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红,苏海滨,马贵邦,卢 培,李华菊
(解放军302医院肝移植研究中心内科,北京,100039)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相关终末期肝病进行肝移植的患者,移植术后HCV再感染的发生十分普遍。发生HCV再感染后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阻止或延缓疾病的进展[1]。因此移植术后进行抗病毒治疗十分必要。为了帮助患者完成预定的抗病毒治疗疗程,本院对2005年1月以来收治的21例肝移植术后HCV复发给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其中9例进行连续的护理干预,12例未采取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本院2005年1月以来收治21例HCV相关终末期肝病进行原位肝移植后出现HCV复发并进行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标准抗病毒疗程(聚乙二醇干扰素a-2a增加至180 μ g/周,利巴韦林剂量达 900 ~ 1200 mg/d):基因Ⅰ型为48周,基因Ⅱ型为24周。足疗程组:用药未能达到标准治疗剂量,但完成了24或48周疗程。不完全治疗组:用药未能达到标准治疗剂量,且未能完成24或48周疗程。
根据治疗方案分为标准治疗护理组、足疗程治疗护理组、不完全治疗组。其中标准治疗护理组、足疗程治疗护理组共9例患者在治疗前、住院治疗期间、出院后跟踪随访均进行了护理干预。另不完全治疗组12例患者未采取护理干预措施。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抗病毒治疗开始时间、治疗前HCVRNA基因型均无显著差异。
不同护理组疗效分析:护理干预的9例中5例(23.8%)完成标准治疗,其中4例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4例(19.1%)为足疗程,其中1例获得SVR;12例(57.1%)为不完全治疗,不完全治疗组患者均未获得SVR。获得SVR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抗病毒治疗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发热、流感样症状、关节不适以及食欲下降等反应,但这些症状均可耐受,不影响抗病毒治疗。12例未完成抗病毒疗程患者停药原因包括:1例自行停用;2例排斥反应;2例中性粒细胞减少、1例血色素下降出现后,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要求停药;1例极度乏力;1例皮疹;1例皮肤瘙痒;1例感染;2例胆道并发症。
选派有一定临床经验,理论知识扎实,态度和蔼亲切,沟通能力强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请医生为护理人员进行肝移植术后HCV复发抗病毒治疗的知识进行培训,使护理人员熟知此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情况,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副作用,注意事项等。护理人员准备充分,能加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就能更好的为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抗病毒治疗前,应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多次沟通,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及担心的事情。熟知患者治疗前的性格等第一手资料,便于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尤其是精神方面症状,以便能及时分辨出焦虑、抑郁,使护理人员能及时给予疏导。
心理护理:首先患者的焦虑与其对排斥反应的过分恐惧有关,多数患者担心抗病毒治疗后发生排斥反应会危及新移植的器官甚至生命。其次疗程长、费用高、复发率高,对长期治疗效果没有足够的信心[2]。心理护理在减轻不良反应对患者的损害、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方面具有显著作用[3]。临床工作经验证明,责任护士和主治医生一起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完成抗病毒治疗疗程很有必要性,需告知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针对这些不良反应将采取怎样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护理提出的疑问,医护人员要耐心解答。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疑虑,可以安排有类似经历的已完成治疗的患者及家属与之交谈,增强患者治疗的自信心。
预防感染的护理: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及抗病毒治疗会导致白细胞减少,机体免疫力低下,患者易发生感染,影响抗病毒疗程。因此,应减少患者住院期间家属探视,感冒或有感染病症者应避免探视。督促患者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出院后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尽量避免接触感染源。
一般不良反应的护理:抗病毒治疗之前,详细告知患者治疗时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做好用药指导,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4]。一旦出现不良反应,需告知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可好转,停药后症状会消失。
饮食护理:肝移植术后患者在抗病毒治疗时对长期存活知识的健康教育需求越来越多,对饮食方面的指导要求较高。指导患者注意饮食卫生,多食清淡、富含蛋白质、营养均衡、温度适宜的食物,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特别避免使用人参等增强免疫力的补品,以免降低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有食欲减退、呕吐等症状时宜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少量多餐,严重者服用促消化药或维生素B可减轻症状[5]。
健康教育:因患者多来自外地,干扰素治疗又是长期的,患者出院后仍需坚持注射。为按时注射干扰素,患者有自我注射的需求。故住院期间需采用口头讲解、演示和患者小组讨论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教育[6]。对自我注射中所遇问题,如药物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无痛注射技巧等进行反复的系统指导,直至患者掌握[7]。
随访:随时监督患者用药,解决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困难,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8]。患者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还在服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止移植肝的排斥。因此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严格按医嘱使用抗病毒和抗排斥的药,禁忌自行调整用药剂量。对于移植患者来说,排斥反应可导致肝脏功能丧失,因此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免疫抑制药物的剂量需要随着肝功能和体重的变化作一定的调整。而药物剂量的调整相当复杂,必须由移植医生根据病情结合血药浓度进行[9]。所以,应严密监测加强随访,随访员在患者出院后与之沟通交流,指导患者院外持续治疗,为患者联系医生,提供住院复查等事宜。
研究结果表明,抗病毒剂量和疗程是影响抗病毒疗效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完成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中,所有患者都出现了不良反应,患者有一定的担心表现,而标准治疗、足疗程治疗这两组,给予护理干预后,达到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抗病毒疗效。在停药患者中,出现如排除反应、感染、严重的皮肤瘙痒以及皮疹等症状为不可抗拒因素。这些患者在给予治疗的同时,积极疏导、解释,可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患者对后续治疗的信心。对部分经处理后可继续治疗的患者,要给予及时干预,排除患者心理障碍,完成抗病毒治疗方案,达到治疗效果。
[1]Selzner N,Renner E L,Selzner M,et al.Antiviral treatment of Recurrent Hepatitis C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Predictors of Response and Long-TermOutcome[J].T ransplantation,2009,88(10):1214.
[2]任孝梅.a-2b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肝炎的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0,7A:1760.
[3]陈惠华.心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当代护士,2009,(9):73.
[4]贺红旗.聚乙二醇干扰素a-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不良反应的护理[J].中国药师,2012,15(7):1013.
[5]高丹凤.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护理进展[J].护理学报,2010,17(11):17.
[6]方淑芹,袁晓明.早期宫颈癌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1):65.
[7]黄金莲.临床护理路径在唇腭裂患儿及家属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2012,7:123.
[8]李莉,张俭.护理干预对使用干扰素的慢性肝炎患者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8,7(22):137.
[9]黄洁夫.中国肝脏移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