差。

4.2.3 行业管理本身信息化程度低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是从上至下管理理念的全方位变革,在灌区管理单位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作为整个农村水利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灌区行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也应该同步发展。目前由于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只是在灌区节水改造管理方面进行了部分研究和开发工作,随着灌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入,行业管理的信息化脚步也要加快。

4.3 对策与建议

4.3.1 配套及维护经费落实

赣抚平原灌区在水费收入、综合经营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信息化建设,为灌区继续实施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提供可靠的配套资金来源。为了确保信息化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把运行维护经费纳入年度财务专项预算,设立专账,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运行维护费使用计划,坚持做到年初有预算,使用中严格执行预算,为正常运行维护提供保障。

4.3.2 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针对灌区信息化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的状况,制定优惠政策和良好的用人机制,加强灌区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训工作,为推进灌区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4.3.3 加强灌区行业信息化管理力度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技术支持平台、项目申报审批平台、项目管理平台等,使项目前期咨询、中期监督、后评价以及获取技术支持更加迅速、客观、高效。

5 结语

灌区各项信息化系统的建成,使得工程运行更加安全可靠,防汛抗旱有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管理费用得到有效控制,综合效益得到提高,为灌区综合改革的稳步推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系统的建成,使水资源的配置更加准确,提高了水利用效率;节约了办公费用,使无纸办公成为可能,提高了办事效率;增加了历史数据的存储,减少了对数据的处理和收集;减少了现场管理人员,使管理费用和维护费用大大降低。

猜你喜欢
供水信息化建设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分区分压供水在雕鹗水厂供水中的应用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