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清清
(山西省汾河水库管理局,山西 太原 030002)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端,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绝大部分河流属自产外流型,呈辐射状分布,由省境内发源向四周发散,最终汇入黄河干流和海河流域各大支流。由于山高坡陡,洪水往往一带而过,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因此,水库工程在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2010年底,山西省共建成大中小型水库732座,其中,大型水库7座,中型水库58座,小型水库667座,总库容48.52亿m3。
山西省的水库建设大多集中在三个时期:一是“大跃进”时期,二是农业学大寨时期,三是“十一五”期间开始的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时期。前两个时期,是全省水库建设高速发展的时期,水库建设数量多、速度快、质量低,有相当一部分水库由于建设的特殊性,为“三边”工程,工程项目实行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设计水平低、施工质量没有保证,多数水库存在安全隐患,无法发挥应有效益。
在水库建设的前两个时期,大部分采用土坝方案,碾压、检测等各项技术指标很难保证,施工过程中的不可预见性、随意性较大,工程质量和安全隐患比较突出,工程管理单位虽几经应急除险加固,但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水库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水库建成后便带病运行,运行管理成本较高。
在水库建设的前两个时期,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一些水库建设标准不高,配置不全,没有溢洪道、启闭设备等基本设施;一些水库没有管理房,管理条件落后;一些水库观测设施缺失,不能保证水库的正常安全运行;一些水库建建停停,几上几下,造成工期大幅延长。这些都导致了水库工程质量低下。
水利信息化工作在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质监测、水利政务等领域的建设中起着重大作用,但信息化管理相对滞后。一是水库管理基础设施欠缺,特别是小型水库普遍存在大坝安全监测设施不完备或老损严重的情况,有些甚至连基本的监测设备都没有;二是信息采集手段落后,一些简单数据的采集也需要采取各种人工方式才能获取,自动化程度低,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
因多种原因,多年来水库工程管理体制没有理顺,水库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大量的水库工程得不到正常的维修养护,效益严重衰竭,投巨资兴建的大量水库设施老化失修、积病成险,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极大隐患。
经多方努力,到2009年底,全省11个市全部通过了水管体制改革省级验收。目前人员支出经费基本落实,但各市县很不平衡,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水库效益的发挥和水库的安全正常运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水库时,一些水库连续几年蓄不上水,库区可能就有当地群众耕种,有些地方甚至还发了土地证。由于历史原因,加之大多数河道属于季节性河流,多年不过水,挤占库区问题严重,造成水库管理困难。
水库管理要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政府责任人、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任人、管理责任人,注重水库的维修养护,确保水库的良性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库综合效益。
201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强调要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厅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当作头等大事,水库加固改造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快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联系实际、加强协调、抓好前期,完善工作机制,按照安全、生态、和谐的理念,优化设计方案,加快进度,尽快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以对改变全省水库工程现状、提升水库蓄水能力、防洪效益等起到积极作用。
要积极、认真落实水库日常值班制度、巡查制度、维修养护制度等有关规定,规范工作程序;建立汛末水库蓄水安全运行评估机制;建立完善的水库运行管理体系,以各项规章制度为依托,对水库工程实行规范化、一体化管理,以确保水库工程效益的持久发挥。
监测、观测设施的建设是实现全省水库基础信息管理、动态监测和综合调度的重要信息化设施,要尽快完善水库的观测设施设备,实现全省水库与水利数字中心的联网对接,形成高效有用的信息数据库,及时掌握水库的各项动态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为全省水库工程的防汛减灾、水资源配置管理、水环境治理及水利工程建设等提供专业、科学的决策依据。
随着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全面推进,按照水利部“两改一提高”的要求,同步推进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完成定岗定编,督促落实人员和维修养护经费。
近年来,水库周边开发已渐成投资热点,为保护库区自然资源的安全,要尽快制定库区资源开发利用的详细规划,强化库区水土资源的保护意识,规范开发行为,以发展库区经济、社会文化,实现库区资源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