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研究——以湖南工程学院为例

2012-04-13 09:19:32高为国傅彩明彭浩舸张亮峰关耀奇
关键词:机械类卓越校企

高为国,傅彩明,彭浩舸,张亮峰,关耀奇

(湖南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101)

2010年5月教育部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旨在创立高等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卓越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国实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促进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举措。“卓越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要求参与的高等学校转变办学理念、完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整合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调整师资结构等,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通过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一 实施“卓越计划”的意义与目标

目前,我国的制造业大而不强,大多采用国外的技术,仅仅是中国制造,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工程制造领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在高等工程教育领域,过于偏重科学性,造成工程性和创新性的不足。工程教育的弱化,也表现在高校工科专业的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与企业的技术发展相脱节,缺乏创新意识和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因而,实施“卓越计划”,通过校企合作的联合培养,可以填补高等工程教育的某些不足。

确立机械类专业“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需深入理解国家机械类人才培养的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再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制定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1]湖南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教育部“卓越计划”的首批试点专业之一,采用“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3年在学校学习,1年在企业学习),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完成工程师初步训练,能够适应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满足机械工程领域的实际需要,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生产一线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工程应用、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科类专业实施“卓越计划”就是要在人才培养方面追求优秀、追求卓越,通过3年的在校学习和1年的企业学习,培养具有工程师潜质的工程技术人才。“卓越计划”主要侧重于校企联合培养学生,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的培养,切实提高跨文化、跨语言交际能力,实现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二 “卓越计划”下的校企合作

“卓越计划”体现的是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需要相关企业的深度参与,包括参与计划、参与培养、参与管理、参与评价。只有行业和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承担相应的培养任务,共同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才能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并对企业真正有用的工程技术人才。

湖南工程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学校,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两个“卓越计划”机械类试点专业,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教育部“卓越计划”的首批试点专业之一,自2010年正式进行“卓越计划”专业改革试点以来,先后聘请了20多名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参与该项试点工作。被聘请的大多数技术专家来自本专业的优秀实习教学基地,与校方共同完成了本专业试点方案的制订、知识能力大纲的优化、课程设置与优化组合、教学大纲的制订等。

(一)校企合作的基础

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国家层面,应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如税收减免、企业优先选人、接收学生实习的社会责任等;行业和企业层面,要积极承担学生的实践环节学习,与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合作,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开发合作等;学校层面,要积极寻找和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探索适合“卓越计划”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具体说来,在实施“卓越计划”的过程中,要与相关企业形成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聘请相关企业的领导、技术专家等共同参与企业学习方案的制订与执行,帮助企业了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所需人才的规格如何、所需能力如何培养等,因而,“卓越计划”的完成需要企业的深度参与。企业的参与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合作制订培养方案。“卓越计划”中的学习项目也要通过企业的专家论证和认可才能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学习项目中应包含学校学习和企业学习两部分内容,为保障企业学习的效果要建立相应的企业群。二是合作开发课程。特别是那些实践性、专业性很强的课程,要与企业联合开发,共同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开设学期与开设方法、任课教师安排等。[2]三是合作开发教材。企业学习本身带有浓厚的创新特色,是与在校学习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3+1”的教学模式必将导致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同时也将出现教材开发的新模式;四是合作授课。针对“卓越计划”的实施特点,某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安排在企业学习阶段完成,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承担,同时也可以安排一些企业教师到学校里来,承担部分教学任务,以达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目的。[3]五是合作指导实践教学环节。共同进行企业教学基地建设,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指导、共同管理、合作运行,在企业学习环节,特别是学生的毕业设计的指导,采取学校和企业双向选择的良性机制,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共同指导,形成真正的“双导师”制。

(二)校企合作的创新性

在现代教育教学或人才培养中,重点突出的是知识、品德、实践三个基本要素,知识通过实践转化为能力,品德在实践中养成,而知识又源于实践,所以要重视实践教育,但实践教育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中同样也存在有实践教育,所谓“学”的肤浅、“习”的深刻,“习”的过程就是一种实践活动,就是一种实践教育。现在强调“思行”统一,即思考与行动的统一,思考即学习,行动即实践,教师有讲好课的动力,发动学生的深度参与,课就能讲得好、生动、有效果,这就是教学改革的核心。现在提出的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其根源就在于此。

实践教育中也包含了主动实践与被动实践。主动实践最好,但被动实践也同样不可缺少。具体来说,实践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学中做,即在理论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案例教学和问题教学进行实践训练,这是依附于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环节;二是做中学,即独立于理论教学之外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基于项目的实践学习和基于问题的学习,[4]在实践学习中安排适当的理论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相互融合;三是做中思,即在实践学习环节中进行必要的综合与创新,如企业学习阶段的轮岗实习、定岗实习、毕业设计等,需要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培养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这三种实践教育的思想,正是“卓越计划”中校企合作的根本所在,也就是“卓越计划”所要形成的培养模式。正因这样还需要考虑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如何安排、应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三)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卓越计划”的一个着力点,该计划本身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特别是要求专业课教师具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这是顺利实施“卓越计划”的先决条件之一。因此,要鼓励专业基础课教师深入企业、专业技术研究所和专业实验室,参与生产实践,积累实践工作经验。

经过企业锻炼的教师,讲课中涉及到生产实际问题时,就会心里有底,讲出来的内容就会生动、有趣,会更加贴近生产实际。

学校要制定教师参与企业学习、实践等管理文件与具体管理措施,尤其要制定学习结束后的考核标准,确保教师在企业学习的效果与质量。

在聘请企业教师时,也要有明确的选拔、聘用、管理和考核的办法。企业教师的教学培训、教学考核与教师素质的提高要与实习教学基地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学校也可以成为企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基地,提高企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以形成学校企业“双赢”的良好格局和教与学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四)课程整合

应用型本科“卓越计划”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卓越工程师”。湖南工程学院机械类专业采用“3+1”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整合和教学内容的重组,主要有两点:一是整合课程及其具体的教学内容;二是设置相应的课程并进行合理的学期安排。

在校企合作方面,针对企业学习阶段的主要任务,主抓相关课程特别是实践类课程的设置与开设问题。其主要做法是将实现矩阵对应相关的知识模块转换成专业素质和能力。例如,可以采取项目驱动的方式进行专业课程的整合,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环节中,安排机械系统综合实践训练项目,与企业学习紧密联系,进行机械制造工艺方面的系统综合训练。企业学习也同样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两类,同样要有具体的课时和学期安排。规定实行轮岗、定岗的具体岗位及其操作方式,结合学校与实习基地企业的具体情况,采取学生分组与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合理安排,使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辅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等实践环节,进一步加强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5]

(五)交流能力培养

较强的交流、沟通与协调能力是湖南工程学院机械类专业“卓越计划”的主要培养标准之一,是校企合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借助校企合作机制,进行实践环节的真实训练,参与或观摩企业的相关活动,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绘制机械零件的草图与正式图,正确表达自己的技术观点,能够使用适当的语言和风格,采用适当的信息交流手段进行跨学科、跨文化交流;二是结合教学实例、案例等,熟悉机械类专业的各类技术文件以及包含工艺流程、加工方法、产品管理等系列流程的交流载体,学会使用语言和非语言方式、制定合适的交流策略进行有效地人际交往与沟通;三是根据学习企业的产品特征,在具体的生产环境下进行文献资料的查阅、分类、整理、归纳、总结等实践训练,了解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学会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获取专业技术信息;四是通过企业的轮岗、定岗、毕业设计等学习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熟悉团队的工作性质、一般流程、工作策略、队员交流、团队管理等,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

三 结语

机械类专业“卓越计划”实施的关键问题就是校企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企业学习基地是完成企业学习的先决条件。“卓越计划”旨在通过企业学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提高师资队伍的工程素质,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学习条件,强化机械类专业学生工程素质、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成为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 林 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2] 张安富,等.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3] 张智钧.试析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139-141.

[4] 林 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研究性学习[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5-15.

[5] 高为国,等.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机械工程材料”课程建设[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4-77.

猜你喜欢
机械类卓越校企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14
基于OBE理念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中国公路(2017年11期)2017-07-31 17:56:26
机械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报告定量分析计算若干问题探讨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机械类“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卓越之梦
海峡姐妹(2016年2期)2016-02-27 15: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