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奥松,王顺源
胸膜间皮瘤是一种起源于胸膜间皮细胞及纤维细胞的原发性肿瘤[1]。根据病理及影像学改变分为局限性及弥漫性。局限性胸膜间皮瘤多数为良性,但约有30%的局限性病变有恶性倾向;弥漫性胸膜间皮瘤均为恶性[2]。该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诊断比较困难。临床上往往经X线和CT检查发现,并通过胸膜穿刺或剖胸活检等病理检查手段最后确诊。本文收集了自2008年以来,经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胸膜间皮瘤20例。现将其CT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认识。
1.1 一般资料 20例患者,男 11例,女 9例;年龄 20~69岁,平均46岁。有石棉接触史1例。发病最短1个月,最长20个月。
1.2 临床症状 1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胸痛、胸闷、咳嗽、气急,其中低热8例,血痰2例;3例无明显临床症状,为体检发现。单侧胸腔积液9例,双侧8例,胸壁可扪及肿块3例。体征阳性7例。
1.3 检查方法 20例患者均采用西门子双排螺旋CT检查。
恶性胸膜间皮瘤12例,其中上皮型5例,肉瘤型4例,混合型3例。
2.1 良性胸膜间皮瘤CT表现 本组8例良性间皮瘤CT表现:5例呈结节状,2例类圆形肿物,边界光滑清晰,1例边缘有轻度凹凸不平,肿瘤呈软组织密度。静脉注入造影剂后,病灶呈均匀增强,血供较丰富。
2.2 恶性胸膜间皮瘤CT表现 8例呈广泛弥漫的胸膜增厚,增厚的胸膜呈软组织密度,边界凹凸不平;4例呈多发性结节,病灶边界有脐样征及毛刺;4例病灶侵及临近肋骨、胸壁软组织。2例胸膜广泛增厚包绕肺组织,局部肺组织被压缩呈含气不足,3例侵犯纵隔心包,9例有大量胸腔积液,4例双侧胸腔积液。静脉注射造影剂后,病灶均呈不同程度增强,3例可见支气管隆突下,肺门旁及分叉组淋巴结肿大,病灶血供丰富。
胸膜间皮瘤发病率很低,约占所有胸膜肿瘤的5%[3]。间皮瘤多数起源于胸膜,少数起源于心包膜、腹膜、睾丸鞘膜等,可位于胸腔的任何部位。临床症状无特异性,通常表现为隐袭性的胸痛、胸闷、咳嗽、气急,少数患者有发热、腹痛,部分患者仅在体检时发现。早年文献报道约70%患者与接触石棉有关,但近年来文献报道患者少有石棉接触史[4]。本组20例患者只有1例有明确的石棉接触史,因此,目前胸膜间皮瘤的发生可能与石棉接触无直接相关性。胸膜间皮瘤的最终诊断虽然依靠组织病理学,但CT检查仍是目前术前诊断及分期、良恶性鉴别的重要影像学方法。胸膜间皮瘤大体上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临床所见多为恶性,以弥漫性为主。本组20例患者中,良性8例,占总数的40%,恶性12例,占60%。本组8例良性胸膜间皮瘤病灶均为局限性。良性肿瘤多源于脏层胸膜,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长轴与胸膜走向一致,可突向肺内,与胸壁夹角呈锐角,肿块多<5 cm,肿瘤边界清楚,平扫及增强密度较均匀;胸膜无明显钙化,少数有胸水。位于叶间胸膜者有时难与肺内病变相鉴别,此时薄层高分辨CT及三维重建技术很有帮助,可分辨肿块与叶间胸膜的关系。大多数恶性胸膜间皮瘤起源于壁层胸膜或纵隔胸膜,CT表现为胸膜广泛增厚,呈不规则结节状或胸膜肿块,往往伴有大量胸水。本组12例恶性中8例为弥漫性,占66.7%。环状增厚胸膜可融合成盔甲状,胸膜厚度>1 cm,可包绕肺组织,或侵犯纵隔、心包,造成纵隔固定,心包增厚、积液,可为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典型表现,本组5例见该表现。本组恶性胸膜间皮瘤中75%患者伴有中至大量胸腔积液。4例双侧胸腔积液,提示肿块突破纵隔胸膜侵犯到对侧胸腔。本组未见有侵犯膈肌扩展至后腹膜,造成腹水形成者,但笔者在检查时,对部分患者,尤其是弥漫性胸膜间皮瘤有腹部体征者,还延长扫描范围至膈下,观察腹膜是否侵及,这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分期及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极为重要。早期文献报道50%以上恶性胸膜间皮瘤有淋巴道转移,但近年来报道明显降低,仅 10%~33%[5],和笔者结果一致 25%(3/12)。
鉴别诊断:①胸膜来源的肿块需与肺内肿块蔓延至胸壁相鉴别:肿块体积小时,与胸壁夹角为钝角,而肺内肿块一般与胸膜夹角为锐角。个别肿瘤突向胸内部分同时向下生长,体积较大,占据胸腔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难以与肺内肿瘤相鉴别;本组1例巨大恶性胸膜间皮瘤占据忠侧大部分胸腔,术前误诊夹角上为钝角下为锐角,与肺内肿块不同,另外一个重要鉴别点是胸膜来源的肿块由于推压脏层胸膜,一般边界清楚无毛刺征,而肺内肿块一般边界不清,可见毛刺征[6];②胸膜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鉴别诊断:常见的发生于胸膜的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包括胸膜转移瘤、恶性胸膜间皮瘤、胸膜结核,恶性胸膜间皮瘤和胸膜转移瘤均可表现为胸膜孤立性或多发性肿块,胸膜不规则增厚,增强扫描肿块强化,常合并胸水;两者鉴别在于前者单侧多见,患侧胸廓体积缩小伴纵隔固定,可见石棉肺改变,较少出现肺内转移及肋骨破坏;从发病率来讲,胸膜转移瘤远比前者多见,常合并肋骨破坏、肺内转移灶;胸膜结核可不合并肺内结核,典型的胸膜结核可表现为胸膜弥漫性增厚和局部增厚形成肿块,可见钙化及干酪样坏死,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常合并胸腔积液。
综上所述,当出现单侧弥漫性胸膜增厚(厚度≥1 cm)伴胸腔积液、纵隔固定、患侧胸腔体积缩小等征象时,要首先考虑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
[1]周康荣.胸颈面部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181-183.
[2]崔祥宾,王鸣歧.实用肺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47-648.[3]Kawashima A,Libshitz HI.Maligment pleural mesothelioma:CT manifestation in case[J].AJR,1990,155(10):965-969.
[4]林逢春,李祝和.恶性局限型胸膜间皮瘤的CT诊断[J].现代肿瘤医学,2004,8(4):309-311.
[5]肖国文,董世禄,李建文.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0,16(4):371-373.
[6]闰 敏,齐 波,沈迎建,等.胸壁原发恶性肿瘤的C 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10):92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