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仁教授临床学术经验撷要

2012-04-13 01:53贾瑞冬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睛明泻法眼病

贾瑞冬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210029)

李忠仁教授从事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40余载,治学严谨,学验俱丰,临证尤以衷中参西,巧思善施为长,擅于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多年来精心致力于研究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及眼病等顽疾,屡起沉疴,惠人无数,深得弟子及广大患者爱戴。吾有幸跟师侍诊,导师不责我等愚钝,以临床实践不断点拨释疑,受益匪浅,现撷取其中一二,以飨同道。

1 辨证施治,着重调“神”

在临床治疗中导师强调标本兼治、病证结合、舌脉相应,针刺过程中更强调“调神”的重要性。“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用针之要,无忘其神”,导师经常强调临床施治先调其神,门诊接诊的患者多是疑难杂症,大多数患者都是辗转求治显效不佳,建立对医生和治疗的信任是首要前提。治疗时应“先安其神”,导师常用“智三针”配合百会穴安神定智,同时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疾病的病性及转归,树立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使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金针梅花诗抄》所云:“病者之精神治,则思虑蠲,气血定,使之信针不疑,信医不惑,则取效必宏,事半功倍也。”中医学理论认为“神”不仅仅是精神思想,更是生命活动的基础,“神者,正气也”,“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张景岳言:“医必以神,乃见其形,病必以神,气血乃行,故针以治神为首务。”导师嘱患者在针灸之后意念集中于施针之处,使气随意行,气至病所,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如曾治一患者,男,27岁,2010年3月20日就诊。其母代诉因婚恋不遂精神失常 4年余,常诉腹内异物难受,查腹部CT无异常,经多家医院诊为神经官能症,近3个月症状加重,诉腹中有异物,于家中翻滚哭闹。就诊时患者精神呆滞,反应迟滞,食纳尚可,夜寐差,小便正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兼滑。中医诊断为郁证,西医诊断为神经官能症。辨证为肝郁化火,上扰心神。治宜清心疏肝。主穴取百会、四神聪、智三针、印堂、肝俞、双侧神门;配合双侧率谷、风池、合谷、太冲、足三里、丰隆。百会、神门用泻法,足三里用补法,余穴用平补平泻法。隔日针刺 1次,每次30 min,每星期3次。针刺治疗1个月后症状明显好转,未再于家中翻滚哭闹,可独自来医院治疗,随诊1年半未再发病。

按 百会穴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及足厥阴肝经之会,位于头部巅顶处,“头为诸阳之会”,“脑为元神之府”,此穴既能疏通诸经又能安神定智;大量的临床、科研及实验研究表明,临床上出现精神症状的疾病多与大脑额叶功能障碍有关,智三针(体表投影相当于大脑额叶),印堂穴(体表投影相当于大脑额叶的额极部),能够对精神障碍性疾病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达到醒脑安神的目的。

2 巧思善施,疗效显著

导师早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有着深厚的西医造诣,临床特别强调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对防治各类疑难杂症,独具匠心,疗效卓著。冠心病心绞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导师在继承传统治疗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及针刺抗氧化应激效应的研究成果,创立了独特的“胸导联排针法”。取穴神封、乳根、“心应穴”(乳根与大包连线中点,此处为心尖搏动处的体表投影,当第五肋间隙,正中线旁开6寸)、大包,具体操作方法为针尖向上斜刺0.2~0.3寸,针感向心脏方向传导,得气即止。经数十患者使用疗效显著,冠脉供血不足症状改善明显,临床疗效稳定。

如曾治一患者,男,82岁,2010年8月20日就诊。患者体形中等,心前区阵发性憋闷疼痛30年,痛时向后背及左肩部放射。既往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发时服硝酸甘油、消心痛、麝香保心丸等药物缓解症状。近3星期频繁发作,每日3~5次,服上述药物效果欠佳。患者一般情况尚可,食纳尚可,夜寐欠安,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诊断为胸痹,西医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辨证为脾肾亏虚,痰浊阻于心脉。治宜温阳益气,化痰通络。主穴取神封、乳根、“心应穴”、大包、膻中、内关,配以合谷、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冲。合谷、太冲用泻法,足三里用补法,余穴用平补平泻法。隔日针刺1次,每次留针30 min,每星期3次。并配合电磁波治疗器温煦胸部振奋心阳。治疗1次后胸痹疼痛未再发作,随诊1年未再复发。

按 本病病位在心,病性虚实夹杂,病理上以心阳亏虚为著,亦有气滞、血瘀、痰浊痹阻心脉。治疗上应标本同治,以疏通心脉为主,神封、乳根、“心应穴”、大包穴位置相当于心电图胸导联T2、T4、T5、T6的位置,又为心脏体表投影之所在,且神封归肾经,乳根属胃经,大包为脾之大络,既能疏通心脉,通络止痛以治标,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又可补益脾肾兼顾其本。

3 衷中参西,妙治眼病

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加和电脑等多媒体设备使用越来越广泛,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青光眼和中风后复视等疑难眼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西医目前对这些疾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导师总结40年临床经验并在承担眼病课题研究的同时不断探索针灸治疗方法,尤其在疑难眼病的针灸治疗,总结了一套独特而完整的经验,其疗效显著,深得患者的欢迎。导师强调防治结合,治病求本,“肝开窍于目”,眼疾的发生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肝血亏虚不能上荣于目则发为双目干涩、视物模糊,肝火旺盛上扰目窍则发为目赤红肿疼痛,肝风内动在眼则表现为眼球颤动不宁,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生,肝和肾的生理密切相关,病理也相互影响,很多患者都有先天不足的情况。因此治疗疑难眼病导师主张补肝肾为主,配合局部取穴。治疗疑难眼病的效穴包括睛明、攒竹、上明、球后、承泣、丝竹空、照海等穴。眼部施针首先要求熟悉眼部解剖知识,操作过程要求精细准确,先用指甲按切局部皮肤,迅速点刺进针破皮。如需深刺(如球后),应缓慢送针。进针时针尖尽量避开眼球,如针尖遇到阻力或患者有不适感时,应轻轻退出针体,调整转换方向后,再行顺势刺入,以得气为佳,若感应不明显,切忌强求针感,更不可提插捻转,而宜停针待气,平均留针30 min,一般不行针。

如曾治一患者,男,39岁,2011年7月22日就诊。患者于2011年6月20日突发头痛,头颅CT示左侧脑干出血,经住院对症治疗后,遗有右眼外展不能,伴有复视。就诊时一般情况尚可,纳食尚可,夜寐尚安,小便正常,偶有稀便,舌淡红,苔薄白,脉滑。中医诊断为中风(中经络),西医诊断为脑出血后复视(眼外肌麻痹),辨证为肝风夹痰,阻于目络。治宜平肝熄风,化痰通络。取右侧丝竹空、翳风、上明、球后、睛明、攒竹、四白,双侧照海、三阴交、太冲为主穴,配以合谷、足三里、丰隆。合谷、太冲用泻法,三阴交、足三里用补法,余穴用平补平泻法。隔日针刺1次,留针30 min,每星期3次,10次为1个疗程。针刺3次后眼球可向右转动,针刺治疗1个月后右眼外展基本正常,复视基本消失。

按 睛明属手足太阳经、足阳明经、阳跷、阴跷五脉之交会穴,针刺睛明可调节睫状肌舒缩功能,达到提高视力的功效。上明系经外奇穴,对屈光不正、角膜白斑、视神经萎缩有奇效[1]。照海属足少阴肾经,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跷脉,阴、阳跷脉交汇于目内眦,阴阳气相并,能共同濡养眼目。球后、睛明、攒竹、阳白、四白等为局部取穴,针之可疏通局部气血,另外,通过针刺球后、丝竹空眼周腧穴配合翳风(为面神经出颅的位置),可刺激动眼、滑车、外展神经及面神经眼支的神经末梢,释放的冲动可促进局部肌肉运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同时周围神经末梢可将刺激反馈到中枢,恢复中枢与周围神经的联系,使复视得以改善。三阴交可补益肝肾,达到肝肾同治的目的。

[1] 李忠仁.针刺治疗疑难眼病临床经验与思路[J].中国针灸,2008,28(2):137-139.

猜你喜欢
睛明泻法眼病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三 为什么治疗眼病也需要针灸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九 得了眼病,是热敷还是冷敷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八 看眼病,有急也有缓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十八)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十九)
太阳穴
以基因芯片探究针刺泻法对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肾脏基因表达的影响
顺时针揉通便 逆时针揉健脾
睛明及其常见配伍的针刺病谱研究*
针刺治疗脉络膜裂伤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