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防治

2012-04-13 06:33云南省宁洱县黎明乡农业服务中心665106
山东畜牧兽医 2012年4期
关键词:副伤寒肉汤土霉素

张 凤 (云南省宁洱县黎明乡农业服务中心 665106)

2008年4月20日,黎明乡某养猪户从外地买回断奶三元商品仔猪110头,平均重19.3kg,全部饲养在一栋育肥猪舍内,每圈平均8头。当饲养到第5d时,其中12头食欲减退,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达42℃,随即隔离治疗,次日陆续有相似的临床症状的仔猪发病,疫情迅速蔓延,经全群检查,共有86头发病,死亡82头,发病率100%,致死亡95.3%。

1 临床症状

患猪体温升高达41.5℃左右,稽留热,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寒颤,喜钻垫草,堆叠一起,小便赤黄,呈茶色;眼结膜充血,少数眼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个别发生角膜混浊,严重的发展为溃疡,甚至眼球被侵蚀。病初便秘,粪便多呈球状,后下痢,粪便呈淡黄色或灰绿色液体、恶臭,后期由于下痢脱水而消瘦。有的耳根、胸前及腹下皮肤有紫红色斑点。部分病猪,在病的中、后期皮肤出现弥漫性湿疹,特别在腹部皮肤处可见绿豆大、黑色干涸的浆性覆盖物。一般病程往往长达2~3周或更长,最后极度消瘦、衰竭而死。多数病猪在后期鼻孔流出白色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咳嗽,呼吸困难,瘫倒在地,有阵发性抽搐、痉挛,四肢呈游泳状划动,瞳孔散大,体温升高至42℃,急性发病1~3d死亡。个别病猪耐过后,症状逐渐减轻,表现为体表红斑消失,食欲逐渐恢复,但生长发育不良或经短期又复发。

2 剖检病变

尸体表面、腹部内侧均有红色出血点,肝出血呈红色,有出血点;脾肿大,色暗带蓝,坚度似橡皮;肾肿大、有小出血点;膀胱积尿、黄色;黏膜充血,胃底部和幽门部黏膜增厚红肿、有小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胀充血,部分有乳白色或灰色呈干酪样病变;大肠黏膜有卡他性充血,盲肠、结肠的肠壁增厚,有浅平溃疡和坏死,肠道表现附有灰白色伪膜,形似糠麸。

3 实验室检查

3.1 取病料涂片 以无菌操作,取病死猪的病料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和肉汤培养基中,37℃培养24h。琼脂中形成正圆形、表面光滑、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中等偏小菌落。肉汤中生长旺盛,均匀混浊。取肉汤菌液接种于麦康凯乳糖胆盐琼脂,不分解乳糖,形成桔红色菌落。取其培养物涂片镜检,结果同病料涂片。

3.2 细菌培养 取病死猪肝、脾、肠道病料(肝、脾、肾、胃及肠黏膜等病料)。涂片染色镜检,可见成丛,着色不均的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杆菌。

3.3 生化特性 该菌不分解乳糖和蔗糖,不凝固牛乳,不发酵甘露醇,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产酸、产气,不产生靛基质,不液化明胶,不分解尿素,产生硫化氢,M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

3.4 血清学检查 将该菌分离物做平板凝集试验,为阳性。

3.5 动物试验 用肝脏肉汤增菌液接种6只小白鼠,皮下注射0.3ml/只,24h内全部死亡。体内检出沙门氏杆菌。

3.6 药敏试验 该菌对土霉素高敏;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链霉素中敏;对青霉素不敏感。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剖检及实验室检查确认为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仔猪副伤寒病。

4 防治措施

4.1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原因,首先要对养猪场内健康仔猪注射猪副伤寒菌苗;其次,发现本病时立即进行隔离消毒,病死猪严格执行无害化处理,以防病菌散播和引起人的食物中毒;最后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如添加土霉素。

4.2 治疗 病初曾用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穿心莲注射液、安痛定注射液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确认后立即对发病仔猪肌肉注射土霉素注射液和安乃近注射液,早晚各1次/d,用药连续3~5d后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粉或片剂。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和做好卫生消毒工作。用药3d后病情开始好转,食欲增加,10d后无新病例发生,病情得以控制。

5 体会

(1)仔猪副伤寒是一种条件性传染病,当营养不良、长途运输、饲养管理不当时,猪的抵抗力降低,促使本病发生。(2)采用添加抗生素的饲料,如添加土霉素的饲料。此法不但可以促进猪的生长发育,对预防猪副伤寒等消化道传染病亦有明显效果。(3)在隔离消毒、改善饲养管理的基础上及早治疗。其原则是选择对细菌药敏作用大的药物,以足够的剂量,在病的早期应用。(4)病程较长的病猪,由于坏死性肠炎需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够修复,如中途停药,往往会引起病情复发而死亡。

猜你喜欢
副伤寒肉汤土霉素
仔猪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和防控措施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畜禽肉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的残留检测研究
猪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变质的肉汤
仔猪副伤寒的预防与治疗
临床诊治仔猪副伤寒的建议
土霉素高产菌株N56育种及工业发酵条件优化
合作
儿肉汤
生物质碳点的合成及初步用于盐酸土霉素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