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 彪,王志恒
X线平片分析时,心脏横径与胸廓宽径的比率是临床判断心脏大小常用的定量方法。但年龄小于3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不能主动配合检查,呼吸频率快,很难获得吸气末的胸部影像,同时,心脏大小在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短期变化大,随着年龄增长心胸比率也在不断变化。所以,找到适合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胸比率测量的优化方法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
1.1 研究对象 连续选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5例,男 20例,女 25例;年龄 2个月至 3岁,平均(1.9±1.8)岁。除外标准:胸廓发育畸形;肺及腹腔脏器实质性病变;膈疝;室壁瘤等。
1.2 仪器 采用GE9800plus血管机 (北京思创影像工作站)。
1.3 方法 取仰卧前后位。透视视野上包括胸廓入口,下至第九肋最外缘水平以下。取小焦点,自动亮度调整,采集时间为包含一个以上呼吸周期。在工作站上,于吸气末和呼气末冻结图像,采用右膈顶法、九肋法测量心胸比率有关数据,即分别以右膈顶部、两侧第九肋内缘最突点为准,连接两侧肋骨内缘计算胸廓宽径,右心缘最突点垂直于正中线的水平距离加上左心缘最突点垂直于正中线的水平距离计算心脏横径。测量过程采用双盲法。心脏横径与胸廓宽径之比为心胸比率。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种测量方法所得胸廓宽径在吸气末和呼气末的变化量的比较采用t检验。
胸廓宽径在吸气末和呼气末的变化量,九肋法测量结果为(1.36±1.05)mm,显著低于右膈顶法的(3.75±1.87)mm(t=7.41,P<0.01)。 心脏横径在吸气末和呼气末的变化量为(1.08±0.65)mm,受呼吸的影响较小,吸气末仍大于呼气末的患者占40%(18/45)。
胸部平片作为常规检查手段,检查结果直观,操作简单,在心胸血管领域,对评价心影大小及肺血多少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对心影大小的定量评价,测量心胸比率为最常用的方法。
年龄<3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呼吸频率和心率较成人快,不能主动配合检查,很难获得呼吸周期某一期相的胸部图像。临床上,患者治疗前后,手术前后,术后不同时间随访时,胸片为常规检查,由于上述原因,很难保证不同时间获得胸部影像处于同一呼吸相。同时,心脏大小在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短期可能产生较大变化,例如单纯室间隔缺损代偿性左心室增大术后短期恢复正常,法洛四联症患者术后左心室迅速发育等[1]。婴幼儿胸廓的发育快于心脏的发育,随着年龄增长心胸比率也在不断变化。准确判断心胸比率的变化是治疗或手术的作用还是呼吸因素的干扰抑或是正常改变,就对测量心胸比率的稳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稳定性高则心胸比例受呼吸、心率等的影响小,更能真实反映心影大小。因而,探讨测量心胸比率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必要的[2]。
胸廓宽径是计算心胸比率的一个数值参量,传统方法对心胸比率的测量采用右膈顶法测量胸廓宽径[3]。平静状态下的呼吸,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主要的吸气肌是膈肌与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通过右膈顶测得的胸廓宽径增大。肋间外肌收缩,肋骨就向上向外运动,也使得胸廓宽径增大。笔者统计结果表明,九肋法经两侧第九肋内缘最突点连线作为胸廓宽径,接近胸廓最大宽径,受呼吸动作影响最小,计算所得的心胸比率较为稳定,摄片时对呼吸时相的要求较低。相反,右膈顶法测量胸廓宽径一般小于胸廓最大宽径,较大程度受到呼吸的影响。
心脏横径在吸气末和呼气末仅有 (1.08±0.65)mm的差异,45例样本中仍有18例吸气末心脏横径大于呼气末心脏横径,表明心脏横径大小受呼吸的影响较小且为随机的。
如上所述,九肋法观察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影更为稳定,能准确反映术后复查胸片时心影的变化。
[1]张志梁,朱洪生.法乐四联症矫正术前后左心室容积及收缩功能[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3,9(4):292-293.
[2]王建华,孙绪荣.心脏体积的X线测量[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137-151.
[3]邹 仲.X线检查技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9.