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疫病监测与养猪场疫病防控对策

2012-04-13 16:01李亚林段晓琴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昌吉8311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2年5期
关键词:养猪场病原猪群

李亚林 段晓琴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 昌吉 831100)



猪的疫病监测与养猪场疫病防控对策

李亚林 段晓琴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 昌吉 831100)

目前养猪场猪群疫病感染复杂,发生规律变化很大,采用常规的疫病防控措施,往往造成养猪场成本增加,而疫病防控效果不佳。通过建立第三方疫病检测实验室,科学指导免疫计划,不仅提高免疫效果,还可以减少成本,笔者就此问题,展开研讨,找出第三方疫病监测与养猪场疫病防控的规律和解决方法,为养猪生产企业提供参考。

1 目前养猪场疫病发生的规律

1.1 养猪场最易感疫病病种

养猪场能够被疫病感染的病种很多,在全国各地受感染的程度和流行情况也不尽相同。但危害严重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病毒感染的疫病主要有:口蹄疫、猪瘟、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高致病性蓝耳病等,其中繁殖障碍性疫病就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日本乙型脑炎、细小病毒感染等。细菌感染的疫病主要有:猪丹毒、猪肺疫、猪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链球菌病、布鲁氏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猪萎缩性鼻炎、猪衣原体病等。寄生虫感染的疫病主要有:弓形虫病、猪隐孢子虫病、猪疥癣等。

1.2 养猪场疫病发生的规律

1.2.1 猪病流行过程的季节性 猪某些传染病的发生具有季节性。由于疫病病原受到季节的影响,或受到吸血昆虫的影响,不同季节某些传染病的发生就会呈现一定的规律。例如口蹄疫在秋冬季节会流行,但在夏季就会减缓或平息。夏、秋季节是 (蝇、蚊、虻、蜱等)大量繁殖和频繁活动的季节,凡是能由吸血昆虫传播的疾病,如猪丹毒、炭疽、附红细胞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都较容易发生。其次,不同季节影响猪的抵抗力,导致抗病能力下降而使某些传染病的发病率升高。第三,流行过程中的周期性决定,有一些传染病(如口蹄疫)经过一定的间隔时间(常以数年计),还可能出现再次流行,这种现象成为周期性。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易感猪除发病死亡或淘汰外,其余的猪由于患病康复或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因而使流行逐渐停息。但是,经过一定的时间后,由于免疫力逐渐下降,或新一代出生,或引进外来的易感猪,使猪群的易感性再度升高,结果可能重新爆发流行。

1.2.2 猪病感染具有交叉性 现在的养猪场的疫病感染,很难找到单纯的、只被一种病原感染,而是多种病原交叉感染同时存在。据报道,在湖南305场次在内的978个猪场(次)病例的血清样品6346份及田间血清样品52698份进行猪瘟(HC)、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伪狂犬病(PR)、日本乙型脑炎(JE)、细小病毒感染(PPV)、猪衣原体病(Chla)、布鲁氏菌病(Bruc)等七种传染病的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在有繁殖障碍症状的猪场,HC抗原检出率高达61.97%,并且在不使用疫苗的情况下,PRRS、PR、JE、Chla和PPV的抗体阳性场分别为49.42%、34.29%、12.72%、31.71%、和48.08%。HC和PR交叉感染率达23.81%;HC和PRRS交叉感染率为9.52%,PR和PRRS交叉感染率高达59.65%;另外JE、PPV也同HC、PR、PRRS存在部分交叉感染。

1.3 猪疫病感染的症状特点

1.3.1 猪的疫病感染临床表现多为隐性感染 目前的养猪场在普遍采用疫苗免疫、消毒、药物预防的前提下,很多的疫病感染,是在猪的机体产生免疫的条件下,很难看到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病理表现,疫病的感染也就呈现隐性、或亚临床症状的表现,对于猪的疾病诊断造成困难。猪群往往表现交叉隐性感染和普遍带毒状态。

1.3.2 猪的发病临床表现多种疫病症候特点 某个猪群发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往往表现出各种疫病的症候表现。没有特征的症状、或病理表现,一旦发病,病毒性疫病特点和细菌性疫病特点都表现,往往在临床诊断上,既可能是病毒病,也可能是细菌病,对于诊断某一具体疾病很困难。

1.4 免疫后的猪群也能发生疫病

1.4.1 疫苗因素影响免疫效果 疫苗质量问题。疫苗质量不合格或已过期失效;疫苗因运输、保存不当;疫苗在接种前受日光的直接照射,或取出时间过长,稀释后未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或者由于突然停电造成冰箱温度有所变化等,均会影响疫苗的效价,甚至导致免疫失败。

疫苗间干扰作用。随意将2种或2种以上疫苗同时接种,肌体就可能对其中一种抗原的免疫应答显著降低,从而影响这些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如口蹄疫疫苗与乙型脑炎病疫苗同时用等。

疫苗使用不当。疫苗的稀释剂选用不当,使用未经消毒或受到污染的稀释剂;饮水免疫的饮水器未消毒、清洗,或饮水器中含消毒药;随疫苗提供的稀释剂存在质量问题;注射器、针头未经清洗、高压蒸馏消毒,或注射操作时使用消毒药等都影响免疫效果。

1.4.2 野毒占位影响免疫效果 由于多种疫病野毒侵入猪的机体,并在宿主淋巴细胞寄生,野毒个体占据淋巴细胞与病毒的结合位点,使得疫苗个体找不到淋巴细胞与疫苗病毒的结合位点,使疫苗失去免疫抗原的作用,最终使免疫失败。这也是使用疫苗后,抗体水平不能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养猪场疫病防控的常规措施

2.1 饲料角度防控

饲料品质的好坏,决定猪群的疫病发生。从营养的角度看,饲料不全价,猪群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容易被病原感染;从生物安全角度,饲料添加动物性饲料,或被病源污染,容易造成疫病发生;从饲料品质角度看,饲料霉变、变质,往往造成猪群中毒或抵抗力下降,造成疫病发生。

2.2 管理角度防控

2.2.1 猪场人员管理 饲养员进出生产区要淋浴,要更换工作服;定向流动,不准串舍、不准随意带入非生产物品进入猪舍;搞好饲养与消毒和保健工作。

2.2.2 猪群管理 猪群要实行分群隔离饲养(后备舍、配种妊娠舍、产房、保育舍、育肥舍、种公猪舍、隔离舍),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防制疫病交叉传播。当一批猪只全部出舍后,要及时清扫猪舍,安装好饮水器与料槽,修理好损坏的门窗、猪栏、猪圈、保温箱、天棚、墙壁、地面、通道及排污沟等。

2.2.3 饲养环境管理 要保证猪舍内的正常温度、湿度与饲养密度;保持舍内要清洁干净与干燥;坚持舍内四季通风,空气流动。猪场只养猪,不要养犬、猫、牛、鸡等动物,防止相互传染各种疫病。定期消毒、定期驱虫、定期灭鼠、定期杀虫。

2.3 消毒角度防控

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消毒措施,对人员、猪群、环境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消毒,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角度消灭传染病原。同时,对猪群的排泄物要进行彻底的化制,做到无传染源,无污染,才能将其运出养猪场。

2.4 免疫角度防控

根据养猪场疫病存在的事实,制定免疫计划。选择质量较好的疫苗按照免疫计划实施计划免疫,在免疫方法、疫苗保存、疫苗稀释等方面做到科学、规范。同时,在疫病爆发的受威胁区,也要做好强化免疫和补种免疫。

2.5 药物预防角度防控

2.5.1 抗生素、抗病毒药物防控 包括发病前预防和发病后治疗两个层次。发病前预防是指在猪群发生疫病之前,在饲料、饮水、空气等途径添加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达到预防控制疫病的目的。发病后治疗是指猪群在发生疫病之后,通过猪的机体、饲料、饮水、空气等途径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达到治疗、控制疫病的目的。特点是使用效果明显,能够预防和控制疫病,缺点是造成猪个体药物残留,疫病病原耐药性的增加,甚至造成具有抗药性的新疫病病原的变异株的产生。

2.5.2 调节机体免疫状态的药物防控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猪的机体、饲料、饮水、空气等途径使用,能够不同程度提高机体特异或非特异性免疫,达到提高抗体水平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方法,来防控疫病的发生。目前使用的药物主要包括中草药、核酸类物质、组糖类物质、有机药物等。

3 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意义

3.1 常规实验室检测方法

目前,兽医实验室检测并不是很神秘的事物。凡是具有畜牧兽医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对兽医实验室检测方法并不陌生,一些检测仪器、设备、材料、试剂盒等也可以买到。社会上具备实施兽医实验室检测的一切物质条件,而且很多的检测仪器设备、材料、试剂盒等已经能够做到商业化。

常规实验室检测方法根据检测内容的不同分为抗体检测和病原检测。抗体检测目前普遍采用的是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某种病原的抗体含量。实验室目前主要使用的是已经商业化的成品试剂盒。病原检测分两种,一种是采用常规方法,如细菌培养、动物接种等直接检测某种病原微生物是否存在;另一种是采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检测样品中某种病原微生物的核酸是否存在,从而间接反应某种病原微生物是否存在。第一种方法做起来费时费力,第二种方法方便快捷,在较短时间就能得到结果,所以目前病原检测主要采用的是第二种方法。

3.2 兽医实验室检测的意义

3.2.1 掌握猪群带毒情况 采用实验室病原检测,可以了解猪群是否感染某种病原,如果感染,阳性率是多少。某个养猪场可能感染哪些疫病。采用实验室抗体检测,可以掌握养猪场猪群感染疫病的抗体水平、抗体均匀度、离散度等指标,从而掌握猪群的整体免疫状况、健康状况,为相应措施的采取提供依据。

3.2.2 为免疫程序的制定和修改提供依据 猪群是否感染某种疫病,是能否采取计划免疫的基础;猪群在免疫某种疫苗后通过定期检测猪群是否产生抗体、产生抗体水平的高低,从而为免疫程序的制定和修改提供依据。目前市场上疫苗厂家众多,疫苗质量参差不齐,加上疫苗运输、保存、注射等环节都会影响免疫效果,通过实验室检测可以了解这些疫苗质量是否有保证,免疫方法是否正确,为下一步的疫苗选择提供参考。

3.2.3 猪场疫病净化 通过定期对某种病原进行实验室检测,掌握猪场某种病原的真实存在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淘汰阳性感染猪、建立阴性种猪群、全进全出等措施逐步完成对某种疾病在猪场的根除。如通过对猪伪狂IGg抗体的检测,确定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猪群或猪只,从而采取扑杀、隔离等措施达到猪群净化的目的。

3.2.4 实验室可根据检测数据进行二次开发 实验室除了给猪场提供检测的数据外,还提供检测抗体的免疫指数、背景差异度、背景平均值等有参考意义的数据。实验室并不单纯地提供阻断率等基础数据,还进行数据的二次开发,免疫指数、抗体基准线、背景差异度等数据就是在基础数据上,根据一定的数学模型参数,建立了完全属于自己实验室的具有参考意义的数据。通过一次次的检测数据,建立属于猪场自己的抗体基准线,然后根据每次检测结果和基准线的比较来对猪场疫病进行较准确的预判,帮助猪场解决实际问题。

4 养猪场运用实验室检测数据防控疫病

4.1 确定感染疫病种类

4.1.1 养猪场所在地猪群的流行学调查 首先对养猪场所在地经年疫病流行情况进行调研,掌握该地区疫病流行的情况,初步确定疫病的病种名录。其次,对养猪场猪群经年发生疫病情况进行调研,掌握养猪场经年疫病的病种名录。另外,对于新建养猪场的新引进种猪,要对新引进猪群所在养猪场经年疫病发生情况进行调研,确定疫病的病种名录。这些在该地区流行的疫病病种名录,可能成为养猪场猪群的常在疫病病原。

4.1.2 通过实验室检测确定感染疫病种类 可根据流行病调研的疫病病种名录,对养猪场的猪群进行采血、采取组织,采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检测样品中某种病原微生物的核酸是否存在,来确定某种疫病的感染。也可以采用某种疫病抗体检测的方法,通过抗体水平的多少、离散度等指标,反证出某种疾病感染情况。根据以上方法,可以确定养猪场猪群疫病感染的情况,确定疫病感染种类,抗体水平如何等指标。

4.2 实验室检测环节对检测数据的影响

4.2.1 样品采集量 样品采集量大小首先取决于本次检测的目的,如估测感染率,或筛查阳性个体,或重复检测。如用于估测感染率,通用的数学公式为n=[1-(a)1/D] ×[N-(D-1)/2](其中,n—样本量大小,a—置信区间,D—估测阳性动物数/发病动物数,N—动物总数)。如a=0.90,D=10,N=4000,则n=22。

4.2.2 样品采集方法 检测项目不同,采样方法和注意事项也有所不同。如做PCR检测病原时,可以采集病变组织或者动物血液,采样组织要求是具有典型病变的部位,血液最好是发病期的血液,采集后,最好置于-20℃冰箱保存。做ELISA检测时,采集的血液不能加抗凝剂,室温下静置3~5h(季节不同,时间有所变化),待血液凝固有血清析出时,低速离心分离血清,装入1.5ml离心管中,置于4℃冰箱保存。

4.2.3 样品运输 采集的病变组织样本、血液样本和血清应置于放有低温冰袋的泡沫箱中进行运输,避免反复冻融,每份样品都应有相应的标签,并保证在抵达实验室时仍能被辨认。同时应提供详细的猪场信息和联系方式(尤其是电话号码),以便检测结果出来时能及时联系和沟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应本着在价格可接受的范围内抵达目的地的时间越短越好。

4.2.4 实验室的选择 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取决于各个方面,但实验室条件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比如实验室检测环境要具备恒温、恒湿等条件才能保证抗体检测的准确性,所以在选择实验室时,在广泛听取同行意见,征求相关猪病专家建议的基础上,要进行认真比较。

4.3 根据检测结果防控疫病

4.3.1 对于猪群感染头数少的疫病防控措施 猪群感染头数少,可根据疫病的危害大小决定处理措施。危害大的疫病,可直接扑杀,做无害化处理,并对环境做终末消毒。对危害较小的疫病,可进行隔离、治疗,或淘汰处理,并对环境做定期消毒,防止疫病传播。

4.3.2 对猪群感染头数较高的疫病防控措施 对猪群感染头数较高的疫病,以往有计划免疫的,继续加强计划免疫;没有列入计划免疫的疫病,要列入计划免疫程序,进行计划免疫。同时,在药物预防方面,要有所考虑,有意识地进行药物预防防控。

4.3.3 对抗体水平不高、或离散度较大的疫病防控措施 对抗体水平不高、或离散度较大的疫病,要及时加强免疫接种,不能遗漏,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同时,在提高机体免疫水平的药物预防方面,要做工作,一方面提高抗体水平,另一方面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使机体抵抗疫病的能力逐步提高,达到预防疫病发生的目的。

4.3.4 根据抗体水平调整免疫计划 根据抗体水平的高低,以及抗体半衰期的长短,调整免疫计划的先后及频率,保持猪群抗体能够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以预防疫病发生。

5 建立第三方疫病检测的可能

5.1 建立第三方疫病检测实验室的条件

5.1.1 疫病检测实验室的物质条件 对于抗体检测的ELISA方法、抗原检测的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所需的仪器设备、材料、试剂盒等,已经完全市场商业化,其物质条件已经达到兴办兽医实验室检测的目的。而且提供这些设备的公司很多,设备质量可靠。

5.1.2 疫病检测实验室的技术条件 对于抗体检测的ELISA方法、抗原检测的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其技术在中等技术学校已经开设此课程,中专层次的学生就可以操作仪器设备,技术成熟,步骤程序化。这对于开设实验室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5.2 政府防疫机构和科研院校检测实验室不具备生产性检测的功能

5.2.1 实验室检测的目的不同 政府防疫机构检测的目的是为政府提供疫病发生、抗体水平的相关数据,对政府负责,不对外公布,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同时,不具有营利性质。科研院校检测的目的,是为科研项目提供数据,对科研项目负责,和养猪生产有相关性,不是专门服务生产的机构。同时,不具有营利性质。

5.2.2 检测经费的限制 以上机构的检测经费,是专项或项目经费,在检测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一旦检测经费使用完毕,这些机构就停止检测,这显然难以满足养猪场生产的检测要求。

5.3 建立第三方疫病检测实验室的可能

5.3.1 第三方疫病检测实验室的目的 该实验室是为养猪场提供生产性的检测任务,是服务养猪场的专门机构,是一个社会化的营利性机构。

5.3.2 第三方疫病检测实验室的经费来源 第三方疫病检测实验室采用合理性收费,一方面为养猪场提供技术服务,另一方面通过盈利,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技术设备更新、人员聘用等,不会造成社会负担。恰好补充了国家防疫机构、科研院校的不足。

5.3.3 第三方疫病检测实验室建立的可能 养猪场猪群疫病诊断日益艰难,疫苗免疫效果时好时坏,药物预防成本愈来愈大,疫病越来越难以防控,综合上述因素,依靠第三方实验室检测结果指导免疫计划,已成为养猪生产企业的共求,也是直接推动第三方疫病检测实验室建立的原动力。广东省已经建立10多家的检测机构,这已经说明市场的刚性需求。

5.4 第三方疫病检测实验室建立,要进入立法阶段

第三方疫病检测实验室建立,涉及行业规范、行业门槛、行业操行规范等,更重要的是还涉及生物安全。要在国内建立第三方疫病检测实验室,必须建立新的行业准则和行业立法,也只有在法律的规范约束和保护下,这个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2012–02–16)

S851.33

C

1007-1733(2012)05-0065-04

猜你喜欢
养猪场病原猪群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养猪场的提升离不开智能饲喂系统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规模化养猪场疫苗免疫的关键技术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1961年刘少奇湖南农村调查:在养猪场住了6天6夜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