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继华 李学建
粮食安全是推动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必须依靠增强国内生产能力为主。实践证明,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扩大种植面积;二是提高粮食单产。受自然灾害、城镇化进程等因素影响,我国耕地数量逐年减少,加之后备土地资源日趋匮乏,今后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因此,提高粮食单产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提高粮食单产,虽然存在多种因素,如加强农田基础建设、培育优良品种、创新栽培技术等,但节水灌溉是可操作性和可控性较强的一项关键措施。
灌溉水利用率是指实际用于农作物灌溉的水量占进入灌溉渠道(或管道等)用于灌溉的水量的比率,一般用百分比来计量。
灌溉水利用率应区别于灌溉水利用效率,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灌溉水利用效率偏重于单位用水量所获得的效益,一般采用单位面积灌溉用水量(m3/亩 )来计量。
农业节水灌溉是指采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减少用水损失,以较少的灌溉水量满足作物正常生长要求的灌溉。从这个概念来看,节水灌溉既包括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也包括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加强农业节水对于提高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我国水资源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增加我国粮食安全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我国在历史上就经常遭到干旱等自然灾害的侵扰。据统计,自公元前221年至1937年的2 158年间,有记载的大旱至少有1 550次。农业节水能有效减少用水量,是农业抗旱的必须途径。
我国总体上属缺水国家,部分地区属资源性缺水,部分地区属季节性缺水。水资源的严重短缺需要我们厉行节约用水。
我国近些年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力度较大,但总体所占比例仍然较低,仍属世界上现代灌溉技术应用程度最低的国家之一。农业用水浪费严重,节水潜力巨大。
公众的节水意识是实行节水的关键,只有当公民都认识到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及后果,节水的目的及意义,从自身做起,节水工作才有顺利开展的基础。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持之以恒地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我省大部分灌区的渠道目前仍未加衬砌,农田灌溉也多数都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灌溉水利用系数偏低。全省农田实灌亩均用水量595立方米,排在全国第22位。农业用水浪费严重,亟需大力推广节水灌溉。
要进一步完善节水灌溉财政贴息政策;扩大购置节水灌溉设备享受农机购置补贴的范围、资金总规模;鼓励和引导农业种植企业、种植大户优先采取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快水价改革,推行累进加价制度,促进节约用水。
一是要增加节水科研经费投入,为科研工作创造良好的研发环境。二是要加大对节水灌溉设备生产厂商的扶持力度。三是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喷灌、微灌和低压管道输水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力度。
要加大节水灌溉改造力度,除了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新建灌区必须满足节水灌溉要求。通过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区等项目,带动农民自觉参与节水改造。
一是加强对灌区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管理技术水平;二是加强工程建后管理,使管理工作保持长效性;三是引入先进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管理现代化、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