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莉 朱 刚 李茂蓉 宋艳霞代小红
安岳县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县,常年粮食播面约280 万亩,总产粮食约80万t。但安岳县的冬干春旱几乎连年发生,夏旱、伏旱的频率高,加之水利设施落后、水资源缺乏,所以大部分地方仍然摆脱不了靠天收粮的困局。因此,研究和探索粮食作物抗旱节水栽培方法刻不容缓,也是农技工作者的任务和责任。下面就笔者收集和现生产上示范应用的粮食作物抗旱节水栽培法作一阐述。
在我县的来风乡东坝村一带,农户已经应用了6~7年了。方法是:在旧历年前选好苗床地,整细整平并泼施足量人畜粪水加适量氮肥和磷肥进行培肥。到旱秧要播种时,把培肥的土挖到一边,按2m 开厢,厢面1.5m,埂高20~25cm 做成茶盘厢,把厢面弄平,垫一层8 丝的农膜,再把培肥的营养土回填10cm 到苗床内的薄膜上,厚度要均匀。灌足底水,然后播种、盖土、盖双膜(内膜平盖,外膜拱盖),保湿效果很好,可节水50%以上,而且秧苗也会长得更快、更壮,主要是因为保证了充足的肥水需要。但须注意的是,外膜拱高要达到60~70cm,否则高温时容易烧苗。
方法是:在旧历年前选好苗床地,整细整平并泼施足量人畜粪水加适量氮肥和磷肥进行培肥。到旱秧要播种时制作苗床,按2m 开厢,厢面1.5m,埂高20~25cm 做成茶盘厢,把厢面整细弄平。灌足底水,用敌克松消毒,然后播种、盖土、盖双膜(内膜平盖,外膜拱盖)。注意揭膜炼苗和苗床补水补肥。
方法是:在3月中下旬,选好苗床地、施足苗床肥、整平整细、灌足底水、浆制苗床、划方格、插籽、盖细土、盖双膜(内膜平盖,外膜拱盖)。苗子一叶一心时就可移栽,开沟施肥,把厢面整成瓦背形,先盖膜再打孔移栽或先移栽再盖膜引苗出膜都可。
在我县的拱桥乡的2 村、3 村等地应用很好。方法是:按行距要求拉线开厢或利用套作行子,厢中开沟施肥水,复沟后把厢整成瓦背形;然后覆盖地膜,把膜拉伸铺平盖严不漏气;然后用特制的播种打孔机打孔播种;用事先准备好的湿润细泥沙覆盖播种空。这样既不用在出苗时引苗又利于从播种孔接纳雨水,既能保证覆膜质量又增温保湿保肥,既省工又抗旱节水,既保证土壤水分不流失又便于接纳雨水,既使出苗整齐又利于苗子生长,利于达到玉米苗早、全、齐、匀、壮的目的。
我县的鸳大镇鸳鸯村应用此法效果很好,具有增产、抗旱、节水、抗坐蔸的优点,但存在的问题是膜的污染较重。方法是:把水稻田先均匀施肥,按行距要求开厢并起沟,整平厢面,待厢面略收汗后覆盖薄膜拉伸压严,用打孔器打孔再移栽秧苗。以后保持厢沟有水就行。亩用5~6kg 地膜。
我县很多地方都应用很久了,且增产、抗旱、节水效果不错。方法是:整田后先均匀施肥,按行距要求开厢并起浅沟,弄平厢面,待厢面沉实后就栽秧,以后保持厢沟有水,厢面湿润即可。
我县已应用多年,有保水保肥增温增产的作用。方法是:先按行距要求开厢,厢中开沟施肥和底水,覆沟后把厢面整成瓦背形,厢沟挖鱼鳞坑,厢面盖膜拉伸铺平压严,用打孔器打孔,然后直播或移栽,用湿润细泥沙盖严种孔或苗孔,种孔或苗孔也便于接纳雨水。
在干旱比较严重时,秧苗又必须栽下,而田的底部又湿润,抽水比较困难,这时可在田中挖窝先栽秧,抽少量的水使窝中有水保住秧苗的生长,等有水源或雨水来时再多灌水。
对于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在每年每季田地翻耕整地前,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1500kg、钙镁磷肥25~30kg、氯化钾8~10kg,可大大提高植株的抗旱能力和田地的保水能力。
水稻、玉米、小麦都可采用此法,既减少水分蒸发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保水能力。
在极度缺水的地方,田地翻耕时可按说明书的用量撒入高分子土壤保水剂,有很好的保水抗旱效果。
一是选用抗旱耐密品种(如成单30、川单418、东单60、雅玉26、隆单8号等)和精选良种;二是充分利用天气和土壤适时播种;三是采用育苗移栽等水或抢水移栽;四是应用生根粉;五是应用玉米抗旱增产剂;六是应用有机高分子吸水树脂;七是利用好机播快速播种。
一是播种时使用旱育保姆拌种;二是充分利用春、夏季的降水,及早储蓄在水库、堰塘、水渠、水沟和稻田内,水稻全生育期合理地分配用水量,节水少灌,尽力提高水的利用率;三是水稻生长的前期、中期保持浅水,后期湿润的管水方式;四是根外追肥抗旱,即在旱期到来之前和干旱期间,给水稻植株喷洒磷酸二氢钾液2~3次,可提高植株的抗旱能力。
这是抗旱节水的另一种新思路,即种植低耗水植物:一是种植低耗水的粮食作物,如高粱、大豆、谷子等;二是探索种植木本粮油和以草种菌的路子。
2009年和2012年在鸳大镇开展了试验,采用杂交中稻,把田整平开大厢,保持浅水,在4月份直播,常规施肥、防病虫、防杂草。2009年亩产近400kg。
据资料介绍,有些地方正在引进试验旱稻即陆稻,效果还不错。我县也可引进陆稻品种试种,这应该也是生产稻米的一种节水栽培方法。
蓄留再生稻费省效宏、节约用水,栽1次收获两次,只要加强管理,每亩收获再生稻可达175~250kg。主要栽培技术如下:①及时收割。当头季稻全田谷粒黄熟90%以上就要收割,割迟了会影响谷桩发芽。②合理留桩。一是平割,二是留30cm 左右高的谷桩。因为留桩高度直接关系到再生芽存活和成活率、成穗率与产量;斜割会造成再生苗生长不整齐和扬花不一致,进而影响产量。③科学管水。最好是头季稻收割前稻田保持薄水层,以免收割后如遇高温干旱,影响节位芽成苗率;以后保持以湿为主、干湿交替,抽穗扬花期若遇寒风低温可灌深水保温护苗。④及时施肥。为使再生稻早发、齐苗、高穗、多粒、高产,要适时重施促芽肥,在头季稻收割后3天左右,每亩施尿素5~10kg;在再生稻抽穗灌浆期根外追肥,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⑤防治病虫。要加强对叶蝉、稻纵卷叶螟、三代螟虫等防治,注意防止、减轻鼠雀的危害。⑥稻草还田。头季稻收获后将稻草覆盖在稻桩行间,既可减少田间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利于抗旱保苗和促进再生芽的生长,又可增加肥效,抑制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