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法
(河南省宝丰县畜牧局,河南 宝丰 467400)
1.1 仔猪黄痢多发生于1周龄的仔猪,以1至3日龄发生最为常见,7日龄以上仔猪较少发病。黄白痢往往是整窝发生,其病死率很高,有的可致全窝死亡,幸存的仔猪经较长时间才可恢复。
仔猪白痢较仔猪黄痢的发病日龄迟一些,一般在10~30日龄发生,2~3周龄的仔猪尤易发生白痢。仔猪白痢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严冬及阴雨季节发生较多。
1.2 临床症状
1.2.1 仔猪黄痢。最急性型病仔猪常不表现出任何症状就突然死亡。一般患病仔猪表现为突然腹泻,粪便呈黄色糊状或水样,并混有凝乳小片。病猪头颈部、腹部皮下水肿,肛门松弛,腹压增加时,常由肛门喷射状排出稀粪。病猪少有呕吐,病程稍长的很快消瘦、脱水,最后因衰竭而亡。
1.2.2 仔猪白痢。患病仔猪体温一般正常。病猪突然腹泻,排浆状、糊状粪便,色泽为乳白、灰白或黄白,粪腥臭、黏腻。患猪食欲变化不明显。病猪行动迟缓,被毛粗乱,发育停滞。本病病程2~3d,患猪多能自行康复。
1.3 病理解剖
1.3.1 黄痢仔猪病理变化。死亡仔猪病理变化主要出现在胃肠道,其胃肠黏膜有急性、卡他性炎症,尤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空肠和回肠的变化次之,结肠病变较轻微;肠黏膜肿胀、出血、充血,肠腔充气;胃壁和肠系膜水肿,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胀、多汁。
1.3.2 白痢仔猪病理变化。大部分仔猪胃肠黏膜发生黏液性炎症或黏液性出血性炎症;小肠黏膜局灶性或弥漫性潮红,为数很少的仔猪的小肠黏膜有白色小坏死点;大肠有出血性炎症或坏死;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充血、多汁。
发病15~20d死亡的仔猪,大肠病变较为严重,其盲肠和结肠黏膜出血、坏死,坏死组织呈条纹状或块状,并弥散到深处,这些坏死组织常脱落并掺杂于排泄物中。
2.1.1 新生仔猪2 h内作好猪瘟超免,并让其吃上初乳,如母猪初乳不足,可由同期产仔少的母猪代哺。
2.1.2 仔猪出生第二天剪牙、断尾、三针保健同时进行,以将应激减小。
2.1.3 5日龄仔猪饮洁净水,7日龄开始用颗粒料教槽,可在教槽中添加常规药物,以起到预防保健作用。
2.1.4 加强保温,减少寒冷刺激。
2.1.5 猪场每周进行2次全面消毒。
2.1.6 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2.2.1 初产母猪产前45 d接种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灭活苗,并在产前15 d进行二免。经产母猪配种前接种一次疫苗。
2.2.2 对妊娠母猪要加强饲养,应喂给优质全价料,产前7 d开始减料。
2.2.3 仔猪产出后放于保温箱中并进行超免。母猪乳头用0.1%高锰酸钾洗净,让仔猪尽快吃上初乳。
2.2.4 产后保持产床卫生,常清粪便。母猪产后10~15d进行带仔消毒。
另外还要注意加强猪舍温度、湿度、通风、卫生等因素的控制。
3.1 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内服,仔猪一次0.5万国际单位/kg体重,稀释后灌服,每天2次。
3.2 盐酸黄连素或硫酸黄连素注射,仔猪每次肌肉注射黄连素5mg,每日 2 次,连用 2d。
3.3 地塞米松磷酸钠与硫酸庆大霉素联合应用,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2 mL∶8万 IU)0.2 mL、0.5%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0.1mL混合后肌注,每日一次,连用2次。
3.4 氟苯尼考注射液与地塞米松磷酸钠联合应用,氟苯尼考注射液20mg/kg,肌肉注射,0.5%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0.1 mL肌肉注射。
3.5 氟苯尼考混入饲料中连喂3d;可在饲料中补充氧化锌,使饲料中的锌含量达到0.25%,以降低腹泻发生率和死亡率。
导致仔猪黄白痢的原因很多,对此应结合猪场的实际情况,做好平时的预防。对严重持久的仔猪黄白痢症状,应采取病料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查和药敏实验,并根据检查、实验结果采取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