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兽医在猪病防制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2012-04-13 06:33徐惠亮山东省诸城市皇华畜牧兽医管理站262229
山东畜牧兽医 2012年4期
关键词:猪病内毒素兽药

徐惠亮 (山东省诸城市皇华畜牧兽医管理站 262229)

1 疾病复杂,诊断困难

目前,多病原混合感染已成为猪病发生的主要形式,临诊表现和病理变化不象单纯感染那么典型,同时,非典型病例的出现,使得猪病诊断更加困难。临床实践中,猪病诊断方法有流行病学诊断、临诊诊断、病理学诊断、微生物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及分子生物学诊断。但是,基层兽医常用的方法仍是流行病学诊断、临诊诊断或病理学诊断,有些甚至不会病理解剖,因此,诊断只凭经验,结果可想而知。疾病诊断是治疗的前提,若诊断错误,治疗则谬之千里。因此,当前猪病治疗难的主要原因就是诊断困难。基层兽医应拓宽疾病诊断思路,在掌握传统诊断方法同时,猪病实验室诊断技术将是今后猪病诊断的重要方向。实验室规格不必太高,能进行常规细菌病和寄生虫病诊断,能利用诊断试剂盒、试纸等进行快速检测即可。

2 混合感染治疗困难

当前猪病流行特点之一就是多病原引起的混合感染,如细菌与细菌、细菌与病毒、病毒与病毒或与寄生虫等。猪一旦发病,多为混合感染。多重感染带来的后果就是增加了诊断和防治的难度。同种治疗方法在单纯感染和混合感染病例上呈现出的疗效存在差异。原因在于多细菌共存,其中一些细菌能抵御或破坏宿主的防御系统,是共生菌得到保护。更为重要的是混合感染常使抗生素活性受到干扰,体外药敏试验常不能反映出混合感染病灶中的实际情况,故增加了治疗难度。在这方面应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增强猪体抵抗力。要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科学选择和使用消毒药。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和猪场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不可盲目照搬。

3 免疫抑制病危害严重

免疫抑制是由于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导致机体对抗原应答能力下降,对疾病敏感性增强的一种免疫异常状态。引起免疫抑制的病因有非传染性因子和传染性因子两大类。非传染性因子有霉菌毒素、营养缺乏、药物因素、及应激因素等。传染性因素有猪圆环病毒、猪瘟病毒、猪细小病毒、伪狂犬病毒、蓝耳病毒等。免疫抑制因子会破坏机体免疫系统,导致机体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免疫应答紊乱,增加了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使得在治疗时初应对因治疗外,提高机体免疫力也尤为重要。因此做好免疫抑制的预防接种,禁喂霉变饲料,使用免疫增效剂提高机体免疫力。目前,免疫增效剂有中药制剂,以多糖成分为主,如黄芪多糖、灵芝多糖、香菇多糖等;细胞因子制剂,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转移因子及植物血凝素等,均可激活细胞免疫活性,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减少应激,给生猪创造一个良好的小环境。

4 有些病无药可医

猪病根据病因可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外科和产科几大类,其中传染病较多。到目前为止,许多传染病无有效治疗药物,特别是病毒性传染病。因此,对于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的疾病,治愈难度大。因此在猪病方面要做到预防为主,在做好饲养管理同时,可用疫苗免疫预防,减少此类病的发生。一旦发病,以控制继发感染,提高机体抵抗力为主,同时,疫苗紧急免疫接种是控制病毒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5 兽药质量存在问题

目前兽药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生产和流通假冒兽药、添加违禁药物成分、含量不足、有些甚至查不到药物成分、包装标识药物与实际所含药物不同、添加不明物质,干扰兽药的正常检测。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选择信誉度、知名度高的兽药厂家。同时兽药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管,严禁假冒伪劣兽药的生产流通,同时密切关注农业部发布的不合格兽药企业名单和产品名称。

6 用药不当

控制猪病,诊断是基础,药物是关键,治疗是目的。药物是治疗疾病的武器,即使药物质量合格,如果用法不科学,也得不到好的疗效效果,增加治疗难度。一是给药途径不当,以“高热病”为例发病后多为减食或拒食,此时若以拌料方式给药,肯定达不到治疗效果,若改为注射加饮水的方式,效果会更好;二是疗程不够。考虑到费用问题,有些人在治疗时,往往是病情稍好转即停止用药,导致有效药量维持浓度时间较短,引起复发,同时还可产生耐药性;三是盲目联合用药。药物之间存在协同、拮抗等作用,配合得当疗效增强,相反疗效降低。四是耐药菌株不断产生。出现了“超级细菌”,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治疗难度。对此,兽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兽药监管,要严格按照药物特性、作用机理、适应症、作用用途及禁忌症来选择和使用药物,保证以合格的药物,合理的用药次数,充足的疗程,合理的配伍,才能提高疗效。

7 细菌产生耐药性

目前由于养殖户抗生素滥用,细菌耐药性越来越普遍。以链球菌为例,分离株对耐药性非常普遍,耐药谱广,所有分离株对阿莫西林均有耐药性,耐药率为100%;对强力霉素、壮观霉素、林可霉素、罗红霉素具有高度耐药性。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得选择药物很盲目。因此要做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药物,会大大提高疗效。

8 猪病防制观念不正确

猪传染病控制原则是: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重于治,防治结合。其中预防是根本,治疗时在前期预防不奏效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补救措施。但是许多人对传染病的防治认识存在偏差,割裂了防治之间的关系,认为传染病是可以治疗的,把平时的工作重点放在治疗上。淡化了饲养管理、生物安全等综合措施。因此要树立正确的防疫意识,严格按照预防为主的方针来控制传染病。同时发病后控制的原则是:以保护假定健康猪为主,以密切观察、控制可疑猪为重点,以治疗病猪为关键。

9 猪病出现新变化

随着现代养猪化的发展,猪病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也增加了猪病治疗难度。一是有些传染性病无药可用,无疫苗可防,控制难度较大,如圆环病毒、肠道病毒感染;二是表现形式呈现出非典型化和亚临床感染,而典型与非典型病例在治疗方案上存在差异,治疗难度加大;三是“综合症”疾病相继出现,如呼吸道综合症、繁殖障碍综合征,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增加;四是老病新形式。如高致病蓝耳病度变异株引起的蓝耳病、肠型伪狂犬病等,由于病原变异,或环境应激因素的影响,使得疾病表现日益复杂,诊断和治疗难度加大。同时有些疾病发生后呈现出败血症,也是治疗难的重要原因。对此兽医部门要加强对猪病疫情的监测和通报,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基层兽医要善于观察、总结,要与高校、科研部门积极合作,对“新病”开展及时的研究,在最短时间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10 细菌内毒素是猪病治疗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细菌内毒素是G-菌细胞壁上特有的结构,主要成分为脂多糖。当细菌死亡或粘附在其它细胞上时,才表现其毒性,为外源性致热源,可激活中性粒细胞等,使之释放出一种内源性热源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猪某些病原体如多杀性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嗜血杆菌、猪霍乱沙门氏菌等,在使用抗生素时会诱导革兰氏阴性菌释放大量的内毒素,细菌内毒素可通过两种途径进入血液循环导致内毒素血症,导致机体发热、血压降低、休克、白细胞减少、肝脏损伤及心力衰竭等,很多严重疾病都直接或间接与细菌释放的内毒素有关。因此治疗时,若不注意清除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势必会增加猪病治疗的难度。因此,配合使用细菌内毒素吸附剂,目前最常用的有中药制剂,特别是清热解毒类中药,单方或复方均可,单味的有板蓝根、双黄连、清开灵大黄、柴胡、连翘等,复方制剂有黄连解毒散、清瘟败毒散等。

猜你喜欢
猪病内毒素兽药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浅谈猪病的临床诊断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猪病诊断的一些误区
基于“肝脾理论”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致继发性肝损伤
中兽药在家禽养殖中的作用与应用
猪病治疗中常见七误区
兽药
硫辛酸对内毒素诱导的SIRS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