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绿色通道的急救模式体会

2012-04-14 05:00:05北京急救中心100031杨旭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2年12期
关键词:宣武医院等待时间绿色通道

北京急救中心(100031)杨旭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交通伤、坠落伤、工伤及生活意外伤快速上升,给社会构成巨大的危险和经济负担。如何及时有效地救治创伤患者,提高效率,降低病人痛苦,是社会和医学界共同关注的重点课题[1]。本研究由北京急救中心南站与宣武医院骨科于2010年8月联合成立创伤绿色通道为节点,对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249例创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成立创伤绿色通道前后分组,对照分析就诊病例数、二次转运病例数、住院等待时间。进而对创伤院前与院内急救的有效结合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统计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北京急救中心南站与宣武医院骨科建立绿色通道前1年,转运创伤病人92例。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建立绿色通道后1年,转运创伤病人157例。

1.2 治疗方法

1.2.1 院前急救[2]120调度指挥中心接到求救电话后,立即通过GPS移动通讯设备下达命令。急救医护司人员接到命令后2min内出警,8~15min到达现场。在创伤现场,根据病人生命体征及检伤结果分级处理[3]。病人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器质性损伤者给予简单治疗,结合病人要求就近转运。如病人表现肢体功能障碍,明显器质性损伤者现场止血;骨折制动;颈托固定;建立静脉通道;多参数心电监护;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同时,电话联系宣武医院骨科值班医生,简单说明病情。骨科值班医生根据科室床位,病人个体情况通知骨科急诊绿色通道准备接收病人。

1.2.2 院内治疗 所有经绿色通道到达院内急诊的创伤患者,由120急救医生与骨科急诊医生在病人床边交班后给予进一步诊疗。专科查体,快速X线或CT等辅助检查后,根据伤情、年龄、一般情况分级处理。非器质性损伤患者经急诊治疗完毕后离院。需择期手术治疗患者直接收入院。严重软组织开放损伤和开放骨折的患者,由骨科急诊医生与病房治疗小组沟通并协调麻醉科后直接送往手术室治疗。

1.3 研究方法 249例创伤病人均由120急救医生接诊,询问病史初步诊治后运送至宣武医院骨科急诊。统计病人性别、年龄、伤情特点、急诊二次转运人数、住院等待时间、受伤到接受急诊手术时间。采用SPSS18.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描述,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分析方法,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建立绿色通道以前创伤患者92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39例,年龄9~92岁,平均56岁。其中软组织伤44例(其中开放性损伤9例)、四肢骨折37例(其中开放性损伤4例)、脊柱骨折8例、复合创伤3例。建立绿色通道后157例,其中男性86例,女性71例,年龄12~91岁,平均51岁。其中软组织伤62例(其中开放性损伤9例)、四肢骨折78例(其中开放性损伤4例)、脊柱骨折13例、复合创伤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及伤情特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急诊二次转运人数由绿色通道建立前的13例减少到4例。除1例幼儿开放肌腱损伤,1例怀疑儿童髋部骨折建议直接送往儿童创伤专科医院,2例骨折患者有特殊原因自行转院外,其余创伤患者经绿色通道一律接收。统计结果有明显差异(P<0.01)。

2.3 住院等待时间和受伤到接受急诊手术时间,在绿色通道建立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平均等待时间从75min降低到45min,受伤到接受急诊手术时间由平均4h降低到2.5h。

3 讨论

严重创伤的救治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的配合。目前,国内创伤急救还没有固定、统一的运作模式[4]。但是,缩短患者在各环节的等待时间,提高治疗效率,改善愈后是创伤救治追求的目标[5]。

创伤绿色通道的建立将院前急救与院内后期治疗这两个独立系统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创伤救治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为创伤患者的及时救治节省了宝贵的时间。120急救医生在患者床头,现场与院内骨科医生沟通,传递病人信息、伤情,为院内医疗团队提供了创伤现场患者的真实情况,使院内医疗队员的信息接收延伸到院前。院内医生协调急诊、病房和手术室,将床位和预计手术方案等信息反馈给现场的120急救医生,使现场的人员了解到院内的治疗方向。

通过急救现场和院内的沟通,避免了急救车到达急诊后的二次转运,改变了之前120的工作将创伤病人转运到医院急诊就结束的工作格局。创伤绿色通道的建立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由于病房床位紧张,手术室满负荷或病情特殊,病人在急诊初步诊疗后,再次寻求120以将其转往其他医院的二次甚至多次转运时有发生的旧格局,最大限度地节省了挽救患者的宝贵时间。前方120医生在初步掌握病人情况后和后方骨科医生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可以将病人送往适当的医院,减少无效的病人周转和出车次数,避免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创伤的早期救治对病情预后至关重要。尽快进行开放性损伤的清创或骨折移位的整复都能有效地阻止损伤的进一步加重,为后期治疗改善条件[6]。创伤绿色通道的建立从转运到院内的检查、治疗各个环节上提高效率,缩短了等待时间,使病人从受伤到接受急诊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减少病人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本组资料显示,急救绿色通道模式大大减少了术前的中间环节,简化、缩短了各项检查手续和时间,使患者在急诊室滞留时间和特殊检查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为多发伤患者得到确定性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从而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保证了创伤救治的系统性、整体性[7]。因此,院内急救绿色通道是值得提倡的急救模式。

猜你喜欢
宣武医院等待时间绿色通道
给学生适宜的等待时间
——国外课堂互动等待时间研究的现状与启示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高速公路绿色通道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实践
是什么神秘疾病
掩盖在Apple Watch后的医疗蓝图
自然与科技(2017年1期)2017-06-30 12:20:40
爱打瞌睡可能是病
TC-SCAN绿色通道系统日常维护浅析
意大利:反腐败没有等待时间
公民与法治(2016年2期)2016-05-17 04:08:28
请为医疗创新开通绿色通道
中国卫生(2015年5期)2015-11-08 12:10:04
顾客等待心理的十条原则
视野(2015年14期)2015-07-28 00: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