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禽流感的预防与控制

2012-04-13 10:28王志荣山东省莱西市望城动物防疫监督站2666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2年2期
关键词:禽类致病性禽流感

王志荣 (山东省莱西市望城动物防疫监督站 266600)



浅谈禽流感的预防与控制

王志荣 (山东省莱西市望城动物防疫监督站 266600)

通过对近年来禽流感防控现状的分析,阐述了禽流感防控的不利因素、存在的误区和问题、防控的综合措施,以及从疫苗、管理角度对禽流感防控的思考,以期对禽流感防控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概述

禽流感(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和野生禽类感染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传播快、危害大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定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2004年,亚洲地区广泛爆发的H5N1亚型禽流感,给该地区的养禽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并且造成了多次直接或间接接触活禽的人类死亡。由此可见,有效防控禽流感,不仅对于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禽流感防控现状

我国现阶段实行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免疫、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免疫加扑杀的防控策略。近几年来,HPAI实施全面免疫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目前也应清醒地看到:在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时有禽流感疫情发生,威胁着我国养禽业。从动物疫病发生规律和病毒变异特点来看,禽流感疫情的发生和传播几率仍存有一定的风险性。国内不同地区禽流感防控水平的不平衡性给禽流感的点状散发形成了诱发隐患。低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给畜牧业发展造成了不少的损失。禽流感防控工作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和误区问题,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并认真加以解决。

3 禽流感防控的不利因素

3.1 地理位置因素 我国处于周边东南亚疫情国家的半包围之中,病毒污染面广且水域宽,水禽(我国水禽占世界75%)长期带毒,迁徙候鸟可成为家禽禽流感病毒的重要来源。

3.2 科学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家禽养殖呈现规模养殖与散养相结合的模式。在农村,家禽养殖点多、面广,畜禽混养、人禽同院现象较为普遍。大量散养家禽,饲养条件差、防疫消毒水平低,给禽流感防控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虽具有一定规模、一定条件的规模场,因其标准化、集约化、生态化程度并不高,也给禽流感防控工作留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3.3 病毒变异性大 禽流感病毒具有亚型多、变异快的特点,现在研制的疫苗,一定时期内也许有效果,但对将来出现的禽流感可能没有多大的作用。禽流感病毒变异可能使其毒力增强,增大致病和传播蔓延的危险几率,存有很多不可预知的变数。

3.4 疫苗因素 禽流感疫苗生产所用的毒株型不能包括目前所存在的禽流感野毒毒株,疫苗的针对性、多价性有可能出现偏差;禽流感疫苗存在产生高抗体高保护不足、临床副反应较大、有潜在散毒隐患的风险;由于个别生产厂家疫苗质量不稳定,免疫后抗体滴度低,不能很好地抵御病毒侵袭。

4 禽流感防控存在的误区和问题

4.1 重视H5高致病性禽流感,忽视了低致病性H9禽流感的防控 H9亚型禽流感的流行在国内已有10多年历史,现已成全国分布。由于养殖户思想认识不到位,将H5N1亚型禽流感与H9亚型相混淆,或存在侥幸心理,或在当地买不到疫苗等因素,造成H9亚型不免疫或免疫次数较少,很容易引起禽群的发病。据资料报道,由于多数地方的蛋鸭养殖以半开放式饲养方式为主,甚至采取放养方式,这种粗放的饲养和管理条件会引起蛋鸭低致病性禽流感发生较多。因此,做好蛋鸭H9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工作也尤为重要。

4.2 迷信疫苗,轻视养殖环境净化 部分养殖户认为注射了禽流感疫苗就万事大吉了,这种想法是有害和错误的。任何禽流感疫苗都不能百分之百的防止此病的感染,只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病毒感染,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接种疫苗后,应该不放松警惕性,继续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和饲养管理,加强养殖环境的消毒和净化,防止病毒传入。防控禽流感,最重要的首先是给禽群一个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

4.3 重疫苗免疫,忽视了抗体监测 在免疫过程中,由于疫苗种类、质量、疫苗使用剂量、注射方法、禽群饲养管理水平、禽群有无免疫抑制病等诸多原因均可影响到抗体上升和维持时间,所以,适时地抗体检测是必要的。特别是免疫4~5个月后,要及时进行抗体检测,以便确定下次免疫时间。

4.4 注重规模养殖场户防疫,忽视了零散饲养户的免疫 规模养殖场(户)重视程度高,防疫比较到位,很少发生禽流感疫情。但农村零散饲养户多、分散,免疫难度大,很容易被忽视。目前,养殖规模小、饲养环境差、未作免疫或免疫率不高的零散养殖户是主要的疫源隐患,是禽流感易发重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4.5 禽流感程序化免疫工作有待实施和加强 程序化免疫主要好处有两点:(1)根据抗体水平适时进行免疫,避免免疫空白或重复免疫,提高免疫效果;(2)避免与政府推行的强制性免疫出现重复免疫几率,避免应激反应、人力财力浪费而影响生产性能。目前,很多养殖场(户)并没有将禽流感程序化免疫很好地实施,有的甚至没有程序化免疫的概念。

4.6 防疫体系、疫病监测体系、应急反应机制等有待加强和完善 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薄弱,防疫经费不足,防疫设施设备比较落后;疾病预防与控制、疫病监测体系在某些地方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存在专业人员不足、检测化验设施设备陈旧落后、疫情预警能力不够的问题;动物疫情测报方式、技术和手段比较落后,动物防疫物资储备制度及疫区动物扑杀评估、补偿机制在有些地方没有建立健全,难以满足应对重大、突发动物疫情的需要。

5 禽流感防控的综合措施

有效防控禽流感应从消灭病原、切断传播途径、免疫易感动物三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树立“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的观念,多管齐下,形成防控合力。

5.1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和禽群健康体系 (1)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①养禽场的选址、建设布局应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规定的条件。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500m以上;距离种畜禽场1000m以上;距离动物诊疗场所200m以上;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之间距离不少于500m;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000m以上;距离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500m以上。生产区与生活办公区分开,并有隔离设施;生产区内清洁道、污染道分设;生产区内各养殖栋舍之间距离在5m以上或者有隔离设施。禽类饲养场、养殖小区内的孵化间与养殖区之间应当设置隔离设施,并配备种蛋熏蒸消毒设施,孵化间的流程应该单向,不得交叉或者回流。②消毒等设施、设备齐全。饲养场与外界应有隔离墙或其他有效隔离设施;场区出入口处设置与门同宽,长4m、深0.3m以上的车辆消毒池;生产区入口处应设置更衣消毒室,各养殖栋舍出入口应设置消毒池或消毒垫;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和污水污物设施设备;有相对独立的患病禽类隔离舍。③严格消毒和实行封闭式管理,净化养殖环境。建立健全消毒制度,严格执行净化消毒程序。坚持定期对禽舍内环境及场区外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并正确选用消毒药物,更换交替使用。饲养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经过淋浴、更衣、消毒;未经消毒的车辆、人员、物品等严禁进入场内;兽医人员不得对外诊病;外来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谢绝任何形式的参观活动;保持饮水的清洁,每周对饮水系统用高锰酸钾消毒一次,以保证饮水管无菌。④坚持“全进全出”制和专一生产,规范引进禽类和种蛋、种禽。禽类养殖场应避免鸡、鸭、鹅、其他鸟类混养或与猪、犬、猫混养,避免不同日龄的禽只混养;一个禽场只养一种家禽;禽舍要有安全的防护设施,严防野鸟进入,并做好防鼠灭鼠工作;禽群特别是发病的禽群淘汰后,应及时对禽舍进行清粪、清扫、冲洗、严格消毒,空舍1~2个月方可进禽。不从疫区引进禽类和种蛋、种禽;引进家禽,必须经输出地县级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检验健康合格。⑤转变生产方式。应大力提倡和扶持规模化、标准化饲养场和养殖小区的发展,引导禽类散养户向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方向转变,逐步改变人畜共居、鸡鸭鹅猪混养和庭院、街巷、河塘等散养的传统养殖方式。⑥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病死家禽及污物应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抛弃或屠宰、加工、出售。家禽粪便、垫料清除后应及时运至远离禽舍的地方做无害化处理。⑦建立疫情报告制度。饲养过程中如发现疫情或疑似动物疫情时,应立即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同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等候处理。(2)创建禽群健康体系。①饲喂优质饲料,提高营养水平。根据品种、季节的不同,适时调整饲粮营养浓度,提供营养全价平衡的饲粮,防止饲料中因某种成分的缺乏引起家禽抵抗力下降,导致流感病毒的侵入。据资料介绍,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高含量维生素和中药散剂(如扶正解毒散、荆防败毒散或银翘散等),可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②科学饲养,加强管理,提高禽群整体抵抗力。选择适宜的饲养方式;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光照、温湿度环境,保持适量的通风换气,尽量减少应激反应的产生;经常检查饲料质量,防止饲料的霉变;及时清除粪便和发霉垫料;适时做好冬季保暖和夏季防暑降温、防虫灭虫工作。③做好鸡新城疫等疫病的防制工作,避免免疫抑制病的发生。选用SPF疫苗,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做好新城疫(ND)、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鸡马立克氏病(MD)等的免疫接种工作,使鸡群保持较高的新城疫HI抗体滴度。重点做好对有较强免疫抑制作用的病毒性传染病如IBD、MD等的防制工作,避免免疫抑制病的发生。

5.2 选择优质AI疫苗,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切实做好免疫工作 (1)优质AI疫苗选择的依据。禽流感疫苗的选择依据应遵循以下四条原则:①应有针对性选择本地区流行的血清亚型和多价禽流感疫苗;②应选择能够产生具有高抗体高保护力的禽流感疫苗;③选择副反应小的禽流感疫苗,尽量避免影响生产性能;④应是国家正规兽用生物制品生产厂家生产并经批准允许使用的禽流感疫苗。(2)科学免疫程序的制定。免疫程序的制定应综合考虑饲养方式、疫病流行特点、本地区本场污染程度、管理水平等因素。有条件的,可根据禽流感HI抗体水平来决定免疫时间。①集中免疫。农村散养户家禽应在当地动物防疫机构的指导下由村级防疫员实施春、夏、秋三季集中免疫,免疫密度达到100%。②程序化免疫。低致病性禽流感免疫:使用H9N2亚型疫苗,免疫程序:20~30日龄首免,产蛋前二免,以后根据抗体检测结果决定免疫时间。无抗体检测条件的可4~5个月免疫1次。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使用禽流感H5+H9二价灭活疫苗或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免疫程序:2周龄首免,50~60日龄二免,产蛋前三免,进入产蛋期根据抗体检测结果决定免疫时间,无检测条件时3~4个月免疫一次。有变异毒株流行时,10日龄免疫Re-4株,30日龄免Re-4+ Re-1株,产蛋前Re-4+ Re-1株,产蛋期Re-4+ Re-1株3~4个月免疫一次。(3)切实做好免疫工作,提高禽群有效免疫密度和质量。认真贯彻执行“真苗、真打、真有效”的防疫工作理念,做好边境地区、养殖密集区、高危地区和水网地区的免疫工作,切实加强农村水禽和散养家禽的免疫。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疫苗质量,严格做到“注射部位准、剂量足、消毒严、杜绝打空针和飞针”,保证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

5.3 加强检疫监督,做好疫病监测和免疫抗体检测 (1)加强禽类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派的官方兽医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规定,临场到户临栏检疫率达到100%,未经检疫的禽只不得出具检疫合格证明。检疫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向县(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并采取有效隔离控制措施,防止禽只转移。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向禽类屠宰场(点)、肉类联合加工厂派驻官方兽医,对禽类动物的调入、屠宰、加工及其产品调出进行全过程检疫监督。对集贸市场、活禽交易市场、宠物市场、禽类产品经销单位出售的禽类及产品定期进行巡回督查,严厉打击非法经营活动。(2)加强动物卫生监督行政执法。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强对禽类养殖、屠宰、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监督检查,重点打击逃避检疫和经营未经检疫禽类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特别是非法收购、屠宰、加工、销售染疫或疑似染疫以及病死禽类的行为。(3)建立健全流行病学风险评估体系,做好禽类疫病监测工作。各级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应按照兽医主管部门制定的本地区动物疫病监测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流行病学风险评估体系,切实做好本地区动物疫情检测和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评估、预警工作,随时掌握当地动物疫病发展趋势。(4)建立本场免疫检测机构,定期准确检测免疫抗体状况。禽流感需要不断的免疫,以保证抗体水平在保护值以上,一般要求H5大于5、H9大于8。有条件的规模养殖场(户)应建立本场免疫检测机构,定期检测免疫抗体状况,以评估免疫效果和确定免疫时间;无条件的,可通过当地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对本场(户)抗体检测的结果进行风险评估和免疫时间的确定。

5.4 发病后应采取的措施 对于低致病性禽流感,确诊后用疫苗紧急免疫接种,一般在接种后2~3周可以控制疾病流行,同时使用抗菌素控制继发感染。对于高致病性禽流感,一旦发现疑似病例,要及时上报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确诊后由政府采取划定疫点疫区严格封锁、疫区内进行无害化处理和严格消毒、紧急免疫接种、严格的隔离和消毒等控制扑灭措施,养殖户不能私自采取任何措施。自疫区内最后一只禽类动物被扑杀处理后,经过21d以上的检测,未再发现新的病例,经全面彻底消毒后,报上一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验收合格,由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原发布封锁令的人民政府宣布解除封锁。

6 禽流感防控策略的思考

6.1 疫苗免疫对预防禽流感作用的思考 禽流感疫苗不是万能的,必须认识到疫苗的作用是有限的。虽然疫苗免疫可以防止发病死亡,减少病毒的载量,但不能阻止强毒的复制和排出,不能实现完全免疫。因此,不能单纯依赖疫苗和过分依赖疫苗,疫苗可作为最后一道防线,不能作第一道防线。目前对疫苗评价的新趋向在于不仅仅评估其临床保护效果,同时还要考虑减少攻毒后的排毒率。禽流感疫苗的优质性与否是影响禽流感防控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监控禽流感疫情发生的同时,通过不断筛选,研制出新的高效、安全、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实用的禽流感疫苗是我国控制禽流感的关键。影响疫苗免疫因素很多,如疫苗保存、疫苗剂量、操作方法、机体健康状况等,有条件的,应通过抗体检测来确定免疫时间和程序。无条件的可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制定适宜的免疫程序。尽管在大多数实验室试验中,疫苗均能有效地防止禽流感病毒的感染,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感染,特别是病毒本身抗原漂移的转变,禽流感病毒很容易产生免疫逃避,进而导致免疫失败。

6.2 从管理角度对禽流感防控的思考 (1)体制机制管理。加强和完善动物卫生监督体系、防疫技术支撑体系、疫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兽药质量监察和兽药残留监控体系、疫病可追溯体系等。认真学习并借鉴西方国家如美国、欧盟等在禽流感防控中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如为隔离和扑杀制订必要的后勤保障和法律规定;提高透明度、增加对动物健康服务的投资和政治承诺,确保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安全;保证不断整合、检验、审查和升级监视、准备和应对措施等。积极推行官方兽医、执业兽医制度,加强乡村兽医管理。加强对兽用生物制品的监察和管理,严厉打击和惩罚非法生产兽用生物制品的行为。(2)宣传培训。继续加强对禽流感防控科普知识的宣传,提高全民特别是从业人员的防范意识。通过多种途径对官方兽医、村级防疫员、饲养从业人员、动物诊疗人员、动物保健人员等的培训、学习,以提高他们的技术、管理水平,达到把防控禽流感落实在宣传、贯彻执行可持续生物安全措施上的目的。

6.3 目标考核管理 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通过乡镇政府,把防控目标和责任分解到各个村委,充分发挥村级防疫员的作用,提高散养户的免疫密度和质量,提升防控水平。

7 结语

综上所述,禽流感是可防可控的。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落实好各项生物安全和综合防控措施,切实构筑起牢固的生物安全体系防线,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制订科学的禽流感防控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通过一定时期的努力,就能够有效控制并逐步消灭禽流感。

[1] 陈鹏举, 张光辉等. 常见鸡病诊治原色图谱[M]. 郑州: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2] 魏刚才等. 四季识鸡病及鸡病防控[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3] 农业部兽医局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动物检疫员手册[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4] 刘炳谭等. 畜禽主要疫病诊断与防制[M].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5] 傅先强、崔文才等. 养鸡场鸡病防治技术(第2次修订版)[M]. 北京: 金盾出版社, 2004.

[6] 张秀美等. 肉鸡健康养殖新技术[M].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7] 张素辉, 曹国文等. 鸡病防控百问百答[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 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S]. 2010(7).

[9] 谷臣君, 阳勇, 李科. 禽流感的研究进展[J]. 中国畜禽种业, 2010(2).

[10] 刘华雷, 吴扬, 李金明等. 禽流感防控和免疫策略分析[J] 中国动物检疫, 2008, 25(4).

[11] 杜元钊. 禽病防控综合措施[J] 中国禽业导刊, 2009, 26(6).

[12] 秦卓明, 徐怀英, 李玉峰. 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防控的几点建议[J]. 家禽科学,2010(4).

(2011–11–21)

S858.3

A

1007-1733(2012)02-0062-04

猜你喜欢
禽类致病性禽流感
禽类呼吸道疾病防治措施
解除美国禽类产品进口限制
冬季禽类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措施
防治H7N9 禽流感 家长知多少
禽类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
鸡大肠杆菌病并发禽流感的诊治
禽流感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