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教学在中国实施的适宜性探讨——以瑞吉欧为例

2012-04-13 17:31王桐晶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纲要成人方案

王桐晶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150080)

在瑞吉欧,0~6岁儿童的保育和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市政工程,享有12%的政府财政拨款[1]。教育家和幼儿家长、社区居民们也为小镇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学龄前学校首推瑞吉欧的学前教育机构,并称其为“全世界最好的学前班”。

一、中国幼儿园现行课程状况

从课程模式来看,幼儿园采用几乎容纳了近代所有国内外幼教课程模式。使用最为广泛的应属正在逐步开放中的传统幼教课程,还有常见的课程模式,如蒙特梭利、奥尔夫音乐、加德纳多元智能、瑞吉欧的方案课程。有实力、理念先进的幼儿园纷纷开发园本课程,在园教师自己研发适合本园的课程模式,并结合专家指导在园进行。幼儿园现行课程也秉承《纲要》的精神,在“整合课程”、“生活课程”、“活动课程”等诸多新课程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的背景下,我国幼儿园的课程开发与编制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和多元化态势[2]。

二、方案教学对我国幼教之冲击

(一)儿童观之冲击

Philip Aries在《童年的世纪》中宣称“中古世纪社会中,儿童的观念并不存在”,“儿童是被发现”[3]。卢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儿童本位”的儿童观,他指出,儿童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精神生活,他们有独特的看法、感情和想法,儿童是真正意义的人,具有独立的价值。20世纪“进步主义”教育家Dewey认为儿童是具有独特生理和心理结构的人。在教育上,他倡导“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观。方案教学倡导“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教师把孩子看做是一个独立、主动、有能力并富于表现力的个体。幼儿被认为是有能力,有专长的,能够独立操作活动,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并能判断自己的成功,在必要的时候能与其他幼儿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他们是方案中的主人,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想法。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儿童有别于成人,但两者在人生的历程中却呈现一种此消彼长的状态,儿童从出生之时,就被预设为必将成为成人。这种观念导致儿童被视为依附于成人的寄生体,而无须专属的世界。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儿童观带有一种强烈的“目的性”,幼儿的意义在于将来变成“有用”的成人,而非对“快乐的”、“幸福的”人生的主动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以儒家思想为教育之典范,要求幼儿从小“恭敬长者”。对师长的百分恭敬使得学生对师长的错误也要听从,也就养成了“听话”的性格。中国古代“儿童观”也强调对幼儿的约束、管教,认为幼儿是由成人塑造而成的,这样的儿童观也影响着千百年的幼儿教育。

(二)教师观之冲击

方案教学突出幼儿主体地位的同时也重新定义了教师观的意义。在方案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是课堂纪律的维持者和管理者,也不是承担保育工作的阿姨或保姆,而是以专业的眼光赋予学习者和学习以价值的人。方案主题产生之初,教师发现某一项目是幼儿有兴趣又有教育价值的;活动的设计、准备、产生中,教师既是幼儿的合作伙伴,又是活动方向的决策者和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活动评价时,教师又扮演着欣赏者、评价者的角色。对于教师来说,重要的不是弹、唱、画、跳的技能,而是如何去观察、了解孩子,帮助孩子找到体现自我价值的方法和途径。

中国历代以“成人营造孩子”的观念造就了学生“尊师”、“严师”甚至是“惧师”传统。孩子是成人营造的,成人是孩子的发言人。中国历代的教育家也多主张走严格的路线,成人在幼儿面前要有必要的威严,教师最好不苟言笑,板起面孔,免得教训时,学生不会产生敬畏和顺服。

然而,近世之教师观已有很大改观,教师严厉的形象也有所松动,但古代教师的形象又无法彻底颠覆。师幼对话往往是以教师发问、幼儿回答的方式进行,教师活动计划、所提问题是提前设计好、面向全体幼儿的,个别谈话机会很少,而且也常是表面层次的,与幼儿深层次沟通的机会极少。学习方案教学,我们要思考的是教师应关注如何转变传统角色,蹲下来与幼儿交谈,如何接住孩子丢过来的球,形成合作式的师幼关系。

(三)教育观之冲击

方案教学的教育观强调幼儿主动地建构知识。学习不是成人的直接灌输,而是经由日常生活的直接经验,以及计划、观点整合与抽象化等心理的行动所创造。方案教学也重视儿童在互动、合作中习得知识,如团体讨论、小组探索、作品展示等等。幼儿的表达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幼儿可以使用绘画、书写、表演、泥塑等多种方式,教师也鼓励幼儿使用艺术的形式来自我表达。

而不同的社会脉络,拥有不同的文化价值观,这些文化的隐性层面,也影响着该社会的教育观。华人世界自古以来对于知识的学习即尤为重视,流传至今形成以“智育”为主的教育观。当时之幼童,其他一切的心智活动都不值得重视,唯一重视的是读书写字,而士族长辈的态度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推动着一个阶层弟子日后发展之方向,也在其他社群之间营造鼓励着一种特别的幼教模式与童年经验。这种对于子弟读书所进行的投资与关注奠定了中国人重视读书学习的传统,对子弟之特定期许的教育观也影响着现代家庭、学校及社会。学习瑞吉欧方案教学时,我们的文化能否认可其灵活的教育方式,幼儿能否适应多种表达形式等仍需实践的考验。

三、方案教学在中国幼教之适宜方面

(一)中国幼教转型期间的机会

我国社会正处在一个转型的阶段,社会的转型给教育转型带来了机会。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数均有增加。2009年,全国共有幼儿园13.82万所,比上年增加0.45万所,在园幼儿(包括学前班)2 657.81万人,比上年增加182.85万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112.78万人,比上年增加9.58万人[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入园难”问题,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幼儿教育亟待吸收新鲜的养分,借由转机之时,努力抓住改革的机会,以接纳的态度对待西方的先进教育理念和课程模式,认真比较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差异,思考自身文化之优势。

(二)从《纲要》看方案教学在中国的适宜性

1.《纲要》提出新的师幼关系

《纲要》把教师角色定位于:“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是一种新型的师幼关系,体现了以交往为中介的辩证教育主体观。从《纲要》的规定中可以看到,中国幼儿教育观已经由“教师主体”转变为“幼儿主体”,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教师角色与方案教学对教师角色的阐释有不谋而合之默契。有了师幼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关系,方案教学在中国幼儿园的实行就有了前提和基础。

2.《纲要》中丰富的学习内容

《纲要》强调:“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对于这五个领域的学习内容,《纲要》只是提供了“目标”、“内容与要求”和“指导要点”,给一线教师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五大领域科学地关照到幼儿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不必每天读书识字,幼儿好动爱玩的天性才得以恢复,各种天赋的能力也得以展示。丰富的学习内容可以较好地配合方案教学的“主题”,方案教学中幼儿经常会依据兴趣发展主题。有了“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幼儿便有主动学习的动力去探索、研究。在活动中,幼儿既学习了《纲要》的学习内容,又达到了方案教学的目标。

3.《纲要》中家庭、学校和社区之合作关系

方案教学视家长和社区为合作伙伴,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成了教学过程中的理所当然。幼儿教育在瑞吉欧被视为社区的责任,因此幼儿就读的学校就视为全镇计划中的一部分。家长不是消极被动的受动者,而是参与者与领导者,掌握着孩子所在学校以及孩子的未来,这种管理方式能够适应文化和社会的变迁,促进儿童、家庭和社区的互动与交流,发挥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的作用,有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研究结果显示,家长参与率在80%以上的,其幼儿发展水平大部分处于中、高层;家长参与率处于60% ~80%之间的,其幼儿发展水平处于中、高层的比例人数远比前者低;家长参与率在60%以下的,其幼儿发展处于中、高层的比例人数则更低,相反,处于低层的人数明显增多。可见,要促进幼儿健康良好发展,加强家园联系合作,推进家园共育有其重要性。

[1]袁爱玲.当代学前课程发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37.

[2]丁海东.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编制主导原则与教材文本特点分析及实施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10,(9).

[3]Colin Heywood.孩子的历史[M].黄煜文,译.台北:麦田出版公司,2004.

[4]教育部.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files/moe/s4965/201012/113496.html.

猜你喜欢
纲要成人方案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烂脸了急救方案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成人不自在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Un rite de passage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