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宝军,李兴光
(衡水学院 a. 科研处;b.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衡水湖湿地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石宝军a,李兴光b
(衡水学院 a. 科研处;b.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湿地具有特殊的生态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生态平衡、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降解污染、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京津冀气候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衡水湖湿地由于水源短缺,水体富营养化,以及人工养殖影响污染水体,已造成了生态环境退化.研究表明:通过完善规划体系,落实保护开发措施,实施生态补水,合理开发利用衡水湖生态旅游,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生态资源的有效途径,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由此认为,合理的保护和开发衡水湖是实现湿地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
衡水湖;湿地;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
衡水湖位于在河北省衡水市的枣强、冀州、桃城三个县、市、区的接壤地带,是华北平原惟一保持沼泽、水域、滩涂、草甸等完整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整个保护区面积为187.87 km2,东西向最大宽度22.28 km,南北向最大长度18.81 km,湖面面积75 km2,是华北平原第二大淡水湖,单体水面积位居华北第一.2000年7月,被国家林业局和河北省政府批准为河北省衡水湖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 6月,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汉书》记载:“冀州,尧所都,故禹治水自冀州始.”冀州古城位于衡水湖南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留下了众多宝贵的文物古迹,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冀州现存有古城墙、古墓、石碑、石器、玉器、青铜器等众多文物、古迹,为开展考古和旅游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据考证,衡水湖为浅碟形洼淀,由太行山东麓倾斜平原前缘的洼地积水而成,属黑龙港流域冲积平原中冲蚀低地带内的天然湖泊.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变迁,衡水湖才作为一片蓄水1.23亿m3的自然洼地相对稳定下来.
衡水湖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冷暖、干湿差异显著,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热资源充沛,冬夏长,春秋短.年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 642.8 h,3—10月各月日照时数均大于220 h,有利于喜光植物生长.年平均气温13.0 ℃.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年平均降水量为518.9 mm.衡水湖自然景观多样,一年四季,风光各异,有鸟类景观、湿地生态自然景观、自然历史景观、民俗风情景观、历史遗迹景观等.衡水湖水域宽阔,碧波粼粼,一望无际,在湖区翱翔的鸥类、雁鸭类、鹤类等成千上万只,遮天蔽日,蔚为壮观.还有芦苇、沼泽、草丛、河滩、丛林以及众多古河道遗迹、古地质遗迹和洪水灾难遗迹等景观资源.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位居东亚-澳大利西亚国际鸟类迁徙通道的中西部,为全球鸟类南北迁徙的必经之地.其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鸟类及其栖息地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目前在衡水湖栖息的鸟类多达 300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丹顶鹤、白鹤、黑鹳等 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大天鹅、小天鹅、灰鹤等45种.衡水湖水清草茂,水产丰富,有鱼类6目9科26属30种,其中鲫鱼占93%;浮游植物7门53属,以蓝藻为多;浮游动物3门4纲45属,以轮虫生物量最大,占48.5%,其次为挠足类,占32.3%;水生维管束植物3门14科22属32种.水产品年产量246 3.8吨.衡水湖周边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有多种类的林木、果树、花卉等分布.区内现有野生植物370种,其中水生植物 35种,以芦苇、香蒲、水葱、狐尾藻为主;陆生野生植物331种,以柽柳、翅碱蓬、獐茅、茵陈蒿、狗牙根为主.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安全隐蔽的栖息环境[1].
衡水湖在发展中还遇到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严重制约着衡水湖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这是衡水湖面临的巨大威胁,衡水湖靠花巨资跨流域远途调水,由于水源短缺,现仅东湖能常年蓄水,且在枯水季节水质恶化.
衡水湖引水入湖前沿途已受到污染,加之衡水湖周边工农业生产、生活和湖内网箱、拦网、围堰养殖以及水草腐烂造成的污染等,使衡水湖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衡水湖主要引黄河水,由此带来大量泥砂和悬浮物并随引水输入蒲草种子,迅速繁殖,腐烂堆积,加速沼泽化.
目前湖内还有部分网箱、拦网、围堰等人工养殖区域,由于投饵、投药过量和无限度地扩大养殖面积,增加放养密度,大量饵料、药物、排泄物对水体造成污染.
近几年来由于衡水湖蓄水水位抬高、水产捕捞过度、周边小麦种植面积萎缩等因素,威胁着衡水湖以鸟类为主的野生动物的栖息和取食环境.
目前,虽然旅游规划草案已编制,但尚未出台,有些建设项目无法定位,影响整个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景点偏少,停车、休息、观景、餐饮等设施建设尚不完善.旅游项目单一,仅以乘船观光为主,特色项目少.没有形成特色的旅游产业,缺少旅游纪念品.对外宣传力度不够,辐射面小.
完善的法制体系和政策是有效保障湿地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应逐步建立和完善保护与合理利用湿地的经济政策体系,建立湿地开发和利用补偿及生态恢复管理政策.重点治理湿地周边堆放杂物、建筑设施、农作物种植等情况,规范湿地周边土地开发管理,科学利用.将湿地生态保护、恢复与重建、合理利用纳入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的统一规划管理.同时,加大对湿地生态保护意识及资源忧患意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通过采取专项行动,保护面临严重威胁的重要水鸟及其主要栖息地[3].如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入东亚—澳大利西亚鸻鹬鸟类保护网络,不仅提升衡水湖的国际知名度,而且通过媒体及时宣传,不断扩大影响.
湿地保护或退化湿地恢复,特别是干旱时期的湿地水源补充,都需水源保障[4].水是湿地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解决湿地水资源短缺是保护衡水湖湿地的关键所在.应制定与湿地生态保护相关的水资源管理战略,研究推广科学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应据水资源现状和降水气候的发展趋势制定湿地水源保障的需求规划,以利于湿地资源保护及其退化湿地的恢复与发展.如遇持续干旱,应在水资源允许条件下对湿地水源予以补充.
2011年11月15日,按河北省引黄办调水指令,位山线路引黄入冀工程开始实施,河北省引水量达4.4亿m3,供水目标为白洋淀、衡水湖及沿线部分县(市)农业用水,补水完毕后,衡水湖湖面可上升1.6 m,将为维持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保障城市生产、生活用水起到积极作用.
因此,在流域水资源规划与水资源配置中要将生态需水作为重要的内容,不断加强对衡水湖湿地生态需水量的研究,在干旱年份对湿地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态补水,满足湿地生存的基本需求,维持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
生态旅游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旅游热点问题,并公认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保护区内更是如此[5].衡水湖湿地地处京津、石家庄、济南等大城市中间地带,良好的区位优势为发展湿地观光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应加快改善相关生态旅游设施,打造湿地环境和生态观光品牌,大力弘扬湿地文化,吸引广大游客前来观光.同时,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适当扩大保护范围,提倡生态文明,尽量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湿地资源的再造机能,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衡水湖分为东、西两湖,其中东湖常年蓄水,西湖为沼泽、滩地和农田.天然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多种候鸟南北迁徒不同路线的密集交汇区,是众多珍稀鸟类在华北平原中南部最理想的栖息地.每年在衡水湖栖息的水禽多达286种,其中,国家Ⅰ、Ⅱ级保护的珍贵鸟类40多种.春、夏、秋季在湖区栖息的有须浮鸥、雁、鸭、大苇莺、灰椋鸟等,每种鸟都有数万只之多.目前,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及生物多样性,为鸟类提供良好的生存与繁殖环境,使珍稀物种种群数量不断发展扩大,使文化遗产得到很好的保护,是衡水湖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发展蓝图应当把握的一个总的原则.根据湿地生态资源的现状和实际,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计划地治理已受污染的河流、湖泊区域,积极创造条件实施还草、还林、还泽、还滩工程,尽可能抢救性地恢复一批重要的天然湿地,并不断地拓展人工湿地,深入持久地开展健康湿地“绿肾”示范工程[6],维持湿地资源的基本生态性质和可持续发展.
对可建成湿地的,应采取多种措施,以保护湿地类型多样性和保持湿地野生动植物种多样性,促进湿地发育,有效减缓湿地的生态退化,遏制人为活动造成的湿地数量下降.
充分利用地方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优质资源,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开展湿地的基础研究,加强湿地应用技术研究,研究湿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佳模式,有重点地选择一些典型性的退化湿地和可重建湿地,开展恢复性和重建性示范研究,在保护湿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湿地资源的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同时,及时掌握国内外最新的学术动态,总结和推广湿地保护、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建立国际交流机制,扩大合作领域,开展社会、经济、人文等多学科、多课题的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加快科研成果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效益,实现人与湿地和谐共处.
[1] 李宏凯.衡水湖资源优势及其保护利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10.
[2] 李禄康.湿地与湿地公约[J].世界林业研究,2001(1):1-7.
[3] 金相灿.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22.
[4] 吴楚材,吴章文,郑群明,等.生态旅游概念的研究[J].旅游学刊,2007(1):67-71.
[5] 袁兴中.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J].生态学杂志,1995(4):36-40.
[6] 陈克林.湿地公园建设管理问题的探讨[J].湿地科学,2005(4):298-301.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Resources of Hengshui Lake Wetland
SHI Bao-juna, LI Xing-guangb
(a. 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b.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
Wetland has its special ecological functions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value. It not only provides plenty of food, material and water for human, bu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ecological balance, preserving biodiversity and rare species resources, conserving water, storing flood for use in a drought, reducing pollution and regulating climate, replenishing groundwater, and controlling soil erosion, etc. Due to water shortage, water eutrophication, and water contamination caused by the artificial breed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degenerate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lanning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measu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watering, and reaso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eco-tourism in Hengshui Lake are the effective ways to protect and utilize the wetland resources, which has achieved a certain social,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o reasonably protect and develop Hengshui Lake wetland is the strategic objective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the ecological resources.
Hengshui Lake; wetland; ecological resources;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X3
A
1673-2065(2012)01-0005-03
2011-11-15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YJA840035); 2010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0XGL143)
石宝军(1961-),男,河北枣强人,衡水学院科研处研究馆员,教授,管理学博士;李兴光(1981-),男,河北枣强人,衡水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
(责任编校:李建明英文校对:吴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