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利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水文要素、地面植被、产汇流规律均发生了变化,许多大中城市先后不同程度遭受暴雨洪水的袭击。暴雨导致城区大面积出现积水与内涝,造成短时间城市交通瘫痪,人员伤亡不断攀升,灾害损失较为惨重。所以,在研究江河水文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城市水文的研究,加大投资,科学布点监测,并充分利用水文、气象资料对城市水文要素进行研究,按照降雨和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开展城市不同降雨量以及各种强度下淹没图,在特殊天气情况下实施滚动预警预报,相关部门联动,使城市免遭水患灾害袭扰,有效地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最终实现人水和谐,城市旱涝无忧,人民乐居乐业。本文就城市暴雨的认识、造成的灾害、发生的根源、解决的途径以及如何开展城市水文研究工作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供有关部门参考借鉴。
按照住建部对近几年城市内涝的统计,全国有62%的城市发生过内涝,连续发生过三次的城市有137个,积水区最大积水深度超过半米的占74%,其中有57个城市最大积水时间长达12小时。这组数据告诉我们,城市内涝在中国已是一个常态灾害,不是偶然的不可抗力。
城市暴雨主要是突发性强,局地性强,雨量集中强度大,下渗与排洪缓慢,低洼路面与地下预防措施脆弱,城市经济发达,造成的损失直线上升,加上水文监测与城市水文研究评价缺失,设计标准缺乏一定的水文资料,社会防御与防范意识较低。最近几年,北京、重庆、西安、济南、郑州等众多城市相继遭受了暴雨袭击,强降雨产生的严重内涝中断了城市交通、供电等基础设施的保障,导致市民出行、生活不便,2007年汛期济南、重庆两地暴雨还造成了人员数十人死亡,2010年广州3次暴雨造成全城交通瘫痪。日趋频繁的暴雨洪涝引起了媒体与公众的普遍关注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部门的防御和对策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
就北京的情况来看,统计表明,近7年发生在北京城区的强降雨天气有21次(2006年发生7次,2007年发生3次,2008年 2次,2009年 1次,2011年 9次),2012年 2次。其中,北京“7·21”暴雨,导致77人遇难,受灾人口160.2万人,受灾面积1.6万km2,主要积水道路63处,路面塌方31处,民房多处倒塌,数百辆汽车损失严重。据初步统计,北京市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16.4亿元。
就广州的情况来看,2010年广州“5·7”特大暴雨,全市近万个地下停车场中,有35个遭受不同程度的水淹,1409台车辆受淹或受到影响;有24个停车场1139辆车受淹,初步统计全市经济损失约5.438亿元。
就济南的情况来看,2007年7月18日的济南市“7·18”特大暴雨洪水灾害造成了济南市区低洼地区严重积水,部分地区受灾,大部分路段交通瘫痪,造成人员财产严重损失。据统计,这次特大暴雨造成30多人死亡,170多人受伤,约33万群众受灾,倒塌房屋约1800间,市区内受损车辆约800辆,损坏市区道路约1.4万m2,冲失井盖500余套,20多条线路停电,140多家企业进水受淹,市内交通一度处于瘫痪状态,全市直接经济损失约13.2亿元。根据降雨资料、市区特殊地形条件等分析,形成这次灾害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强度超常、地形环境特殊、泄洪能力有限、发生时段特定等4个方面。
就西安的情况来看,古都西安的城区,每逢大雨都会出现多处积水,造成一定的损失。2009年6月19日凌晨3时左右,西安城区突降大雨,随后转为暴雨,42.5mm的日降水量排在59年来同期的第三位。暴雨导致西安地铁2号线隧道被淹,部分居民家中进水,交通拥堵,市区42处积水严重。查询1951年以来6月中旬西安日降水资料发现:当日西安42.5mm的日降水量排在59年来同期的第三位,其他两次分别为1957年6月19日的45.5mm和1970年6月18日的45.9mm。仅西安2012年8月5日下午3时发生的局部短历时雷阵雨,就让西安南郊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这次降水主要集中在南郊和西郊。西高新降水72mm,电视塔附近降水68mm,都达到了短时暴雨的程度。西安城南部分路面暴雨5分钟积水1米多深。不到半小时的降雨,西安市城南东三爻村内的沿街40多家商铺还是被淹,20多台冰箱、冰柜、鼓风机等电器被烧毁,一人在雷电中被击中身亡。而南郊多条主要干线交通瘫痪,其中太白南路与科技路十字路口有4辆小车被淹。所以,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环境的变化,暴雨覆盖的范围也会发生变化,暴雨造成的损失也将愈来愈大,危害也将愈大。
导致城市暴雨洪水灾害的根源很多,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所致,但是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快速发展的现代城市规划与水文没有紧密的进行联系,也很少研究城市的产汇流规律,致使各个排水系统难以与自然降水适配;二是城市建设与规划、道路改造,涵桥及地下通道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忽视给雨水留足够的出路;三是城市的原有植被遭到了破坏,过去的一些参天大树,变成了今日的草坪绿地,过去下渗力极强的沙土地变成了今日的水泥地,高楼、平房代替了大量的土地。建筑物不能下渗,直接形成产流,汇集到城市的道路;四是大量的人口进入城市,城市里、城中村以及小巷产生的诸如建筑垃圾、塑料袋、各种包装袋、纸屑等垃圾在大雨时,一齐汇集到了排水量本来就不足的下水道口,涌入下水道,使积水难以在短时期内排泄。
(一)构建城市防洪体系。城市防洪不亚于江河防洪,应该江河水文与城市水文并重,江河防汛与城市防汛并重。造成城市积水及其灾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牵扯的部门也是多部门的,诸如:国土局、规划局、城建局、市政管理局、气象局、水文局等,但究其原因,还需要从政府的职能和科技水文上来加以研究,以科学的发展观来解决问题。
(二)开展城市水文研究,建立城市水文机构。提升部水文局的级别,成立由部水文局牵头的城市水文管理机构,以全面开展城市水文研究,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来全面规划城市的建筑体系,环境绿化体系,防洪体系,给水、排水体系。
(三)绘制城市暴雨积水淹没风险图。投入资金,依托水文、国土、规划、防汛部门多年积累的科学数据,尽快建立由各级防汛部门牵头,水文部门实施的城市不同级别暴雨、积水风险图集;编写城市最大可能降水量(PMP)极值、超历史降水量图表,以利于各级防汛部门和政府制订指挥、抢险预案,及时发布预警报告。
(四)建立城市暴雨预警系统。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充分利用水文系统正在实施的水情分中心建设系统、水文现代化系统,尽快建立包括气象、地震(地质灾害)、水文、交通、公安等部门融为一体的城市重要地段自动监测系统、预警系统,及时为防汛指挥部门提供防灾减灾的决策依据,以避免大暴雨等特殊天气时,出现因积水而导致交通瘫痪,指挥和抢险部门难以及时到达指定地点实施指挥和抢险。同时,要充分利用预警系统,在暴雨灾害来临之前,把信息利用各种现代传播系统传递出去,提醒城市居民和低洼处的人们撤离危险区,把灾害损失降至最低。陕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