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世银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局部组织红肿、疼痛,产生硬结等,给患者心理和躯体带来痛苦,影响治疗[1]。夫西地酸钠对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用于治疗各种敏感菌,尤其是葡萄球菌引发的感染,其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而产生杀菌作用[2]。具体药理作用是通过抑制核糖体的易位来干扰延长因子G,阻碍细菌蛋白合成而起杀菌作用。成人500 mg/次,静滴,3次/d。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溶剂为无色的澄明液体,静脉炎是其输注的主要不良反应,现将20例静脉输注夫西地酸钠发生静脉炎的原因和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我院血液内科20例白血病化疗患者,化疗后因骨髓抑制等原因发生感染,静脉输注夫西地酸钠治疗产生静脉炎。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34~65岁,平均(53.64±7.58)岁。静脉炎程度标准:Ⅰ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20例患者均采用粗大外周静脉输注,将500 mg夫西地酸钠溶于10 mL无菌缓冲液,生理盐水稀释至250~500 mL后静脉输注。临床表现主要为输注血管红肿、胀痛,严重者局部可有硬结,静脉产生条索状改变,其中I级14例,Ⅱ级5例,Ⅲ级1例。
1.2 原因
1.2.1 护理人员原因 护理人员穿刺技术不过硬,选择外周静脉时部位不恰当,管径较细,穿刺成功后穿刺针固定不稳,针管滑动。穿刺过程手法不细致或反复穿刺导致静脉血管壁内膜损伤,易致血栓发生,产生炎症。静脉输液温度控制不当,温度过低时,因寒冷刺激血管发生痉挛,温度过高则造成血管内膜损伤。输液速度快于血液流速,对血管壁产生侧压力,易致机械性静脉炎。护理人员穿刺部位无菌观念不强,消毒后再次污染,未再次消毒等。
1.2.2 药物原因 夫西地酸钠对血管刺激性大,若外周静脉细小,易发生静脉痉挛和血栓性静脉炎。因技术操作导致血管内膜受损,夫西地酸钠透过血管壁至皮下间隙引起毛细血管痉挛,局部组织血供减少、缺血缺氧,发生静脉炎。
1.2.3 患者原因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营养状态不佳,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皮肤黏膜、血管对穿刺损害的修复和防御化学性刺激、细菌感染的能力下降,容易发生静脉炎。穿刺置管后,患者未遵医嘱或不小心造成留置针大幅度移动,损伤血管等。
2.1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强化三基操作和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掌握夫西地酸钠的药理知识、配伍禁忌以及药物应用方法。尽量选择外周血管内径大、弹性好、易固定的静脉,输液时间较长者,最好采用深静脉留置输液。配制药物时,先用附带的10 mL无菌缓冲液自然溶解,不得摇晃、敲打,输注完毕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信任的护患关系,嘱咐患者不要随意调节滴速,注意保护输液部位。
2.2 加强病情观察和护理 输液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告知输液期间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自我观察,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反应,仔细查看输液静脉情况并做好记录。配制好的液体放置时间不应超过4 h,每瓶的输注时间不应少于2~4 h。每日采用5%硫酸镁湿敷静脉炎部位3次,次日热敷,以加速血液循环和促进炎症吸收,必要时应用红外线照射炎症部位。
2.3 加强饮食护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提供充分的营养,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静脉炎发生的机率。嘱咐患者多食用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避免食用辛辣、过冷、过热食物,烹饪以蒸、煮、炖方法为主,建议多食蘑菇、香菇、木耳等提高免疫力的菌类食物。
20例静脉炎患者经5%硫酸镁湿敷后,Ⅰ级患者次日炎症症状消失,Ⅱ级患者经热敷后,次日下午炎症症状消失,Ⅲ级患者加用热敷和红外线照射2d后,症状消失。
近80%的患者临床静脉输液治疗后,发生程度不等的静脉炎,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组织坏死、静脉血栓,严重者肢体需要截肢[3]。夫西地酸钠是一种窄谱、高效抗生素,有效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淋病奈瑟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引发的感染[4],但对静脉有刺激性,护理操作或管理不当,易致静脉炎。夫西地酸钠的组织渗透力强,若穿刺操作不当易渗透至血管外组织,且与许多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不能与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头孢噻啶或羟苄青霉素等注射液混合滴注,亦不可与全血、氨基酸溶液或含钙溶液混合应用,当溶液的pH值<7.4时,夫西地酸钠会产生沉淀。上述特点决定了应用夫西地酸钠发生静脉炎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应特别关注,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有效。
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降低静脉输液静脉炎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5]。娴熟的技术操作和妥善的留置针固定基本可避免静脉的机械损伤,精湛的业务水平能有效避免夫西地酸钠的不合理应用。通过加强患者的饮食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护理人员要及时发现静脉炎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治疗,加强同患者的交流、沟通,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1]司马欣元.输液致静脉炎的防治和护理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8A):48-49.
[2]任丽芳,于清,尤丽亚.夫西地酸钠配伍禁忌的研究新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89-91.
[3]张维琴,张静.输液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0,8(7):1947-1948.
[4]刘小兰,杨小敏.静脉输注夫西地酸钠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6):725-726.
[5]罗彩树.静脉炎发生原因及防治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0,8(9):2331-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