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建华 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南通226001)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又称面神经炎,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瘫。现将本院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体会整理如下。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期间,到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2例,排除因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疾病、手术等因素造成的面神经损伤。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24~73岁,平均36.4岁;左侧35例,右侧27例,病程1~30d。
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口服方药如下:制白附子、炙甘草各6g,炙全蝎3g,僵蚕、葛根、泽泻、当归、丹参、白芷、法半夏各10g,地龙、板蓝根15g。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mL,早晚各1次口服。
针灸治疗 以手足阳明经为主,取穴迎香、翳风、攒竹、下关、中渚、风池、合谷、太冲、地仓透颊车,早期发病一周内针刺避免强刺激,恢复期病情稳定采用电针;针刺同时配合辅以TDP照射患侧面部[2]。
西药治疗 应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或泼尼松口服减轻面神经炎性反应及水肿,银杏叶静脉滴注改善血液循环,使用维生素B1及甲钴胺营养神经,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
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桂散外敷法治疗本病,芒硝500g及肉桂末50g炒热后用棉布包扎外敷患侧,每日2次,每次30min。每包药使用1周后更换。
病室安静整洁,避免风直吹患者,外出时可戴口罩,防止受凉,用温水漱口[3]。
疗效标准 痊愈:双侧额头皱纹、鼻唇沟恢复对称,闭眼正常,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说话时口角不歪斜,面部表情正常。好转:双侧额皱纹、鼻唇沟基本对称,闭眼欠实,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残留食物残渣,说话时口角略有歪斜。无效:未达到以上标注者。
治疗结果 共收治患者62例,痊愈48例,占77.42%,显效11例,占17.74%,无效3例,占4.84%,总有效率95.16%。其中,大多数患者治疗1~2个疗程后即治愈。
讨 论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学“面瘫”、“口眼喎斜”、“吊线风”、“卒口僻”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是人体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乘虚侵袭太阳经,经入少阳经,殃及阳明经;风为阳邪,其性喜上,致面部三阳经经气阻滞不通,筋脉失养,导致颜面一侧肌肉弛缓不收,受对侧牵拉,而成口僻。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药物治疗能减轻炎症反应,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克服消极的不良情绪,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使神经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达到最佳水平,促进功能的恢复。康复护理训练,有利于改善面部肌肉的运动功能,对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降低后遗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增强患者自信心,早日重返社会。
[1]徐丽珍.面瘫的康复治疗及护理[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4):80.
[2]易玉珍,阮经文.针灸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9,9(9):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