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七汤配合西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40例

2012-04-13 09:47:10齐绒芳陕西省渭南市中医院渭南714000
陕西中医 2012年6期
关键词:车前子充血性温阳

齐绒芳 陕西省渭南市中医院(渭南 714000)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采用益气温阳,化瘀利水中药参七汤配合西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病例来源于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患者,共选择病人80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42岁,平均年龄68.5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20年,平均病程10.3年;心功能Ⅱ级20例,心功能Ⅲ级30例,心功能Ⅳ级30例;基础心脏病属于冠心病4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5例,心脏瓣膜病6例,心肌病7例。将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以及原发疾病等方面进行均衡性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1]主要标准: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劳累时呼吸困难和咳嗽,颈静脉扩张,湿罗音,心脏肥大,急性肺水肿,第三心音奔马律,静脉压升高(>16cmH20),胸水。次要标准:踝部水肿,夜间咳嗽,肝肿大,胸膜渗液,肺活量比最大值降低1/3,心动过速(心率≥120次/min),确诊必须同时具有以上两项以上主要标准,或具有1项主要和2项次要标准。

心功能分级标准 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1994年第9次修订心脏病心功能分级而制定I级Ⅱ级Ⅲ级Ⅳ级4级[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的标准。主症:①心悸、气短、动则加重;②畏寒肢冷;③水肿,腰以下肿甚;④舌胖大、暗淡、紫暗或有齿痕、瘀斑;⑤脉沉弱、沉弦、弦紧或沉涩。次症:①肋下痞块;②动则喘甚,甚则喘息不能平卧;③咳嗽,痰多稀薄;④口唇青紫;⑤尿少或便溏。具备主症①②③三项及任何其他主症或次症的一项即可确诊。

治疗方法所有病人均要嘱休息,限制钠盐摄入。对照组给予吸氧、扩管、抗凝、强心、利尿,选择使用ACEI及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心衰的同时加用中药参七汤口服,中药组成:人参(另煎)、制附子(开水先煎1h)桂枝、川芎、桃仁、赤芍各10g,黄芪、车前子(布包)各30g,三七5g(研末冲服),茯苓20g。若心衰合并严重的呼吸道感染,表现为痰粘稠、量多、色黄、舌红、苔黄厚腻,则合用豁痰丸加减;若表现为痰清稀、色白,舌淡,苔白滑或白腻等寒痰阻肺者,则合用小青龙汤或三子养亲汤加减;若后期出现虚阳外越,表现为大汗淋漓则加生龙牡敛汗固脱;若出现口干、舌红、苔光,赢瘦或咳嗽,气逆汗多等气阴两虚之象,则合用生脉散益气养阴。水煎服,1d1剂,早晚分服。连用2周判定疗效。

疗效标准心功能疗效判定 按NYHA分级方法,评定心功能疗效。显效:心衰基本控制或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者;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但不及2级者;无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级者;恶化:心功能恶化1级或1级以上。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 显效:主次症基本或完全消失,治疗后证候积分为0或减少≥70%;有效: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加重:治疗后积分超过治疗前积分。

统计学方法 治疗数据,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

治疗结果心功能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94.2%,其中显效83.1%,有效11.1%,无效5.8%。对照组总有效率74.3%,其中显效54.2%,有效20.1%,无效25.7%。

中医证候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95.8%,其中显效84.4%,有效11.4% ,无效4.2%。对照组总有效率72.6%,其中显效51.5%,有效21.1%,无效27.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讨 论充血性心力衰竭也称心功能不全,主要由于在原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由于心脏泵力不足,造成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而出现的一系列综合征。在中医属“怔忡”,“水肿”,“咳喘”的范围。总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心、肾、脾阳虚,心气不足、大气下陷;标实为血瘀、痰阻、水停。中医认为,推动气血津液循环流行的动力是元气,而元气主要在肾,所以心衰的中医辨证是肾脏元阳虚衰;而痰阻、血瘀、水停是心衰发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同时又可以损害人的阳气,加重心衰,两者互为因果,相加相害。心衰中医辨证总属阳虚气虚,淤血、痰阻、水停;对于本病的治疗来说,多种病机相互交织,用药宜多种治法并用。所以在临床运用中,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重点突出,牢牢抓住阳(气)虚之基本病机,应用温阳益气之法;二是要主次分明,何时以补为主,何时以祛邪为主,何时补泻并重,何时寒温并用;三是要灵活配伍,根据病情变化和进展,及时加减变化。笔者运用益气温阳,化瘀利水为大法,方用自拟参七汤,由人参、黄芪、制附子、三七、车前子、桃仁、川芎、赤芍、茯苓、桂枝组成。方用人参为千草之灵,百药之长,能大补元气,且可以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附子温振元阳,与人参同用达到温阳益气之效果,配桂枝能温通阳气,化气利水;黄芪补肺气,升举阳气(大气),与茯苓、车前子合用达益气利水之功;与桃仁、川芎、赤芍、三七合用达益气活血之功,与桂枝合用有益气固表之功。方中三七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此历任公认,活血不使出血,止血不留瘀,民间早有“金不换”之名,同时三七具有补气补血之功,如北京名医谢酒洲曾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四川名医沈绍九在其《沈绍九医话》中介绍,三七味与参相类,推知此药有补气之功,同补益药则补,入行瘀药则化瘀,现代医学从三七中分离得到了6种皂苷元、21种皂苷,还有黄酮苷以及甾醇与胡萝卜苷,凡人参中含有的皂苷成分它都含有,而人参不含的皂苷成分它亦含有,同时研究表明,三七能明显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使心肌的耗氧量减低,这对心衰病人特别有利,故三七益气活血与心衰气(阳)虚血瘀的病机十分吻合。方中车前子具有消除水肿,改善心动能,经临床观察,加用车前子可使心衰病人的小便量增多,水肿减轻,心功能改善。

以上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温阳,化瘀利水的作用,经临床多年应用,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显示中西医结合协同互补增效的优势。

[1]陈灏珠.实用心脏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233.

[2]张子彬,Tsung o.cheng,张 玉.充血性心力衰竭[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212.

[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7-85.

猜你喜欢
车前子充血性温阳
阴寒体质化痰除湿需补阳温阳
基层中医药(2021年7期)2021-11-02 07:19:58
不同炮制方法用于车前子对治疗慢性便秘的影响对比分析
人道神药车前子
基层中医药(2018年5期)2018-08-31 02:35:38
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
中成药(2018年1期)2018-02-02 07:19:46
车前子酚类成分的研究
中成药(2017年3期)2017-05-17 06:09:00
蒙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肿胀的临床观察
温阳解郁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抑郁症30例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18
益气温阳法治疗心力衰竭30例
微量泵补钠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并稀释性低钠血症中的应用
温阳法与扩张型心肌病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