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震 邵泽东
(1.江苏省邳州市车辐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邳州 221344;2.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扬州 225127)
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近年来发展势头较好,如江苏北部地区中职学校的烹饪专业招生人数和办学规模从2005年后每年都在节节攀升,但学生毕业后只有一小部分人从事餐饮业或是相关行业,大多数学生毕业后都改行从事其他的行业,也就是说,在职业中学学的内容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相符,职业中学的学习仅仅变成了他们成长的一个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学校期间学习的本专业知识太少,技能水平较低,尤其是所学和行业无法实现无缝链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后,如果不靠人脉关系,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岗位,致使一大批学生进入电子厂、纺织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重新学习简单技能后投入生产劳动中。这种现象不仅使学生增加了失落感、焦虑感,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多年来,中职学生技能水平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难以破解的瓶颈,打破这个瓶颈,促使职业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中非抓不可的第一要务。技能大赛及其制度化,就是一个关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尝试,以大赛制度化、常态化促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并取得显著成绩已成为一个成功的教改案例。
笔者参加了四届技能大赛,综观几届技能大赛,认为其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有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教师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几个方面。
对学校和教师来说,技能大赛为老师提供了一个提高自身、完善自我的平台。笔者20世纪90年代初从事烹饪专业的专业课教学,教学内容基本就是中职烹饪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在技能方面参考行业的用人标准。但行业在发展,社会在变化,所以在教学中总感觉没有后劲,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之感。进入2000年以后,多次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如“四新”培训、教学改革培训和对口单招考前培训,接触到很多自己知识结构之外的东西,但想建构起属于自己的新的知识结构,总感觉还缺点什么。从2007年参加技能大赛以来,为了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开始苦心钻研大赛的四项内容,并通过请教一些专家、教授和行业上的佼佼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经过四届技能大赛的洗礼,笔者从一个中级烹调师成长为高级技师,并在技能水平上有了质的飞跃。通过对参赛作品的集体讨论、观摩,学校其他专业老师也不同程度地接受了许多新知识、新技能,操作水平上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学校对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老师实施的奖励措施,激励了老师和学生的进取心。参赛取得的荣誉,也使学校的社会知名度有了较大的提高,对学校的招生及学生的就业有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
技能大赛对学生和家长来说,在提高了学生技能水平的同时,也改变了职业教育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从而影响了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笔者所在的学校规定:学生获得省一等奖,奖励奖金6 000元,二等奖奖金4 000元,三等奖奖金2 000元,并与市级比赛的奖金(一等奖3 000元,二等奖2 000元,三等奖1 000元)叠加。学生在获得比赛名次的同时获得奖金,加上省厅的鼓励政策规定可免试升入普通高校继续深造,这对苏北地区的学生和家长来说,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学校先后几名学生通过大赛走出去,让学校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升高,不再是以前的读职校家长脸上无光,而出现了最近两年职校招生热,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在不断提高。
在社会影响方面,“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口号是每个从事职业教育的人都已经耳熟能详的,尤其是历届大赛对职业教育水平的检阅作用,促进了学校乃至社会力量的参与。每届大赛,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的亲自出席,更是提高了大赛的知名度,也直接提高了职业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水平,带动了人们观念的转变。[2]从上到下,通过技能大赛都加深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理解。社会对职业教育接纳度的上升,使职业教育进一步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学校的招生人数的逐年上升,职业教育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心中。
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发展至今,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大赛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引领作用还会不断表现出来。但到目前为止,职业技能大赛的制度化尚不十分成熟和完善,还需要广大从事职业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和实践,从而让大赛之花常开不败。技能大赛在给职业教育带来诸多有利发展契机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其不足之处,如果不尽快纠正也将会对大赛制度化及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不小的影响。
应当看到是,技能大赛还没有涉及到每位学生、每位老师,甚至正朝着精英化方向发展。由于片面追求大赛的成绩,学校的教学资源又相对不足,使参加比赛的学生仅占在校学生的很小比例,甚至只能用百分之几去概括。虽然这百分之几的学生是从校级技能比赛中脱颖而出的,是本校学生技能水平的佼佼者,但这些学生的后期培训和训练的资源和条件,是其他学生所不能享受的。对教学资源的占有,这百分之几的学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对其他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在教育的公平性上就有了缺失。教师的参赛面也较窄,甚至有的学校急功近利,只是突出培养几位学生、几位教师,而其他教师参与大赛的机会很少,从而导致他们热情不高,影响了整个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加之学校的专业教师本来就比较少,在全力投入技能竞赛的同时,教学工作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有顾此失彼、急功近利之嫌。大赛制度化建立后,必须注重每次大赛的参赛面,可以规定参赛学生占全体学生的比例,或者是按学生花名册抽取学生参加比赛,这样虽然观赏性稍差,但对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有利的,尤其是对检验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大有好处。而技能确实突出的参赛选手虽落选不能参加比赛,但可以作为表演出现,这样结合起来,应该可以解决职业技能大赛覆盖面不够宽的问题,从而使职业技能大赛涉及到所有的学生。
通过竞赛脱颖而出的优胜选手与行业需要之间还存在差距。大赛的观赏性很强,与行业更注重实用性和注重企业效益存在偏差,它们之间的差距如何弥合,也将对大赛的制度化产生影响。大赛内容总是事先告知选手,固然让选手的训练有的放矢,但也束缚了选手的创新能力,而只是千篇一律地练习一两道自己设计好的甚至是别人设计好的参赛作品进行反复练习。熟练程度有了,质量有了,但自身的综合水平并不一定得到了提高。烹饪类比赛和车工钳工等技术工种不一样,烹饪学科也有艺术的特性,不只是程式化和标准化。烹饪专业要求制作者在菜点制作中加入自己的风格元素。试想,哪位大师不是靠潜心练习,在专业中摸爬滚打、广泛涉猎不同专业甚至不同行业的知识才取得今日之成就,哪位大师级人物是靠一个菜成名成家的?所以,建议对选手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尤其是选手应到企业了解行业的需要,这样才能做出有灵魂、有个性的作品来。
技能大赛和学校教学之间脱节、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脱节的问题,也将制约技能大赛制度化的发展。学校教学的内容是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内容,虽各学校根据具体情况略有变动,但这种变动总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的小幅波动,从没发生过大幅度的根本性变化,因为大纲是集诸多教育家智慧制定出来的,有其大方向上的合理性。当学校的教学工作一大部分围绕着技能大赛展开时,就要求技能大赛的内容必须和大纲完全契合,否则有可能使教育教学偏离正常的轨道。这就要求学校在制作适合自己的教学计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到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要确保开足学生理论课程,让学生有足够的理论知识来驾驭自己的技能水平,让技能水平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职业学校的烹饪专业毕业生与以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带出来的员工相比,优胜的地方在于扎实的理论基础,这也是他们能在职业生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创新的必要前提。2011年烹饪大赛笔者确定的选题就是兼顾了这些因素,把学生参赛所需的技能和教学大纲以及培养模式有机结合,让经历过大赛的选手更容易适应社会,更能被社会所认可,这应该作为成功的尝试继续下去。
大赛的评判机制需要兼顾到大赛自身的公平性和学生对社会的理解和期待感。职业学校的技能大赛,其目的不外乎检验办学水平和向社会推荐优秀的人才,关起门来自己搞大赛,不仅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且有闭门造车之嫌。优秀选手不能被行业使用和认可,不利于大赛的制度化的确立。大赛需要举办场地,场地的选择很重要,主办单位总有近水楼台之嫌。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大多看到的都是社会阳光的一面,绝不可以因为比赛的不公平和为了小集团的利益而使学生的人生观发生改变。建议大赛举办地最好在第三方举行,同时对评判机制予以改革,评判裁判人员全部由行业引进,用行业的标准去评判选手的实际水平,这样不仅可以看出选手的水平和行业需要之间的差距,而且由于没有了利益冲突,去除了东道主的近水楼台之嫌,算是比较公平的做法。当然,能举办大赛的、能提供比赛场地的东道主往往也是当地职业教育发展的排头兵,是本专业乃至本行业影响很大的单位,去除裁判因素对其选手的尽力拼搏也有帮助,外聘裁判员,足以让他们及其选手全身心投入比赛而不必顾忌别人的非议。
如果每届技能大赛都能兼顾到参赛学生与企业的直接接轨,对大赛制度的建立,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将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大赛的评委和裁判,以及观摩团和行业、企业直接面对面地交流,企业和行业的领导亲自观看了学生的技能表现后,为了自身企业的发展也会录用一批技能水平高的学生。21世纪的竞争主体是人才的竞争,相关企业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学生中的佼佼者被其他单位挖走。如果能在现场签约,学生找到了理想的单位,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技能大赛的制度化,还能有阻力存在吗?
技能大赛的制度化,是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和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坚持“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技能大赛的制度化必将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开辟一片新天地,为职业教育的明天谱写新的篇章。
[1]龚红.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省级培训工作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1(5):85-86.
[2]忻叶.技能大赛的制度之思[J].江苏教育,2010(5):10-12.
[3]周汉民.以职业教育推动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职业教育,2011(15):80-84.
[4]钱小丽.职业院校烹饪技能竞赛训练方法探索[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