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山东省夏津县畜牧兽医局 253200) 刘月月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一例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报告
李超 (山东省夏津县畜牧兽医局 253200) 刘月月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副猪嗜血杆菌病或猪副嗜血杆菌病(H.parasuis)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是由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临床上以体温升高、关节肿胀、呼吸困难、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猪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仔猪和青年猪的健康。
2011年10月6日,笔者在兽医门诊诊治一例疑似仔猪副嗜血杆菌病,通过临床症状分析、病理剖检及病理组织学观察诊断为副猪嗜血杆菌病。同时发现有支原体感染,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1 眼观症状及病变 送诊仔猪已死亡,体表发紫,腹胀。畜主称此猪生前发热、呼吸困难、关节肿胀、跛行、皮肤及黏膜发绀,最后站立困难,瘫痪死亡。剖检可见颈部、胸部及肺门淋巴结出血;胸腔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导致胸膜粘连,肺尖叶有暗红色实变区,肺隔叶充血、稍硬实,喉头有出血;心包腔有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腹腔有大量黄色腹水,肠系膜上有大量纤维素渗出物,脾脏边缘有小梗死灶;膝关节、跗关节腔内有黄白色炎性渗出物;肾脏表面无出血点,肾盂有出血;空肠有黄色稀薄物流出,回盲瓣无病变;软脑膜充血、出血。
1.2 病理组织学变化 将渗出物抹片,姬姆萨染色后镜下观察可见渗出的纤维蛋白、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取肺、脑、淋巴结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见肺尖叶实变区为严重的间质性肺炎,其余肺组织有纤维素性肺炎病变;软脑膜下充血、出血,有浆液、纤维素渗出,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未见病毒性脑炎病变;淋巴结充血、出血,有浆液、纤维素渗出,淋巴细胞坏死病变不明显。综合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病理组织学变化,该病例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病,同时伴有猪气喘病。
2.1 一般预防措施 加强护理,减少应激危害因素,消除诱发因素,对全群猪用电解多维饮水5~7d,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0.1%,连喂4d。
2.2 病猪治疗 病猪肌肉注射丁胺卡那霉素30mg/kg,肌注1次/d,连用3~5d。
2.3 免疫预防 用自家苗、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免疫种猪,通过母源抗体保护,防制小猪早期发病,降低复发的可能性。
母猪:初免猪产前40d一免,产前20d二免。经免猪产前30d免疫1次即可。受本病严重威胁的猪场,小猪也要免疫,根据猪场发病日龄推断免疫时间,仔猪免疫一般安排在7日龄到30日龄内进行,最好一免过后15d再重复免疫1次,二免距发病时间要有10d以上的间隔。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症状比较明显。临床症状取决于炎症部位,包括发热、呼吸困难、关节肿胀、跛行、皮肤及黏膜发绀、站立困难甚至瘫痪、僵猪或死亡。母猪发病可流产,公猪有跛行。哺乳母猪的跛行可能导致母性的极端弱化。死亡时体表发紫,肚子大。剖检:有大量黄色腹水,肠系膜上有大量纤维素渗出,尤其肝脏整个被包住,常见明显的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心包炎和肺炎,肺的间质水肿。其次是关节炎。脑膜炎眼观检出率相对少一些,但镜检纤维素性、化脓性脑膜炎具有重要的证病价值。根据剖检病变的初步诊断,及时采用对副猪嗜血杆菌及支原体治疗效果较好的氟苯尼考和丁胺卡那霉素治疗,使疫情得以很快控制。
目前,仔猪副嗜血杆菌病发生呈递增趋势,多以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且多和支原体混合感染,使仔猪死亡率显著升高,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因此,对本病应引起高度重视。
(2011–10–08)
S858.28
B
1007-1733(2012)01-008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