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刚 (山东省安丘市畜牧局 262100)
春季到来,又到了生猪养殖的黄金时期。同时,一些生猪易发疾病也会随着气温升高开始增多。希望广大养殖户加强以下一些疾病的预防,确保养殖效益。
仔猪出生后第2天发病,迟的在3~5d出现症状。仔猪初期精神不振,四肢软弱无力,肌肉震颤,步态不稳,摇摇晃晃,不愿吮乳,离群伏卧或钻入垫草呈嗜睡状,皮肤发冷苍白,体温低。后期卧地不起,多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痉挛或惊厥,空嚼,流涎,肌肉颤抖,眼球震颤,角弓反张或四肢呈游泳样划动。
1.2.1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孕期要根据不同妊娠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饲养方式。在管理上要注意适当运动,增强母猪体质,从而生产出质量比较高的仔猪。在给泌乳母猪调配日粮时,要注意适宜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日粮中消化能应高于11.72MJ/kg,粗蛋白质水平不低于13%,产后投料要由少到多,逐步增加,有条件的可以在夜间补饲一次青饲料。
1.2.2 注意初生仔猪的防寒保暖 培育仔猪的适宜温度是:1~3日龄34~30℃,4~7日龄为30~28℃,15~30日龄25~22℃。具体保温措施可采用在母猪舍内设一个长宽各60~80cm的护仔间,铺上垫草,安装灯泡,以提高舍温。
1.2.3 固定乳头,吃早、吃足初乳 早吃初乳可以及早地获得免疫力,获得丰富营养,尽快产生体热,增加抗寒抗病能力。产仔过多时,可把部分仔猪寄养给其它母猪。一般仔猪出生后0.4h内要吃上初乳。
1.2.4 发病后及时进行救治 仔猪出生后立即给予20%的葡萄糖水口服,5ml/头,4次/d,连喂3d。发生本病后要迅速采取补糖措施,可用20%葡萄糖液10ml、复合维生素B液2ml、地塞米松0.5ml,腹腔内注射,3次/d,直至症状缓解并能自行吮乳时为止;为防止出现继发症,可用林可霉素每头1ml肌注,3次/d,连用3d。
由于妊娠母猪饲料单纯,缺乏含钙、磷、蛋白质、矿物质及微生素微量元等成份,致胎猪体内发育不良或公母猪配种过早或近亲繁殖或适交滥配所至,先天不足,体重小,生活力差,生长缓慢,成胎内僵猪。
防治:杜绝近亲繁殖,对妊娠母猪,饲料多样搭配,如贝壳粉、龙骨、鱼粉、鲜虾等,每周服复合维生素B30mg,或鱼肝油100ml和等量微量元素。
主要对母猪饲养管理欠佳,母猪没乳或缺乳,品质不良或同窝仔猪过多、体弱、补料过晚,处于饥饿状态,使仔猪哺乳生长发育受阻,造成“奶僵”。
治疗:母猪产后应加强营养,多喂精料,使母猪乳足,品质好,用2~3剂催乳散。体弱的母猪用:党参、黄芪、当归、阿胶、环留行各25g,通草、川芎、白术、川断、穿山甲各15g,木通、杜仲、甘草各10g水煎,加米酒300ml为引,1剂/d。对缺乳症用当归、环留行、羊乳(四叶参)各25g,路路通、穿山甲、通草、川芎各15g,木香、瓜蒌、玄胡各15g,水煎加米酒200ml,1次/d。
由于断奶处理不当,断奶分圈(栏)、打防疫针、去势同时进行,仔猪受刺激过大,断乳后粗料喂得多,精料喂得少,特别是蛋白质精料喂得少;断奶后分群不合理,造成大欺小,强欺弱的现象;或因断奶过早,冬季缺乏保温措施形成僵猪。精心管理与补养治疗:断奶仔猪饲料种类要多样化,精、粗、青三料搭配或喂乳猪全价料,4~5次/d,每次八成饱,防止掉奶膘。还可用2%碳酸钙、1%氯化钠、硫酸亚铁各50g、复合维生素B35mg拌匀分5次服,每早服1次。
因仔猪患白痢、红痢或仔猪长期患病,久治不愈而形成僵猪。中西医结合治疗:改善饲养管理,可采取单独喂养,有病的应先对症进行治疗。用土霉素30g,硫酸亚铁60g,复合维生素B35mg连用2周,每周配2次,同时注射1%亚硒酸钠2ml 1次,7d后注射补铁剂2ml。中草药:紫金藤、土大黄、田螺壳各150g,西风草、山楂根、狗骨头、山肉桂各100g,金锁匙、钩藤各75g,台鸟、山甘草、米仁各50g,共研粉末,7.5kg以下,服10mg/次,7.5~20kg,服15mg/次,20kg以上,服25mg/次。
由于体内寄生虫侵蚀,使仔猪营养消耗大,影响生长发育而形成僵猪。中西结合治疗:首先把僵猪挑出来单独饲养,僵猪患有内外寄生虫慢性肠炎,应从驱虫和健胃开始。
2.5.1 驱虫 用精制敌百虫,按0.1~0.15g/kg体重量分2d空腹。或用民星八加二、灭虫威驱虫(按大小等量空服)。
2.5.2 开胃 可用马钱子酊2~3ml,人工盐25g,大黄苏打2片(每片0.3g),1次内服,2~3次/d。每次结合用中草药,神曲、山植、麦芽各45g,连用3d,效果更佳。
2.5.3 外寄生虫 可用精制敌百虫8g以下,加水适量溶解或用双甲咪10ml加水1000ml,喷于体表,1次/d,隔3~4d再喷1次。但要注意,药液不要进入眼内。
2.5.4 加强饲养管理 喂给配合饲料或精饲料,加适量食盐、骨粉、微量元素,夜间加喂1顿/d夜食。饲料中加入畜用土霉素粉,10~30g/头·d,效果更佳。
2.5.5 适量补充维生素 驱虫后、隔3~5d可混合肌肉注射维生素B1100mg,B2500mg。以后每隔7~10d注射1次。
在群养仔猪中,腹泻性传染病的发病率高,死亡率也很高,直接危害养猪生产。只有鉴别三痢,才能对症防治。
该病是一定血清型的溶血性(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腹泻性传染病。
3.1.1 发病特点 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死亡率均高,7日龄以上仔猪发病较少。往往因1头发病,传染数头至整群。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3.1.2 主要症状 腹泻突然,少有呕吐,粪便呈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稀粪,腥臭,病程为急性或慢性,最后因脱水、消瘦而死亡。剖解可见肠道黏膜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十二指肠最明显。肠黏膜肿胀,充血,肠壁变薄,肠管松驰。
该病由致病性大肠秆菌引起的非败血性、急性肠道传染病。
3.2.1 发病特点 多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发病率中等,死亡率不高,呈地方性流行,季节性不明显。
3.2.2 主要症状 腹泻突然,无呕吐,粪便呈乳白、灰白或黄白色浆状,腥臭,体温不高,被毛粗乱,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不洁。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时久者消瘦,脱水,生长发育受阻。剖解病变是卡他性肠炎,肠内容物呈糊状,灰白色,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该病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又叫传染性坏死性肠炎,出血性肠炎等。
3.3.1 发病特点 主要对3日龄内仔猪危害大,一旦发病,常年在产仔季节暴发,死亡率甚高。7日龄以上仔猪发病很少。
3.3.2 主要症状 病猪偶有呕吐,主要以排出红色粘液稀便为特征,病程为最急性或急性,死亡率高,剖检腹腔积液呈红色,空肠出血、坏死,肠内容物混有多量小气泡,淋巴结肿大、出血。
3.3.3 防治方法 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消除和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在母猪产前,猪舍应彻底清扫、消毒,消毒时可用20%石灰水或2%氢氧化钠。其次仔猪出生后要尽早让其吃上初乳,以增强自身免疫力,吃初乳前每头仔猪可口服庆大霉素2ml,7日龄开始补饲时在饲料中拌入适量痢特灵或土霉素预防。其三,发现病猪应立即隔离治疗,初期使用一支灵口服效果较好,如单方治疗效果不明显,可立即改用其它药剂,为防止脱水应口服补液盐。
加强护理,对症治疗和防止继发感染。具体措施为,调整猪舍及子猪保温箱温度在较高水平(可比正常要求的温度高1~2℃),让子猪自由饮用补液盐水(氯化钠3.5g、氯化钾1.5g、碳酸氢钠2.5g、葡萄糖20g、水1kg),日龄较大猪还应立即停乳。为防止继发感染并止泻,可用磺胺脒0.5~4g;硝酸铋1~5g,小苏打1~4g,混合口服,也可口服或注射其它抗菌药物。
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产房的防寒保暖和清洁消毒工作,增强母猪和子猪的抵抗力,减少猪与病原体的接触机会。其次可以运用免疫接种措施,在母猪预产期前40日和15日注射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使其产生很强的免疫力,使哺乳子猪通过吃初乳获得抗体,产生较好的被动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