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长顺,乔忠(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技术系,安徽合肥 230061)
安徽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蒋长顺,乔忠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技术系,安徽合肥 230061)
对全球和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态势的分析显示,安徽省医疗器械产业存在下面问题:企业规模小,产品层次低;技术创新少,引领能力弱;产业配套没跟上,孵化效应没显现;人才匮乏,扶持乏力。为进一步促进安徽省医疗器械产业健康发展,应在产业定位、支撑体系建设、政策保障、创新驱动等四个方面采取对策。
安徽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医疗健康支出已成为继食品、教育之后的第三大消费支出领域,医疗器械产业和制药业是构成医疗健康体系的两大产业支柱。医疗器械产业具备多学科交叉、全球化和创新驱动等特征,具有战略性、带动性和成长性等特性,是促进医学发展的动力,是医疗安全的保障,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孵化器,是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2009年以来,国家多部委相继出台了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的规划,明确将医疗器械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发展,医疗器械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最佳机遇期。安徽省是轻工业大省,又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试点省,所处的中部六省人口众多,医疗市场巨大,理应抓住机遇,发展医疗器械产业,为地方经济发展增加新亮点。
安徽省医疗器械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涌现了中科美菱、科大创新、合肥科瑞达、康达医疗、亿维医疗、康宁实业等医疗器械骨干企业。可以生产一次性耗材、低温冷藏设备、激光类、生物安全柜、核医学设备、义齿加工、体外诊断试剂等产品,基本建立了滁州、合肥为中心的医疗器械产业生产基地。但与发达及周边省份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产业规模小,产品层次低截止2010年底,安徽省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40家,当年医疗器械产值接近20亿,占2010年全国医疗器械总产值1100亿元的1.8%,是江苏省2010年医疗器械总产值286亿元的1/14,是深圳市2010年医疗器械总产值164.16亿元的1/8。生产的产品最具优势的是耗材类,其次是市场规模小的低温设备、激光类、核医学设备、义齿加工等,缺乏市场规模占有率较高的产品。
2、技术创新少,引领能力弱企业低水平重复开发多,成本高、利润薄、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导致企业投入研发资金不足,很难进行技术创新;缺乏能生产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更缺乏创新生产适宜农村、社区和基层应用广泛的高性价比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有些企业因缺乏原创技术和自身知识产权,正面临着省外或国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甚至导致被兼并或重组的命运。产品中虽然有少数原创技术产品,如激光类、核医学类,但生产企业闭关自守,自身又缺乏引领市场扩大规模的能力。
3、产业配套没跟上,孵化效应没显现医疗器械是一个涉及生物、医学、工程、光、电、声、图、机械制造、信息和人工智能等几十个学科和领域的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科技含量高、多学科、多行业和多技术交叉的产业,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化工、制造、电子及信息产业基础,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必须借助相关产业的部分产业链,并反哺这些配套基础产业的发展。凡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比较好的国家和地区,则相关的学科和行业都很发达,社会经济发展也较快。安徽是轻工业大省,也具有比较雄厚的电子工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化工工业等医疗器械支撑产业基础,具备开展技术协作和产品配套的能力,但这些优势没有转化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动力,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还没有按市场采用灵活机制,转化到产业附加值高的医疗器械产业,民营企业实力积累不够雄厚,医疗器械孵化效应无法显现。
4、人才匮乏,扶持乏力本科院校中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医科大学分别于2002年和2009年开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每年培养约100名生物医学工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中有3所开设了医疗器械类的专业,每年培养约200多名医疗器械技术人才,但安徽省培养的医疗器械方面毕业生要么流向发达省份,要么从事医疗器械经营,很少有人沉下心来进行研发和生产改进工作,使得安徽省生产企业特别是缺乏与临床结合的研发人才和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级医疗器械类人才。政策层面上,安徽省至今未出台任何关于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一)产业定位
1、立足优势,形成集群合肥依托中国科技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重点创新发展医用激光仪器、核医学仪器、医学检测仪器、医用低温设备等高新医疗器械产品。滁州以生产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注射器、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物理治疗仪等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对发展化工类产业、提升劳动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应加以引入或培育,扶持有一定资产规模和良好发展前景的医疗器械企业成为龙头企业来带动中小企业,鼓励企业之间的收购兼并,或其他形式的协作与联合,从而发挥聚集效应。
2、需求牵引,转型升级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正在进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给予卫生机构财政支持,这就给医院在医疗器械领域提供了一个重大的升级周期,也给医疗器械生产商们提供了有吸引力的市场机会。安徽省应及时抓住机遇,重点开发农村、社区基层和家庭用的便携式、社区医疗、网络化、公共卫生与应急救援装备等领域需求的医疗器械。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也要及时转型升级,调整发展方向,突破核心技术,开发关键部件和重点产品,自主创新高性能和市场化优势明显的中高端医疗装备,如早期筛查设备,体外诊断设备,人工器官及其功能辅助装置,智能化生活辅助装置等。形成高、中、低档产品布局合理的医疗器械产业体系,提升安徽省医疗器械产业的国内、国际竞争力。
(二)支撑体系建设
1、相关产业支撑一个优势产业不会是单独存在的,它一定是与相关产业一同崛起的。医疗器械企业需要与多个行业产业和有潜力的小型公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将部分部件或产品研发工作外包,这实际就等于调动了数倍于己的力量进行联合攻关,降低技术研发成本,分散研发风险,从而能持续地推出新产品上市,有效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形成能覆盖新型医疗器械产品研发各个阶段的服务链。安徽省应将轻工业大省的优势,如化工、电子及信息产业基础,转化成可以服务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
2、基础性技术研发当今的医学难题主要表现在如何进行疾病防治、早期诊断、药物量化使用、微创处理、个体医疗、远程医学、生物系统内各单元之间的定量关系等方面,医疗器械恰恰是解决医学发展难题的动力。安徽省应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整合优质科技资源,推进生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的联合创新,在生物材料、组织力学、生物信号采集、影像处理、生物电子学等领域进行基础学科研究,大力发展智能化机器人、高敏化传感器、工程化生物活组织,促进理、工、医交叉,构建产、学、研、用、金一体的创新联盟,为安徽省医疗器械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构建医疗器械配套服务体系在安徽省建立多类型的医疗器械基础性研发平台和重点实验室,医疗器械检测中心、临床应用评估中心、技术转化平台、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形成医疗器械检测、临床评价、计量与评估、产业化共性技术共享等若干机制合理、运行高效、资源密集的医疗器械配套服务体系,推进安徽省医疗器械共性技术服务性平台和区域创新平台建设。
4、人才培养培养创新人才是医疗器械学科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生产一线的低端人才,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医疗器械类专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来解决。对于需要具备一定技术的中级人才,应支持本土高校扩大生物医学工程和医疗器械类招生规模,同时积极吸引外地高校毕业生来安徽就业、创业。对于战略科学家、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等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可以通过项目实施、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来培养,可以制定优惠政策,通过高薪、股票、期权等形式来引进。
5、园区建设园区建设的最大意义在于聚集企业、构建产业发展的生态链,促进不同要素的交叉联动,整合资金、技术和信息。针对安徽省地理位置特征统一规划,分别在皖北的蚌埠和宿州、皖中的合肥和滁州、皖南的芜湖和宁国建立不同类型的医疗器械工业园,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医疗器械园管理与运作模式,以园区建设带动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为企业提供项目申报、企业注册、风险投资、咨询、物流、培训、财务、保险等一站式服务,促进各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
(三)政策保障
1、产业扶持政策有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制定支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政策,在资金、税收、人才引进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和政府采购方面给予支持。加强区域布局,对行业企业进行结构性重构,扶持龙头企业,疏导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专业化企业集群。
2、科技扶持政策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高水平的研发机构,设立产品标准研究基金,设立医疗器械科技重大专项、医疗器械临床研究专项。
3、市场扶持政策医疗器械产品有公共产品属性,属于政府买单范围,可以调整医疗保障政策、医院评级标准和市场准入审批政策,改进医疗配置管理体系,健全临床应用监管机制,优化国产医疗器械产品的采购程序,鼓励医疗机构尤其是三级医院的装备国产化。
4、资金扶持政策首先是政府投资,政府要逐步加大对医疗器械工业园、重大医疗器械技术研究和开发项目以及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入,设置创业基金,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引导作用。其次是鼓励医疗器械企业进行资产重组,选择具备条件的优势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帮助其上市融资。三是吸引各类金融资本投资医疗器械产业,形成多渠道投融资机制。
(四)创新驱动
1、发展模式创新一是以企业自身的研发队伍为核心,通过整合企业内部力量进行的原始创新;二是企业通过委托开发、合作开发、购买兼并等方式从企业外部的研发资源中获取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技术、产品的集成创新模式;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结合。
2、核心技术创新对于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重大产品的创新开发,予以重点投入支持。围绕疾病预防、促进健康、早期诊断、微创技术等技术发展趋势,重点研究微创诊疗设备、导航定位辅助、动态高分辨影像、生物医学材料、精密制造、神经信号检测与分析、急救设备对特种环境的适应性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抢占未来医学发展前沿,提高医疗器械产品的性能及可靠性,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与品牌,力求改变安徽省新型产品发展缓慢的局面。
安徽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虽与发达国家和发达省份相比有一定距离,但差距不到十年,应抓住机遇,迎头赶上。安徽省要大力发展医疗器械产业,必须坚持政策引导、创新驱动和需求牵引的原则,尽快适应医学模式从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变革,优先发展医疗卫生体制建设迫切需求的医疗器械,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瓶颈的问题,采取多渠道创新模式,整合医疗器械支撑产业体系,开展新型医疗器械及其方法学的科技创新,实现医疗器械产业能力的大提升,推动安徽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1]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影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三大因素[DB/OL].http://www.hdcmr.com
[2]TheGlobalMarketforMedicalDevices,2nd Edition[M].Kalorama Information,April 2011
[3]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分析[DB/OL].http://www.foodjx.com/news/Detail/ 18876.html
[4]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经济形势分析[Z].2012.2
[5]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8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nhui medical equipment industry
JIANG Chang-shun,QIAO Zho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medical equipment industry in China and the global,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Anhui’s medical equipment industry are as follows:small enterprise scale,low product level;less technical innovation,weak leading ability;lack of supporting industry and incubation effect;talent shortage,lack support,etc.For further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medical device industry in Anhui Province,som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taken,including:the industry positioning,construction of supporting system,policy guarantee,innovation drive.
AnHui Province;medical apparatus industry;development problems;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127
A
1009-9530(2012)03-0059-03
2011-12-08
2011年度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建设项目;安徽省高职高专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蒋长顺(1966-),男,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技术系副教授,安徽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