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静 王元春 (山东省烟台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264000)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眼、眶下窦发炎,发烧、颜面浮肿,鼻腔流出粘性分泌物,打喷嚏,流泪,厌食,腹泻。幼雏育成率降低,产卵期推迟,产蛋鸡停止产卵或产蛋率降低,公鸡睾丸萎缩。本病发病率高,传播迅速,行期长,极易反复,我国目前已有十多个省市报道过本病的发生,可在育成鸡群和产蛋鸡群中发生,造成蛋鸡产蛋量显著下降10%~40%,肉鸡增重停滞及淘汰数增加,同时并发流感或新城疫,严重影响料肉比和上市质量,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本文对规模化鸡场鸡传染性鼻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进行了研究。
在初分离时为革兰氏阴性的小球杆菌,两极染色,不形成芽孢,无荚膜和鞭毛,不能运动。
本菌为兼性厌氧菌,在5%~10% CO2的37℃环境中易于生长。其在普通琼脂上或普通肉汤中不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5%~10%鸡血清或羊血清才能生长,故名为副嗜血杆菌。
该病有A、B、C 3个血清型。不同的血清型之间没有交叉保护力。同一血清型的不同亚型之间有部分交叉保护力。目前,我国主要流行的是A型。
本病虽无明显的季节性,每年10月至次年5月较多发,寒冷、潮湿、气温波动大,鸡群密度过大,体质较差(饲料能量不足等),鸡舍通风不良等是造成该病发生的主要诱因,同时,也是主要造成鸡群免疫后又发病的诱因。本病主要发生于2月龄以上的青年鸡和产蛋鸡,潜伏期短,传播快,快则1~2d,慢则1周内即可席卷全群。
(1)眼肿胀流泪,脸部浮肿性肿胀,结膜炎,这是本病最特征性的症状。面部肿胀严重的病例,泪水使眼睑胶着,引起一时性失明。(2)病鸡气管内有分泌物,喉部肿胀,呼吸时发出咕噜咕噜声音,打喷嚏。(3)气管内有分泌物,喉部肿胀,引起呼吸困难和音,病鸡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母鸡产蛋量下降,公鸡肉髯肿大。(4)病鸡腹泻,排绿色粪便,肉髯肿大,青年鸡下颊或咽喉部浮肿,母鸡产蛋减少或中止。(5)鸡群自然感染后的潜伏期较短,通常为l~3d,死亡率约为2%~20%,如有并发症,死亡率较高。
主要病变是鼻腔、窦、喉和气管黏膜充血肿胀、潮红,表面覆有大量粘液,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窦内积有渗出物凝块或干酪性坏死物。面部和肉髯的皮下组织水肿,眼鼻有恶臭的分泌物结成硬痂,眼睑有时粘合在一起。病程长的卵巢萎缩,其他器官正常。产蛋鸡输卵管内有黄色干酪样分泌物,卵泡松软、坏死或萎缩、腹膜炎,公鸡可见睾丸萎缩。
本病和慢性呼吸道病、慢性鸡霍乱、禽痘以及维生素A缺乏症等的临诊症状相类似,故仅从临诊上来诊断本病有一定困难。此外,传染性鼻炎常有并发感染,在诊断时必须考虑到其他细菌或病毒并发感染的可能性。
5.1.1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操作,取分泌物,直接在血琼脂平板上划线,经37℃,培养48h,菌落呈灰色,半透明,光滑,边缘整齐,大小似针尖状圆形。在巧克力琼脂上菌落直径0.5~0.8mm,无色、透明,呈水滴状,不溶血,在普通培养基琼脂上生长不良或不生长。该菌对糖等的生化反应弱。
5.1.2 动物接种试验 将细菌培养物经窦内途径接种SPF鸡,48h后出现传染性鼻炎的临诊症状。
5.2.1 平板凝集试验 取血清和菌液各一滴置于玻片上混匀,轻轻摇动玻片,3min以内出现凝集者为阳性。
5.2.2 试管凝集试验 血清5倍开始,按倍比稀释(各管0.25ml)。各梯度血清加等量菌液,充分混合后,37℃放置2h,然后5℃静置16~18h。以50%凝集以上的最高终末稀释倍数作为凝集价,凝集价在10以上为阳性。
鸡场发病后应在加强饲养管理及做好综合防制措施的基础上积极进行药物治疗。本病病原对许多抗菌药物敏感,如磺胺嘧啶、红霉素、链霉素、壮观霉素、强力霉紊、土霉素、利高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在发病早期及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一些敏感抗菌药物,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了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影响,应尽量选择毒性小,尤其是对肾脏毒性低的品种和口服易吸收的磺胺药,如选用磺胺六甲氧嘧啶等。
(1)加强饲养管理,减小饲养密度,做好扩栏和放牧工作,科学通风,每天选择气温高时进行带鸡消毒,同时对鸡舍内外进行消毒。(2)由于副鸡嗜血杆菌易产生耐药性,所以治疗上需参考药敏结果,使用氟苯尼考和头孢类药交替治疗,同时补充多维提高免疫力。(3)由于该病病程长,控制不好还会复发,所以在预防上施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预防鸡传染性鼻炎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制定科学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4)免疫接种可用多价灭活油剂菌苗,于3~5周龄和开产前2次接种。发病群可紧急接种,并配合药物治疗,同时对鸡舍带鸡消毒,可以较快的控制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